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最好對症下貼
醫學指導/廣東省婦幼保健院中醫科主任(婦幼衛生調養中心)潘明沃
本報記者 楊穎 通訊員 林惠芳
三伏貼,是根據中醫「急期治其標,緩期治其本」的治療理論,利用三伏天的有利時機,將冬天裡好發的一些疾病,趁著天陽氣最旺盛、人體經絡疏鬆之時,藥物易於滲入人體直至病灶的特點,在人體特定穴位上通過藥物敷貼、針灸、埋線、刮痧、拔罐等中醫治療手段,對臟腑進行調理,以增強抵禦疾病的能力,達到預防或減少疾病在秋冬季的反覆或加重的目的。它作為中醫的一種特色療法,其作用已被臨床實踐所驗證。那麼,是不是人人都適宜呢?
三伏貼並非人人適宜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中醫科主任(婦幼衛生調養中心)潘明沃告訴記者,中醫治療講究辨證施治,同一種疾病可能都有不同的證型。因此在貼敷藥膏之前,最好能先請專業的醫生進行判斷,在他們的指導下進行,切不可擅自而為之,以免使用不當時,不但達不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反而可能會引發其他疾病,甚至使病情更加嚴重。
發揮療效要看兩個方面
那麼,怎樣才能讓「冬病夏治」發揮應有的療效呢?潘明沃指出有兩個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冬病夏治」適宜那些處於疾病緩解期或穩定期的人群。所以,在貼之前,最好讓醫生根據病情和體質,辨證施治。中醫貼敷只是疾病治療的一種手段,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療,像一些慢性病患者,如果原本還有正在服藥的話,在敷藥期間也不能盲目減葯或停葯。
其次,一般來說,「冬病夏治」適用於病性屬寒、屬陰的患者或體質偏寒、陽虛、氣虛的人。但是對於一些有咳濃痰的老慢支患者來說,機體在受到寒邪入侵後,自身會產生「熱氣」與之相抗衡,如果機體反應過度,原先的寒症就有可能轉化為熱證,如果在三伏天貼敷性溫熱的藥材,反而會使體內的熱邪更加旺盛,得不償失。
同時,潘明沃提醒道,孕婦、糖尿病患者、有嚴重心肺功能疾患的人、皮膚長有皰癤、皮膚有破損者、疾病發作期(如發燒等)病人,以及兩歲以下的兒童最好也不宜進行穴位敷貼治療。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轉發給親朋好友。
關注廣東科技報健康養生周刊


※是葯三分毒?三伏天不能喝中藥?中藥必須得飯前服用?別鬧了!
TAG:三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