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抑鬱症,我想和你談談

關於抑鬱症,我想和你談談

抑鬱症讓我看見了什麼

GIF

這是在知乎上面看到的一篇關於抑鬱症患者的文章。通過他個人的自述,來表達的自己在抑鬱症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和研究探索。作者同意轉載,希望內容可以幫助大家去認識自己,不是說誰誰誰有抑鬱症,而是希望我們都能夠更加平和的調整自己的心態,同時也多多關照身邊那些需要心理幫助的人,更加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減少對他人和自己的心理傷害......

同時我自己寒假也找了一份工作,在心理諮詢室幫忙,主要針對的也是嚴重抑鬱症患者以及過度焦慮等諮詢方面,對抑鬱方向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我看了很多關於抑鬱的文章,也去學校圖書館翻了好幾本比較嚴肅的著作,但我始終覺得這不是我想要的。然後我就去搜索比較權威的量表,但我仍然很困惑,因為我自己也測過,有親身經歷,就說我前兩個星期測那個貝克量表,測了幾次,隔了好幾天,第一次是20分(代表輕中度抑鬱),我心裡就想:這你都能測出來?我最近挺好的啊,抑鬱幾乎沒有發作啊。於是我陷入了一段重新懷疑自己的日子。又過了幾天,測出來是3分(很健康),我心裡想的就是:哈? ??這個量表是要搞事嗎?不過我只能保持圍笑:-)。

總而言之,就是結果從20分到3分都有,說明肯定是哪裡出了問題。並且我也具備心理測量的專業知識,所以我知道這些量表對問題的說明的局限性到底在哪裡。

於是我去詢問我的同學,有幾個是碩士畢業之後想做諮詢的,目前正在申請二級心理諮詢師的考試。我就問了他們兩個問題:你覺得這些量表怎麼樣?如果有人跟你說他懷疑他自己抑鬱想測一下,你會怎麼跟他說?

總結了他們的回答如下:

1.那些量表幾乎都是從國外引進的,文化環境不一樣,而且在引進來的時候也沒有很好地解決文化差異問題,所以需要謹慎對待。(這裡其實就是所謂的效度問題)

2.如果有人懷疑自己抑鬱而去測抑鬱量表,那麼很有可能就會測出分數較高,因為心理暗示等心理作用會讓他們不自覺誇大自己的癥狀。

3.不可否認,的確如果是如實回答這些測量量表,其結果具有較高的可信度。但事實上不是你想做到如實就可以如實的,這還要基於你對自己的了解程度和你的理性力量以及動機等等因素,所以這一點並不容易做到。

4.(這一點很重要!!!)如果真的想用這些量表,比較建議的做法是用同一份量表,隔一段時間測一次,看看自己的分數是怎樣。比如間隔三天時間,或者一個星期的頭尾各測一次。或者用多種量表,多測幾次。(這裡其實就是重測信度)

5.(這一點也很重要!!!)測出來的分數永遠都是僅供參考的!!!因為目前的量表都還沒有做到完美,不要自己在沒有任何知識基礎的情況下隨便推測自己得出來的分數的意義,如果真的想知道自己的分數代表的意義,請找專業的具有從業資格的心理諮詢師和醫師。就好像我自己測貝克量表,分數一會高一會低一樣,那到底是有還是沒有?不知道,反而可能讓自己更困惑)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問:那到底我該不該用量表測一下自己有沒有抑鬱症?

對於這個問題我不想直接給出答案,所以我也不會附上任何量表(避免引導).

GIF

怎樣就算抑鬱症

在此之前,我想說明的很重要的一點是:絕!對!不!要!懷著對號入座的心態來看我下面列出來的抑鬱症的癥狀!!!對號入座的意思就是一條條看著這些癥狀,然後心裡想,哎這我有,哎這我也有,哎那我就是抑鬱了嗎?不要這樣做!!!因為你這樣就會陷入意識狹隘,只看見自己符合的癥狀,卻看不見自己不符合的癥狀,結果只依據自己看到的,而不是實際的情況來做出有失偏頗的判斷,這樣是不講道理的。

但我知道人也很難做到在看這些癥狀的描述的同時不對自己進行判斷,這可能是無意識就會做出來的,所以我要建議的是:請盡量客觀地審視審查自己。

我推薦你採用的方法就是對你具有這些癥狀的程度進行評分,比如1到10分,然後一項項記錄,最後綜合再看自己每一項得分的狀況。

但!!!這些都是客觀描述,並不是診斷,所以即使你覺得自己很符合,但也還是請持謹慎態度,因為(again)這都是客觀描述,並不是針對你個人的診斷!

也許在這裡我有過分強調的嫌疑,但往極端偏一點才能給你留下深刻印象,我就是這個意思。

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是這麼說的:

重性抑鬱發作:

以上有兩個關鍵詞:心境低落、持續2周以上。尤其是後者是很重要的,必須是持續的低落癥狀才能考慮是否抑鬱發作。

另外這本手冊裡面還講了很多其他種類的抑鬱症,值得我們仔細看下去。

我想我應該有必要再繼續說清楚一點。

在抑鬱症的心理研究與矯治這本書中講到了抑鬱症的核心癥狀和附加癥狀。

核心癥狀在於:

(1)持續2周以上的心境低落,即感到憂傷、悲觀和絕望,覺得生活沒意思、鬱鬱寡歡、沉溺在痛苦情緒中無法自拔,可能還會出現焦慮、易激動和緊張不安等癥狀;

