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介入治療領域的新變局和機遇——專訪西門子醫療臨床治療

介入治療領域的新變局和機遇——專訪西門子醫療臨床治療

2012年,國家起草了四個介入放射學的指導性文件,規定只有三級醫院允許配置DSA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血管造影),這種「准入制」規定限制了DSA在基層醫院的發展。

終於,2017年,文件中的「准入」變成了「監管」。所有的中小型醫院只要經濟許可,並在當地的監管部門進行備案,就都可以開展介入治療。政策迎合了我們國家醫改分級診療的目標。當分級診療繼續推行,大型醫院將更專註於疑難病症,那麼大量的患者可能就需要在家門口的中小型醫院進行處理,很多病人就可以在家門口得到急救。因此基層醫院的時代來臨!

▲ Artis one 產品關鍵點

這個時候,西門子醫療醫用血管造影X射線機Artis one在中國這片熱土誕生了!Artis one 是一款性價比非常優越的產品,其性能足以滿足大中小醫院在臨床上一般的需求。因此,Artis one獲得市場的青睞,2017年底在中國市場上裝機量達100台,其中約70%來自於基層市場。

1月12日,西門子醫療在深圳舉行 Artis one 中國100台裝機慶典。

醫趨勢在此期間對西門子醫療大中華區臨床治療系統副總裁浦崢嶸先生,西門子醫療血管造影系統(深圳)研發和生產基地總經理葉偉博士進行了採訪,讓我們一起來看西門子醫療對於介入治療領域的布局!

▲中國100台裝機慶典嘉賓合影

(左四為浦崢嶸先生,左三為葉偉博士)

分級診療帶來基礎醫療的廣闊市場

醫趨勢:Artis one 在西門子醫療所有的血管造影系列產品中的定位是怎樣的?Artis one目前在全球市場的銷售增長率是怎樣的?

浦崢嶸先生:西門子醫療的血管造影產品線非常強,有很多系列:最高端的是機器人,然後有Z系列、Q系列,還有Artis one系列。

對於Artis one來說,它是一個兼容性、全面型的設備,具備了很多以前的設備所不具備的特點,比如說:

對機房的大小要求非常低,僅25平米;

機械的靈活性接近於我們最高端的機器人的設計,是六軸的;

集成西門子醫療最新工業設計和最新一代的技術。

它是一個擴展性很強的產品,定位很寬泛——大醫院可以作為常規的設備,中小醫院作為適合其開展介入手術的設備,屬於全覆蓋,從我們的客戶群就可以看到,高端的醫院有,像北京301、中大醫院;基層也有,受眾是非常廣的。

從目前的數據可以看到,中國大概有6000多家縣級醫院、縣中醫院,而目前開展介入手術的大概不超過5%,也就意味市場會相當巨大。Artis one能夠更好地延伸到基層,幫助國家實現分級診療戰略。

隨著大家對產品的認可,以及產品本身所具有的高性價比,我相信Artis one的銷售增長率會高於市場。因為整個介入市場的增長是非常快速的,特別是在中國。

Artis one銷售量增長迅猛

醫趨勢:在中國市場上,西門子醫療是如何將Artis one 快速賣到100台的?

浦崢嶸先生:我們整個的銷售量增長還是非常快的。

第一是市場的認可。任何一款產品,從陌生到熟悉,要更多地被接受的話,需要一個時間。作為一個本土化的產品,它需要更長時間去被接受。Artis one在14年11月份通過了CFDA 的審批,15年正式在國內推廣,也就意味著在短短兩年之內,我們要讓客戶去接受這樣一個本土化的產品。

從中國市場來講,更多的客戶會傾向於進口設備,這也是中國醫院的一個購買的習慣。前階段,我們通過諸多努力,包括一些市場化的活動、推廣、路演等等,讓更多的醫院能夠看到這款產品,讓更多的客戶慢慢接受這個產品。

同時在大醫院用戶用了覺得產品好,也會自主地幫我們宣傳,用戶之間相互溝通,新用戶會更容易接受這款產品,口碑很重要。

融入中國專家意見的本土化產品

醫趨勢:Artis one是基於本土的世界級影像產品,其「本土化」和「世界級」分別體現在什麼地方?有什麼獨特的競爭優勢呢?

浦崢嶸先生:深圳研發生產基地建設初期我就來到這裡,參與到這個基地的建設、運營、以及整個產品的研發設計。

「本土化」體現在整個研發過程,包括初期,我們引入了中國很多專家的意見。我們甚至跟醫生探討產品應該怎麼定位。比如,針對中國對於機房要求的特別設計。中國基層大部分機房條件完全不夠,或者說有限。但你可以看到Artis one的設計非常靈活,25平方米就足夠。還有30寸大屏的設計,也融合了中國專家的意見。

也就是說,集思廣益,把專家的意見集中到一起,最終產生了Artis one,這也是Artis one立足於本土,面向於全球的原因。

「世界級」體現於Artis one所代表的先進技術,同時深圳研發生產基地是西門子醫療臨床治療系統位於德國總部以外全球唯一的研發及生產基地,在這裡生產的Artis one 系統發往全球。

西門子醫療治療業務板塊的規劃

醫趨勢:對於大中華區治療業務的發展是如何規劃的?

