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鳥是什麼時候開始「上色」的?

鳥是什麼時候開始「上色」的?

巨嵴彩虹龍復原圖。趙闖繪

巨嵴彩虹龍標本。胡東宇攝

我國科學家發現一個和鳥類親緣關係很近的恐龍新屬種——巨嵴彩虹龍。該發現為復原恐龍到鳥類的演化過程提供了多個重要信息,首次證實了對於飛行起源至關重要的不對稱飛羽毛在大約1.6億年前已經出現,且首先出現在尾部,而不像現代鳥類那樣在尾巴和翅膀上。巨嵴彩虹龍與此前報道的赫氏近鳥龍同屬近鳥龍類,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長羽毛恐龍,為羽毛的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時,此次發現的巨嵴彩虹龍也是已知最早擁有彩虹色羽毛的恐龍。1月15日,英國《自然通訊》雜誌在線發表了瀋陽師範大學胡東宇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研究員研究團隊的這項科研成果。

巨嵴彩虹龍標本保存在兩塊對開的石板上,近乎完整的骨架周圍清晰地分布有羽毛印痕。科學家研究發現,與之前發現的近鳥龍一樣,巨嵴彩虹龍的前、後肢上也都附有長長的飛羽。但與之前發現不同,巨嵴彩虹龍前肢骨骼,比已知近鳥龍其他類群的相對短,而前肢附著的飛羽卻明顯長。這說明巨嵴彩虹龍採用了與近鳥龍其他類群不同的方式來增加翼面的面積。

比德國始祖鳥的尾巴還要大的巨嵴彩虹龍芭蕉葉狀尾扇引人注目。芭蕉葉狀尾扇由許多大型飛羽沿尾骨兩側對稱排列組成,而在同時代近鳥龍中從未被發現。此外,在巨嵴彩虹龍保存完好的尾羽上還發現了羽小枝,首次證實了中晚侏羅世帶羽毛恐龍的飛羽已經出現與現生鳥類相同的結構。同時,在彩虹龍拇指上發現目前已知最早的小翼羽。這表明在1.6億年前的近鳥龍類中,與飛行有關的羽毛演化已經發生。

據胡東宇介紹,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巨嵴彩虹龍尾羽羽軸兩側的羽片不對稱——位於尾扇外側的羽片窄,位於尾扇內側的羽片寬。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具有不對稱飛羽的動物。一般認為不對稱飛羽的出現和飛行起源相關,此前最早的化石記錄發現於德國的始祖鳥。巨嵴彩虹龍的發現把不對稱飛羽的出現時間提早了至少1000萬年。研究發現,從尾前部向後部,巨嵴彩虹龍尾羽的不對稱性逐漸減弱,這種轉化趨勢也與現生飛行鳥類相一致,表明彩虹龍的大尾扇很可能在其「四翼」飛行中發揮著作用。同時,研究發現,與後部不同,巨嵴彩虹龍前肢上的飛羽卻幾乎對稱,與現代鳥類完全不同。這一發現顯示,不對稱的飛羽可能是先從尾巴上演化出現,後來才出現在前肢上,說明尾巴對於飛行起源至關重要。

科學家對羽毛研究發現,巨嵴彩虹龍頭頸部、胸部以及尾基部等處的羽毛中,存在從未被報道過的一種扁餅狀的色素體,與現生鳥類蜂鳥的彩虹顏色羽毛色素體相似。因此推斷彩虹龍很可能有鮮艷的羽色。這些多樣化色素體的發現意味著,在羽毛髮生、演化的早期,決定羽毛顏色的色素體有一個快速的多樣性分化,而且達到或接近現在鳥類羽毛水平。

來源:《光明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