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洋風雲人物(二):「北洋三傑」之北洋之虎——段祺瑞

北洋風雲人物(二):「北洋三傑」之北洋之虎——段祺瑞

原標題:北洋風雲人物(二):「北洋三傑」之北洋之虎——段祺瑞



大家是否還記得中學語文課本里有一篇魯迅先生的雜文,文章名叫《記念劉和珍君》,內容和主旨就是鞭撻和批判當時北洋政府的掌權人段祺瑞。而我要告訴你的是,段祺瑞其實為人嚴苛且才華出眾,他是袁世凱的得意高徒。他本人酷愛與人對弈圍棋,為了此愛好他還專門養了一批棋手,並給棋手們發工資來陪他下棋。另一方面段祺瑞一向食素,每年除了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與家人同桌吃飯外,其餘基本上均是一個人單吃不和家人同桌,並常年吃齋念佛,有人說他吃齋念佛是懷揣一顆慈悲心,也有人說他是一直未走出直皖戰爭中自己所率皖系軍隊慘敗的陰影,更有人說是他為自己曾殺戮太多而超度亡魂。究竟,段祺瑞在清末民初的中國近代史上是個什麼樣子的人呢?

我要告訴你的是有可能顛覆你的認識甚至讓你有些不太敢相信的事實,大軍閥段祺瑞其實一生都沒有私人的房產,無論是在北京、天津還是後來去了上海都是租房子住,而且從來不收禮,為人十分清廉,宅心仁厚,這在民國初年的軍閥和政客中是絕無僅有的。有這樣一件事,段祺瑞介紹自己遠房侄子在保定軍校做勤雜工工作,但被想拍馬屁的人提拔為軍需採辦,段祺瑞的侄子則在採辦這個肥差上猛撈油水,段祺瑞得知後不由分說就將他打成了終生殘廢,最後為了懲罰自己,將自己關了四十八小時的禁閉。在清末民初的歷史上,段祺瑞曾致電清皇室逼迫清帝退位、在北洋政府時期堅決抵制袁世凱稱帝以及1918年率部討伐張勳復辟,因此有「三造共和」的美譽,可謂是功不可沒。他一生六次下野又六次上台,這「六上六下」足以體現他在政壇的威懾力和重要性。晚年的段祺瑞皈依佛教,取號正道居士,平日里在家念經食宿,逢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要去廟裡拜佛……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號「正道老人」,安徽合肥人。1885年,段祺瑞考入天津武備學堂炮兵科,畢業後赴德國留學,接受了系統的軍事教育,成績優異,回國後加入袁世凱的北洋新軍並參加袁世凱組織的「小站練兵」。辛亥革命時期,段祺瑞跟隨袁世凱鎮壓革命黨,馮國璋負責在前線與革命黨作戰,段祺瑞則負責在後方維持治安。隨著革命的深入,袁世凱看出清政府的破滅已成定局,但也看到了革命黨人的軟弱性,因此袁世凱代表清政府壓迫革命黨妥協,段祺瑞負責具體的作戰,不願生靈塗炭的革命黨人只好選擇妥協,袁世凱坐收漁翁之利。段祺瑞代表袁世凱和清政府與革命黨人首領黃興談判議和,達成協定:一、確定共和政體;二、優待清皇室;三、率先推翻清廷者為大總統;四、南北滿漢軍出力將士各享其應得之優待,並不負戰時之責;五、組織臨時議會,恢復各地秩序。但是,革命黨人自行選舉從海外歸國的孫中山先生為大總統成立南京臨時政府,段祺瑞因革命黨人的背信棄義而率兵攻打革命黨,南京臨時政府的國民黨軍隊被訓練有素的北洋軍打敗,孫中山只好通電只要袁世凱推翻清朝,隨時就將大總統的位置讓給袁世凱,最後在袁世凱的斡旋下清帝退位,結束封建實現共和,袁世凱如願當上了大總統,這其中為袁世凱立下了汗馬功勞的段祺瑞出任新政府的陸軍總長,後任國務總理和執政。