浦崢嶸先生:基於全球治療的架構,我們面臨很多醫學上挑戰,特別是對疾病診療的挑戰。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在精準醫療、健康管理以及患者體驗上能夠有新的突破。我們將致力於不斷的創新!

西門子醫療深圳研發生產基地的經驗和挑戰

醫趨勢:深圳作為西門子醫療全球血管造影的生產基地,在介入影像領域,首次將德國技術和中國製造結合起來,您覺得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葉偉先生:深圳基地2002年開始建立,經過長達15年的發展,在人才以及技術方面已經沒有太大的困難。Artis one不僅銷往中國,還銷往世界。

首先,我們採用「引進來」的方法,投入了很多時間、人力物力,讓我們所有的員工能夠吸收最新的技術和經驗,包括德國的質量技術。深圳基地成立初期,研發總監和生產總監都是從德國來的,按照德國標準來要求員工,員工一開始就適應了按德國標準來要求自己和產品質量。

第二,就是「走出去」。我們是不惜成本地將研發工程師等派到德國去培訓,把經驗帶回來。

第三,是文化建設。深圳基地的文化同德國是一樣的——質量第一、質量靠大家。所有員工質量意識是很高的,每個人都知道:任何地方,都不惜成本,一定要把質量搞好。同本土化結合起來之後,我們可以看到,目前Artis one這款產品在中國裝機達到一百台,約佔總量的1/3。其餘2/3都銷往國外,特別是歐洲、美國及日本市場,產品質量和德國完全一樣,沒有任何差別。這也是我們所做的努力。可以說是,中國製造,德國品質。

當然,我們也面臨著一些困難挑戰。

首先是新興市場需求的迅速變化。西門子醫療以前習慣於成熟市場的產品開發,現在我們面對更多新興市場的變化,如何將這兩個市場結合起來就是對於我們的挑戰。我們怎樣實現中國的分級診療?我們可能到中國偏遠的山村去,那裡的需求是什麼?

第二是成本問題。前幾年大家都說在中國的製造成本低,然而實際上,現在深圳的製造成本是相當高的,而且正在逐步上升,特別像房價。成本的增加,使得我們要利用更多的創新技術去降低成本,畢竟醫院始終需要性價比高的產品。

我們希望用更多的創新來彌補目前面臨的各種人力物力挑戰。結合我們在整個德國工程學上的造詣,在本土利用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應對新興市場的發展變化。

目標:全球血管造影領域領軍企業

醫趨勢:作為研發和生產基地的總經理,葉總認為自己身上承擔的責任和目標分別是什麼?

葉偉先生:首先就是帶領我們強大的研發團隊,研發出一流的產品,不僅適用於新興市場,同時也適用於全球市場。另外,我們響應中國政府分級診療的號召,為所有的患者服務,包括鄉鎮。那麼我們就要思考怎樣開發適用於中國鄉鎮醫院的產品。

第二,希望能夠同德國總部更加明確地結合在一起,開發出更好、更高功能、更智能、更數字化的產品。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目標。希望我們能為西門子醫療持續領軍全球血管造影領域做出更大的貢獻。

如何吸引和發展高端人才?

醫趨勢:作為一個全球化的生產基地,深圳研發生產基地是如何吸引到全球人才的?

葉偉先生:西門子醫療是一個注重培養人才、注重員工長期發展的企業,這是我們企業的文化。

我們會注重員工每個階段不同的想法,員工如果有什麼想法,想要做些什麼,我們可以為其提供相應的資源,為每個員工量體打造其想發展的特長。

工作中,如果你真正覺得自己不適合,也可以提出來,我們都會進行考慮,並為你的長期發展進行規劃。

我們擁有完善的培訓體系,為員工提供大量的培訓機會,讓他成為專家。而且,我們的工作環境、氛圍也是很好的。

同時,富有挑戰。西門子醫療是一個全球化的公司,有很多國際性的合作,所有員工都有機會。不只是國外的工程師來到中國感受中國的文化,中國的工程師也到國外去,通過這樣的循環,員工會得到更深層次的發展。

此外,醫療行業一直在發展,介入在中國更是一個很好的領域,這也能夠吸引很多國內外人才。再加上深圳本身也是個好地方,地理位置好,交通發達。

各種條件綜合下來,人才還是不少的。我們的碩博比例很高,車間的操作工人要求是本科,員工的整體學歷層次高。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edTrend醫趨勢 的精彩文章:

強生、美敦力、雅培、默沙東的CEO都怎麼說

TAG:MedTrend醫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