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孩子常說這兩個字,是在向父母求助

孩子常說這兩個字,是在向父母求助




「反正我說什麼你都不聽。」


「反正什麼都是我的錯。」


「反正你覺得我什麼都不好。」



這兩個孩子常說的字,真的是道破了期待不被滿足的背後聲音啊。




——凱叔


作者 | 小樓老師

   

  主播 | 默聲




1


一個故事




友給我講過一段她早年做心理諮詢的故事。




一個媽媽帶兒子來做心理諮詢,原因是

「孩子太叛逆,說什麼都不聽」







那時很多父母還有一個觀念,孩子不聽話,絕對是孩子的問題。




他們找諮詢師的原因也不是真想解決問題,而是希望多一個「權威」幫他們「馴服」孩子。




兩人見到諮詢師以後,媽媽說了很多話,孩子一言不發,眼睛就盯著地板。








聽媽媽說完,諮詢師說:我已經大致了解情況了,現在我可以單獨和孩子談談嗎?




朋友回憶說,那次諮詢的很多細節她記不太清,但有一個細節,她記得特別清楚。




每當談到母親,孩子就會說:



反正我說什麼她都不聽。


反正什麼都是我的錯。

反正她覺得我什麼都不好。




孩子的這幾句話一直記在她心裡,尤其是那3個

「反正」



後來她做諮詢的時候會特別留意「反正」這兩個字。




她發現,

那些被父母稱為「叛逆」的孩子最喜歡說這兩個字。

此外,在衝突很多的家庭中,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常常說這兩個字。







2


心理分析




「反正」到底代表一種什麼心理?




「反正」的出現,

代表期待別人做一些事,卻得不到的經歷。




人們會在期待落空時感覺到難過,感覺到傷害。







有過這種經歷的人,為了不讓自己再受傷,不再感到難過,會逐漸放棄自己的期待。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對自己「期待」的那個人,說「反正」。







這不是一種對抗,反而是一種求助,希望對方能幫助自己減少傷害。




當然沒有一個父母能夠隨時隨地滿足孩子的期待。




但如果孩子經常說這句話,父母就應該去思考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了:

為什麼孩子對我有這些期待?




是否在過往經歷中,他曾被滿足過,但現在父母卻不再這麼做了;




又或者他在和別的孩子對比中,發現別的孩子父母會滿足孩子這種期待,但自己的父母卻不會。




這種對比,讓他心裡有落差。







為了不讓自己那麼難過,他乾脆就不斷用「反正」這個詞降低自己未來的期待,保護自己不要受到太多傷害。




當一個人常常用這個詞和父母溝通的時候,也預示著,他會漸漸減少和父母的交流。




因為人會漸漸在心理上疏遠那些總讓自己「失望」的人,總是讓自己受傷的人。




而父母卻會錯誤以為,孩子開始「叛逆」了。







3


如何解決




如果孩子總是對父母說這兩個字,父母應該怎麼辦?




很簡單,

將這句話的潛台詞翻譯出來




「反正你不會」

的潛台詞就是

「我期待你會」




「反正你不會聽我說」的潛台詞就是我期待你會聽我說。




「反正你覺得我不如別人」的潛台詞就是我期待你能覺得我比別人好。




「反正什麼都是我的錯」的潛台詞就是我期待你可以不要覺得什麼都是我的錯。




……







應對「反正」的

第一步

,是看到「反正」

背後的期待




感受說「反正」這句話的人,內心失望的感覺,以及未來害怕受到傷害的恐懼。




如果你把它理解為「叛逆」,你和孩子未來溝通會很難進行下去。







第二步

該做什麼?




父母應該告訴孩子,自己看到了他的期待


  


當孩子說「反正你不會聽我說時」,可以告訴他:



我知道你一直希望我好好聽你說話,聽聽你的觀點和想法。




過去是我忽略了,現在我會坐下來好好聽你說







父母也不可能滿足孩子每一個期待,而孩子的期待也未必全合理。




不管能不能滿足,都要讓對方知道我明白你對我有什麼期待。




父母可以對孩子說:



我知道你希望我做……我現在做不到/我不能答應你。因為……







即便做不到,如果對方知道你其實明白他心裡的期待,他就會得到一份安慰,即便期待滿足不了,也未必就會感到受傷。




因為人害怕的是關係中的一方「看不到」自己,而不是對方是否能時時刻刻 「滿足」自己。







4


如果我們常常說「

反正




如果恰好我們是一個常常對孩子、老公、朋友說「反正」的人,我們該怎樣去看待自己這個行為?




如果我們常對一個人說「反正」,那說明我們對這個人有很多期待,可也知道他不會去滿足。




這可能預示著

你們的關係已經出現了障礙







我們的這些期待是如何出現的呢?


是我們看到別的人都會這麼做,而對方卻不願意做;


還是對方曾經滿足過我們,但是現在卻不願再滿足了?








我們明確表達過自己的期待、而對方也非常清楚我們的期待嗎?


有些人以為對方什麼都知道,但實際上對方可能一無所知。








我們的期待合理嗎?是在對方能力範圍之內的期待嗎?


如果對方沒有能力實現我們的期待,他很可能無法給予回應。







我們要好好分析一下自己期待和「反正」形成的原因。




最後還要說一點:

「期待」永遠是掌握在別人手中的遙控器。




如果什麼事情都期待別人去完成,去滿足,我們的人生就被別人操控了。




如果一個人總是頻繁地在生活中運用到「反正」這個詞,也需要考慮是否應該收回一部分 「期待」,將這些期待留給自己去實現。




這樣我們在所有關係中,就會少很多失望,多很多主動性。






作者:小樓老師,擅長兒童發展心理學、婚姻家庭治療領域。個人公眾號:小樓老師心理課(ID:xiaolouxinli),分享心理學知識在婚姻家庭、兒童發展中的運用。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處理,郵箱tougao@ksjgs.com。







對於這兩個字,你有什麼感想?在留言區里聊一聊吧。




後台回復

【養育】

看更多


《謝謝你,願意做我的孩子》


《孩子生病時,最該呵護的其實是媽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叔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TAG:凱叔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