走火入魔的袁世凱不甘心作大總統,硬要復辟帝制,段祺瑞則堅決反對並勸阻,但未果,隨即倒行逆施的袁世凱炮製了「中華帝國」,面對有知遇之恩的袁世凱,無奈的段祺瑞選擇辭職離開。之後蔡鍔在雲南揭竿而起反對袁逆復辟,緊接著各省相繼宣布獨立,面對癱瘓局面的袁世凱只得再次請段祺瑞出山協助其收拾殘局,此次段祺瑞任參謀總長。袁世凱死後,革命黨人黎元洪出任北洋政府總統,段祺瑞任總理,兩人因權利鬥爭發生了「府院之爭」,這之中段祺瑞下野又復出,最後還是技高一籌的段祺瑞趕走了黎元洪,並由馮國璋出任總統。1918年,張勳又如跳樑小丑一般扶持清廢帝溥儀復辟,段祺瑞率兵討伐,鬧劇上演十二天後以段祺瑞的「討逆軍」大敗張勳的「辮子軍」收場,時當手下提出將逆賊將領們殺掉,段祺瑞則認為罪不在他們而是張勳,所以選擇饒恕了「辮子軍」。


掌權後的段祺瑞試圖以武力統一中國,北洋軍內部原本就不團結,因此就釀成軍閥混戰,段祺瑞先後與馮國璋、曹錕和吳佩孚各路軍閥等兵戎相見。1920年7月14日,「直皖戰爭」爆發,段祺瑞的皖系被吳佩孚的直系軍隊幾天時間打的落花流水、潰不成軍,皖系軍隊也從勢力最大淪落到最早垮掉。1924年,段祺瑞再次出山,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但此時的段祺瑞已然是早晨誦經上午辦公下午下棋戶或賦詩晚上打牌的心態和做法。 1925年發生了「三?一八慘案」,段祺瑞聞訊後立即趕往案發現場長跪不起,為逝者超度。不久後,段祺瑞下野,並徹底遠離爾虞我詐的政壇。

北伐戰爭後蔣介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北洋時代終結。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人準備拉攏段祺瑞,充當其在華代理人,段祺瑞嚴詞拒絕。1933年1月22日,蔣介石將段祺瑞從天津接到南京,並率眾多國民政府高級政要和軍隊將領親自迎接,當晚的招待宴上文武要員悉數出席,場面空前。隨後,段祺瑞定居上海,日軍特務頭子土肥原縣二出面邀請段祺瑞組織偽政權「華北政府」,段祺瑞保持氣節,堅決不與日寇合作。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因患胃潰瘍引發大出血而去世,享年七十二歲。在患病期間,醫生和家人曾建議段祺瑞吃一些葷腥來提高抵抗力,段祺瑞回答道:「人可死,葷不可開。」


段祺瑞的臨終留下遺言:「國雖危弱,必有復興之望。復興之道亦至簡單,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意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治家者勿棄國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騖時尚之紛華,本此八勿已應萬有。所謂自力更生者在此,轉弱為強者亦在此矣。」


1963年,在其生前好友章士釗、李四浩與曾毓雋等人的努力下,按段祺瑞生前遺願將他的墳墓遷至北京西郊香山附近的萬安公墓之中。


段祺瑞的一生都在努力讓中國走向民主共和政治的復興之路,但道路上太多的歷史廢墟讓人放緩了腳步,段祺瑞也顯得捉襟見肘、無能為力,只好英雄嘆息。在蹣跚實現民主共和的過程中,叱吒風雲「北洋之虎」段祺瑞「三造共和」,晚年能穩守氣節拒投日寇,可謂是近代史上政治家的楷模。

2017.5.24


下次內容提示:


北洋風雲人物(三):「北洋三傑」之北洋之犬——馮國璋

請關注我的注微信公眾號,搜索添加「魏晨品讀民國」或「sxbj0729」,了解和探討更多民國史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魏晨品讀民國 的精彩文章:

民國事件:雅爾塔會議中的中國

TAG:魏晨品讀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