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值班室大哥買了包煙後,我懂得了如何讓我老婆開心
上個星期的一個晚上,大半夜的我突然餓了,於是兩三點鐘的時候下樓,準備去附近的便利店買點吃的,順便買包煙。
在公寓門口,值班室的大哥從裡面走了出來,有些害羞地問我:哥們兒,能給根煙抽嗎?
煙是大多數男人之間的通用社交工具,假如一個男人正在抽煙,你想向他要跟煙,99%的可能他都不會拒絕你。
這算是男人與男人之間的最大的默契和慷慨了吧。
可是我當時比較尷尬,因為我嘴上確實叼著煙,但是那是我從家叼著出來的,那是我最後一根煙。
我就急忙解釋說,哥,我沒有煙了,這是我的最後一根,我現在出門去買,一會兒再給你可以嗎?
然後他只好憨憨地笑了笑說,「沒事沒事,我就是大晚上值班,煙抽完了,又不知道哪兒有煙賣」,然後便回值班室了。
然後我走了,去便利店買了一些吃的,順便買了兩包煙,回來的時候,給了他一包。他問我多少錢,想把錢給我,我說,哎呀,一包煙而已,我送給你的,你就拿著抽吧。
其實給值班室的大哥買包煙,對於我而言,是一件不值得提起的事情。
當然,我相信所有會抽煙的人,在那樣的環境下,都會那麼做,而且,也不會有什麼想要獲得別人感激的想法,更不會覺得自己助人為樂高尚什麼的。
這太普通了,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後續發生了幾件事,讓我對這件事思考了很多。
後來有次我下樓買水,公寓的一樓有個飲料販賣機,就在值班室旁邊,可以掃別人的碼獲得紅包再付款的。
我準備要買,然後他走出來,讓我掃他的碼領紅包再付款,然後我就掃到了4塊錢,就免費的買了一瓶3塊5的水。
之後有一天,我拖了個大行李箱,因為我人比較瘦小,也長期不鍛煉,沒什麼力氣,然後他跑過來幫我提上了樓。
細細想起來,我搬到這個公寓已經一年多了,但之前從未跟這位大哥發生任何交集。但是小小的一件買煙的事,讓我們之間的關係變得無比的和諧和溫暖。
這讓我想起很多,比如——我和我老婆該怎麼相處?
這不是強行找關係,這看起來是八杆子打不著的事情。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會有很多類似的東西。
在講如何跟老婆相處之前,我再講講另外一件也是很有啟發意義的事。
這件事就是,我在網上發文章,文章下面都會有各種讀者的評論,有好的有壞的,甚至有惡意攻擊無理取鬧的。有時候看得人真的很生氣,忍不住就回懟了那些我看來不好的評論。
身為一個作者,也不想斯文掃地,所以我自然也沒有謾罵,我都是在講道理,但是都是很強硬的態度,在讀者看來就是感覺自己被反擊了。事實上,我回復那些評論的時候,也是帶著一股氣的,也是很生氣的,有時候氣得都想打人。
我曾經一晚上回復了100多條評論,都是在反擊讀者,儘管我都是「據理力爭」的態度,盡量的客觀和理性。
但是,並沒有人因此而喜歡我,反而又招致了新一輪的攻擊和謾罵。
看到這裡,你有什麼感想?你會不會也想,是我活該,是我找罵呢?或者噴子就是該罵呢?
冤冤相報何時了啊!
從跟值班室大哥的故事,到我與讀者之間的關係,讓我想到了馬丁·路德·金說過的一句話:
Darkness cannot drive out darkness; only light can do that; Hate cannot drive out hate, only love can do that.
(黑暗沒法驅除黑暗,只有光明可以;仇恨沒法消除仇恨,只有愛可以)
其實道理很簡單,這些道理都被講爛了,我們都知道,人與人之間,你捅我一刀,我捅你一刀,這是沒法解決問題的,這隻會讓仇恨越來越深。
我相信幾乎不會沒有人不懂這個道理。但是我們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也很少主動的去做一些事情。大多數時候,我們的處事態度就是,你罵了我媽,那我也要罵你媽;你不對我好,我為什麼要對你好?你不聯繫我,我憑什麼要聯繫你?
這些,才是我們日常處理人際關係的常態,但是這種態度讓我們更快樂了嗎?沒有。
所以,回到我最開始想講的事情,值班室大哥的態度,為什麼會讓我懂得如何跟老婆相處。
答案就是——首先,不要像我跟讀者互撕的那樣,沒什麼好的下場的,撕來撕去,只有一地雞毛,誰都落不到什麼好。
如果你真的覺得對方錯了,想告訴對方你的想法,最好的做法就是,先肯定一下對方,然後再講自己的想法,而且不要以一種攻擊的態度。
其次,由於夫妻之間的關係比較特殊,這是人間最緊密、也是最疏遠的一種極為複雜而又簡單的關係,搞好了,一順百順,搞不好,人生事業哪兒哪兒都不順。
我幫值班室大哥買煙,只是舉手之勞,對於他而言卻是意外之喜,所以好幾倍的奉還給我。
在夫妻之間,也應弄一弄更多的這種意外之喜,經常給她一些小小的驚喜,完全出乎她想像的那種。
如果她沒有期待,你給什麼,都是一百分;如果她已經期待了,那麼你做什麼都只是滿足要求,最多只是60分,或者不及格。只有不滿意的居多,你做好了也只是剛好及格。
所以,總結起來,一句話:為她著想,不要硬碰硬,主動付出,偶爾來一些意外之喜。這樣或許會讓夫妻生活幸福不少吧。
你又遇到什麼事,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呢?不妨分享分享。


TAG:李彎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