(2)興趣缺乏:通俗一點來說就是以前覺得有意思沒意思的現在都覺得沒意思,提不起興趣,不想去做,常常表現為疏遠親友、迴避社交。

(3)樂趣喪失:亦即無法從生活中體驗到樂趣,主要表現在情感上,一是體驗不能,簡單來說就是該高興的不高興,該悲傷的不悲傷,沒啥感覺;二是表達不能,就是能夠體驗到情感,但是無法用言語和動作表現出來。

以上三個癥狀可能會一起發生、互為因果,但也可能會各有程度不一。

附加癥狀就包括心理癥狀:焦慮(緊張、注意困難、記憶不良、敏感、胸悶,呼吸困難、頭痛、顫抖等等)、過度自責、幻覺或妄想、自殺觀念、思維遲緩、缺乏對自己當前狀態的清醒認識以及軀體癥狀:難以入睡或早醒(提前一兩個或幾個小時)、食慾下降(體重一個月下降5%)、性慾減退、持續的疲乏無力、早晨抑鬱的程度更深等等。

很正經地說完了上面那些癥狀之後,那到底怎樣才算是抑鬱症?怎樣就不是抑鬱症?你搞得清楚嗎?

我覺得我還要再加入一點科普成分和對比才能說得更清楚一點(認真臉)。

1.抑鬱不等於就是抑鬱症。抑鬱症是通過各種方式確診了之後,符合嚴格的診斷標準的心理障礙,而很多人理解中的抑鬱症其實是抑鬱情緒,這兩個光是聽名字就知道是不一樣的.

2.抑鬱是心靈的感冒嗎?是,但也不是。說是感冒,是想說它的發生很正常,就好像感冒一樣。但是感冒會讓人生活障礙,人際障礙嗎?抑鬱症是真的會。所以不要因為這個比喻就隨便輕視抑鬱症。

3.抑鬱症目前並沒有統一認定的沒有爭議的診斷標準,其病理基礎也還不清楚,因此而產生的問題很多,我也還沒有進行很深入的研究,所以暫時不瞎比比。但我想在貝克的抑鬱症這本書中說到的,抑鬱症的分類存在分歧,亦即它是精神性的障礙還是器質性的障礙,還不能一下子就說清楚,我覺得這個很有意義,也許我會繼續探究下去。不過我在這裡最想說的還是,因為這些分歧,所以我們在面對診斷的時候,最好的也許還是自己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這樣就對診斷結果有更強的分辨能力和認識,這樣是有好處的。

4.那怎樣就不是抑鬱症?(以下參考抑鬱症的心理研究與矯治這本書)

除了上面所說的,少於兩周的不能診斷為抑鬱症,抑鬱情緒不是抑鬱症,還有:

焦慮不是抑鬱症!焦慮是主觀的內心緊張不安,是對未來的可能事件的過度擔心,在觀念上是不確定的,而抑鬱症是既定的某種喪失,在觀念上是確定的。並且焦慮對人是有保護性意義的,焦慮會鼓動你去採取預防措施,也就是說,在焦慮狀態下你可能會覺得如果我再不採取措施,事情就會變得很糟糕。但確實,抑鬱症的人也會有焦慮癥狀,就是因為這樣才產生很多誤會和混淆。

神經衰弱不是抑鬱症!因為輕度抑鬱常常會有頭暈頭痛無力和失眠等癥狀,所以會被誤以為是抑鬱症,但很明顯的是神經衰弱可能是因為長期緊張、用腦過度等因素引起的,而且患者自制力良好,意思是患者對自身當前狀態仍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強迫症不是抑鬱症!兩者很大的一個區別就是,兩者誰是原發性的和誰佔主要地位。強迫症會引發抑鬱心境,抑鬱症患者也可能會有強迫症。另外,抑鬱症是發作性的障礙,而強迫症是慢性的,而且後者與人格有直接聯繫,前者則不與某種人格有特定聯繫。

疑病症不是抑鬱症!疑病的一個表現就是患者對自身健康的過分關注而產生疑慮,即使由醫生解釋後仍然排除不了的疑慮,而抑鬱症患者常常會有疑病的觀念,但這往往不會佔主導地位。

抑鬱症還需要與一系列應激相關障礙分清楚,例如創傷後應激障礙、適應障礙、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礙、雙相情感障礙(也稱躁鬱症,也可以說是抑鬱症的一種吧)、持續性心境障礙如環性心境障礙、惡劣心境等。

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必須講清楚:就是居喪反應不一定就是抑鬱症!百度百科沒有對居喪反應做出很詳細的解釋,所以我就根據書中的東西來講一下。居喪反應就是失去親人的悲傷反應,在我看來其輕度狀況也包括失去戀人的情況,它是一種正常的悲痛反應。居喪者會常向周圍人敘說悲傷心情,會有輕微的負罪感和體重減輕、睡眠紊亂,這些癥狀的強弱還應該與本人性格以及實際情況有關係,這種反應一般只要轉移注意力就可以逐漸擺脫,2個月內嚴重癥狀會消失,1年內情緒會逐漸平穩。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認為,居喪反應在2個月內沒有明顯的社會功能損害和無價值觀、自殺觀念、精神病性癥狀和運動遲滯等嚴重癥狀,就不能診斷為抑鬱症。

GIF

後續會更新患上抑鬱症該怎麼辦?我們如何認識?以及個人總結。

圖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抑鬱症,你了解多少?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