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歧視中國女孩的喜劇,簡直可恥!
原標題:這部歧視中國女孩的喜劇,簡直可恥!
↑↑↑
最近在微博上找到了一部能讓好脾氣的蟬主都忍不住想砸電腦的喜劇短片。
你們可以感受一下這部短片的開頭。
這種孤兒剪輯和角色設定,我估計能發動全東南亞的女生給編輯部寄刀片。
這部劇的開頭是這樣的:
中國女孩是,甜美,天真,順從,保守以及無暇的。
她們擅長數學,乒乓球和照顧別人。
這樣的介紹,讓我想起了金毛、薩摩的特質。
而這部劇的三位主角,是想要完全顛覆中國女孩在外國人心目中的刻板印象。
"我們是在倫敦的中國女孩,碧池們」
waht???
中國女生的印象本來就不應該是這樣的好嗎?
但在隨後的開場時,你卻能看到她們用刻板效應惡搞了泰國女性、日本女性,甚至阿拉伯女性。
學一下阿拉伯的妓女
開頭這樣就已經很讓人生氣了。
為什麼還要那別人的風俗當惡搞的笑料?手賤的蟬主去豆瓣搜了一下,只有2.1分。
在IMDb上更狠,1.8分,觀眾的留言都是非常整齊的一星,「這種短片能在BBC3頻道播出來真的是認真的嗎?「
這麼種族歧視的、令人羞恥的電視劇是怎麼拍出來的
鍥(zuo)而不舍的蟬主終於挖到了整部短片的汁源,把它下了下來,看完了。
短片很簡單,說的是幾個來自中國的三位女生在倫敦生活的故事,但這種自己人拿屎盆子往自己身上潑的電影,我真的是第一次見。
左邊的Elizabeth,是個奶茶店的職工。中間的Jackie是個一直在做演員夢的無業游民。
在Elizabeth問她為什麼不找一個真正的工作時,她說,F**k,我只不過想混口飯吃。
「也許你需要一個正經工作」
「滾犢子」
而i另外一位來自台灣的富二代fufu,一上場,還教會了我一個新的單詞。
瘋狂的亞洲有錢人
我FFFFFFFF佛慈悲
這部20分鐘的小短片里,幾乎從台詞到配樂都幾乎都做到了非常的「中國化」。
fufu去開門見到抱著狗的房東時,房東把fufu認錯成了Jackie,說是因為亞洲人眼睛都一樣小?
「—hey,Jackie」
「—我不是Jackie」
「—也許你們長得都挺像,你知道,因為你們的眼睛?」
fufu看著小狗覺得可愛的時候,房東以為她要吃狗肉。
貼心的劇組怕我們理解不了,還非常仔細地給貼上了個筷子。
在Jackie去試鏡時,給的角色是一個妓女,她說什麼我就不翻譯了。
而導演組在跟她說用中國式的口音去說一下的時候,還特意拉長眼角。
真的不用這樣說我們眼睛長的怎麼樣的。
然而當Jackie恬不知恥的說導演是在種族歧視時,她竟然忘了她剛剛是怎麼模仿阿拉伯妓女的。
「如果你想讓我成為種族歧視的人,你這招用對了」
當他們噁心著中國女人的時候,他們連亞洲的男人也不放過。他們找了一個他們覺得非常有「中國典型」的男演員,去將猥瑣、好色這一角色闡釋的淋漓盡致。
你有沒有見過我一英寸(2.5cm)的小勾勾啊
我真想看看哪個中國男人會說這樣的話。
在裡面Elizabeth算是唯一一個有工作的人。而她那種蠻橫無理,任人欺負的樣子,實在讓人覺得真他媽丟人。
被人哄出飯店,扔在馬路時,只能在地上撒潑說著,
「中國人擅長所有的事,遲早會佔領世界。」
我FFFFFFFF佛慈悲
在這裡,最讓我鬱悶的是,他們對中國家庭和中國男人是不是有一種誤解。
fufu來到她們家時,說是Elizabeth的父母同意的。
Jackie白了一眼說,該死的中國家庭。
而Elizabeth蹲在大街跟一個流浪漢訴苦時,第一句就是中國家庭真糟糕。
所有的事情都要孩子爭個第一,
「我從小學鋼琴,芭蕾,功夫,羽毛球,舉重,小提琴,還有他媽的剪紙。」
我非常理解,劇組很想把中國家庭弄成一個只會給孩子加作業,讓孩子毫無童年可言,我也非常理解他們對於中國文化的偏差。
但我就不理解,跟外國人交往,和中國人交往,中間的區別怎麼就那麼大呢?
Elizabeth的交友原則就是在交友APP上隨便找個人約炮,而且必須是個白人。
睡完之後別人都叫不清楚她的名字,而Elizabeth還以為他就是命中注定的那一個。
在酒吧里,Jackie也說不會跟中國人啪啪啪,
因為身體會一點感覺都沒有,下面都會幹的。
想為中國男人集體說一句,我們挖你祖墳了嗎?
你們有臉說是做喜劇的
在一個採訪《Chinese burn》主創時,主持人問題她,你們不覺得對於片中男性角色的處理上,有點偏差嗎?
她們說「我們都是做喜劇的,不要那麼serious。」
全中文,你們可以聽一下
當她說出這樣的話來,我估計她實在是不理解什麼是喜劇。而且在採訪中還好意思提受周星馳影響。
歷來的喜劇大師,或是經典的喜劇電影,沒有一個是那種族歧視當段子的,幽默感應該是屬於全人類,沒有去貶低其他種族,就能在這方面獲得優越感的。這也不好笑。
我FFFFFFFF佛慈悲
對於拍這部電影的初衷,她們,想用這部小短片去說明中國女孩也會做一些出格的事,生氣也是會大罵,也會打人的。
這事還需要你們去正名嗎?
在她們出的另外一個小視頻《how to date a Chinese girl》裡面,情況也差不多。為了給外國人「普及」一下,中國女生在倫敦你應該問什麼,不應該問什麼。
比如,
你跟我打情罵俏是為了你的visa嗎?
或是不要覺得亞洲女生長的都一樣,甚至中國女生的乒乓球、數學也都不是很好。
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到這個年代了,還有人覺得女生在國外跟白人男生交往是為了visa。
但當我看到這裡面的白人男性還有一本收集中國女朋友的紀念簿的時候,
還是覺得非常的膈應人。
對於中國人的歧視在西方很早就開始了,從「黃禍論」到流行在西方熒幕上的傅滿洲,都將中國人的形象刻板的變成賊眉鼠眼,陰險狡猾的形象。
在我們好不容易洗凈在外國人的有色眼鏡時,為什麼現在還有人要再將歷史進程拉回幾十年前,
如今,中國人在外國人的眼中,又了新的定義,貪婪、有錢、對白人有種迷之傾慕,但不理解中國文化的,是不是太將這些誇大其詞了呢?
而且也並不能完全的以偏概全,就裝作自己很理解中國人一樣,把所有的國人一棍子打死。
這部短片內容很一般,也不一定多有內涵,卻還有著不少宣傳,
但終於看到一個非常中肯的評語:
這些演員們,應該自己感到羞恥。
不需要你們幫中國的女生正名,請不要再打著「中國人」的旗號招搖撞騙,消費我們。
不是那樣的中國人請點贊!
【未經許可 | 禁止轉載】


TAG:蟬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