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銀監會重拳整治銀行理財!兩周77張罰單,工行被罰3350萬元!

銀監會重拳整治銀行理財!兩周77張罰單,工行被罰3350萬元!

來源:P2P觀察(p2pguancha)

作者:觀察君@晨晨

剛剛過去的2017年,監管政策密集發布,大額罰單不斷。一年裡,銀監會做出的行政處罰3452件,有多達1877家金融機構被受處罰,光罰款就收了29.32億元。

2018年,銀監會的強監管還在迅速蔓延,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期。

上周五(1月12號),工行黑龍江分行收到一張3350萬元的罰單,原因就是它所推的理財產品涉嫌違規,涉及金額54.7億,15名銀行高管人員被取消任職資格。

這邊理財產品還沒有結清,這周二(1月16號),廣西證監局也寄出了自己新年的第一張罰單,這張罰單的接收地址正是中信銀行。中信銀行因為存在違規推銷代銷基金產品的事,被證監局盯上了,責令定期改正。

新年伊始,銀監會連個喘息的機會都不給,在剛過去的15天里,密集發布了3道重量級的法令。

1月5日晚間,銀監會出台《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對準銀行之前所存在的股權管理盲區,也是新年的第一部號令。同一天《商業銀行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矛頭直指銀行授信集中度風險;

緊接著1月6號,銀監會又下發了《商業銀行委託貸款管理辦法》,委託貸款資金不得從事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資產管理產品等投資,不得作為註冊資本金、註冊驗資,不得用於股本權益性投資或增資擴股等。

1月13日,上周六,銀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主要從合規發展和金融創新,防範金融風險,服務實體這三個方面對銀行行業2018年的監管定調。

回歸委託貸款的本源,業務大幅減少

過去幾年,商業銀行委託貸款業務發展的較快,對於實體經濟發展發揮了眾多積極作用,但是由於少了些政策文件,一直有灰色的業務遊走在政策的邊緣。

這次的《商業銀行委託貸款管理辦法》就是給商業銀行委託貸款提供了整治的法律依據。

具體來說商業銀行的委託貸款業務就是:

假設,你和我都有一家公司。

你的公司缺錢想向銀行借,但是資格不夠,但是我的公司有錢,想借給你吃利息。

在中國,企業和企業之間不能直接這麼借錢。

於是我把你要借的錢貸給銀行,讓銀行做個管道,把錢再借給你,銀行在中介也能賺幾個點中介服務費,三方其樂融融。

這樣你就不用去找一些高利貸公司借錢了,我們通過銀行安全也有保證,社會資金合理分配,本來是件好事。

但是總有人腦子不往正道上用,這些年出現各種「委貸套利」的模式。

比如:

你缺錢向銀行借,銀行不借給你,不夠資格;但是我可以,所以我向銀行借錢,銀行收我10%的利息,我一轉手15%的利息借給你,輕輕鬆鬆賺利差。

再比如:

我的公司有一些黑金產業,我怕政府查我的錢,於是我通過銀行把我的錢以極低的利率轉給你。

所以這次的《商業銀行委託貸款管理辦法》就補足了這一部分的監管空白,明確規定:

1、從銀行借的錢還沒還完不能把錢委託借給別人。

2、靠發債券或者向別人借的錢不能用於委託貸款。

3、說不清楚哪來的錢,銀行發現你本不應該有這麼多錢的錢,不給委託貸款。(可能還會被查)

委託借款借來的錢不能用來:

1、不能用來買債券、炒股票、亂七八糟的金融產品。

2、不能用來增加自己公司的註冊資本,去給工商局秀肌肉,不允許。

3、從事民間借貸,就是從銀行委託借款借來的錢還要當高利貸放出去,不存在的。

金融創新不是你「套利」的擋箭牌

這是《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中凸顯的一個主要內容,那麼銀監會是在打擊金融創新嗎?

觀察君仔細讀了讀文件以及聽過銀監會答記者問的視頻之後,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了,也感到了監管的那份良苦用心。監管並沒有打擊創新,只是反對「變著法子的套利」罷了,甚至還重申了創新在新時代的意義。

在互聯網時代,金融創新無疑是提高行業競爭力必經之路,藉助互聯網技術也可以更高效的防範金融風險。金融創新永遠不會過快,只有不足,有大量的問題期待技術的升級來補足,比如通過大數據來預測風險,用AI來辨識騙貸等等,我國銀行業的一些金融技術有很多甚至是滯後的。

沒錯,銀行業是有很多亂象,但把這個亂象讓「金融創新」來背鍋顯然有些不合適,而是一些機構借著業務模式的創新,成為自己「套利」的工具,在這份文件中,銀監會並沒有設定新的監管標準,也沒有對某類業務或者機構進行特別的限制,甚至在文件中還鼓勵銀行發展那些可以促進實體的經濟發展模式,有利於維護金融穩定的創新性行為。

銀行理財也不一定安全

77張罰單,5610萬罰款。

2018年才剛剛過去兩周,在這兩周的時間裡,各地銀監會已經送出77張罰單,罰款金額更是高達5610萬元。

而在這77張罰單里,因為各類理財產品被罰的已經佔到了12起(15.5%),這一塊罰款金額也是最高的。

說來其實觀察君感覺也挺奇怪的,銀行這兩年「現金荒」,拚命地吸收小老百姓的存款。

前段時間,觀察君去銀行存點現金,發現大廳里滿是大媽大爺,仔細一問才知道是銀行的一個什麼「存款活動」,有4.9%的利息,滿幾萬還送大米,送金龍魚什麼的。

趕緊上去排隊,大媽說還好我來得及時,再晚一會就賣完了。

到觀察君了,仔細一問,發現這個「存款計劃」其實就是個保險,5年內不能取!

嚇得觀察君趕緊把錢一起放進了餘額寶。

銀行理財確實是老一輩的最愛,都覺得有國家這個靠山,心裡更踏實一點,另外新興的理財產品比如互聯網金融,他們也不懂啊。

但是銀行理財里的坑還是挺多的。

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是分類的,分三類:銀行直營的理財產品;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銀行人員私自推銷的理財產品,也叫「飛單」。

在我們父母,叔叔阿姨,甚至爺爺奶奶買銀行理財產品之前,一定提醒他們看認準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別被業務員忽悠的雲里霧裡,買一些低收益的保險或者風險極高的理財產品。

其實有兩個小技巧幫你辨別銀行櫃員推給你的是真實可靠的理財產品:

1、在銀行買的理財產品通常會有一個以C開頭的14位編碼,那個就是你的理財產品的產品編號,在中國理財網上可以查到詳細信息。

2、銀行業務在推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都要求「雙錄」,也就是錄像、錄音,日後若是出現糾紛留作證據。

年底了,市面上資金收益率普遍上浮,銀行也借這個時候大力推他們的理財產品,很多產品並不保本。

那銀行理財產品是不是應該配置一點?

不不不,配置一點都不要,因為這個配置太垃圾,目前銀行理財的收益率,是缺乏競爭力的,在其他各類新式的理財產品面前,魅力已經大不如前。安全性和餘額寶差不多,利率卻和理財通甚至其他貨幣基金差遠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餘額寶和理財通可以給出比銀行高的利率呢?

因為銀行這艘巨船,又笨又重,有太多閑人需要薅你的羊毛才養的起來。

「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

分析師@晨晨

專註用數據理財分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2p觀察 的精彩文章:

50萬億,2018逃離北上廣深,往這些地方走!

TAG:p2p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