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恭喜!內向的孩子有不一樣的未來

恭喜!內向的孩子有不一樣的未來



作者 | 

杜小艾

   主播 | 默聲




1


1月

9日,日本傳來消息,宮崎駿最新短片《毛毛蟲波蘿》,將於3月份在東京首映。




心中百感交集,只有一個念頭:終於又等到你。




那是從高中開始,第一次看到《千與千尋》,就被這樣唯美又純潔的畫面吸引了。



也就在那時,開始知道了有這樣一個人——宮崎駿。並瘋狂的迷戀他所畫的每一部動畫片,滿世界的尋找全輯。從《天空之城》到《紅豬》,從《幽靈公主》到《懸崖上的金魚姬》、《龍貓》......每一部都讓我極度著迷和被震撼、被感動。



如果有人在他工作的時候,會經常對著工作台揮舞手臂,或者呲牙咧嘴的表演動畫里的人物動作,你一定會覺得,

他是不是腦子不太正常?


如果有人對著空屋子和柜子說「早上好」,說家裡人都這這個空屋子裡,你也一定會覺得,

這是個「瘋子」吧?


然而,就是有著如此多怪癖和執念的人就是「宮崎駿」——所有這些唯美動畫的創作者。



但是,你知道嗎?他卻是一個極度內向的人。


當有人採訪他或者注視著他的時候,他會特別緊張,畫也畫不好,他好怕丑啊。


他的樣子,天真又執著,像極了一個單純的孩子:有點害羞,有些內向。


上帝總是公平的。

越是內向的人,越容易擁有豐富而細膩的情感和創造力。


當我們的孩子表露出「內向」的傾向時,很多父母都曾表示過擔心。「在這樣複雜的現代社會,這麼內向,將來長大了怎麼混呀?」




孩子內向,好還是不好呢?


 


其實,

內向只是一種性格特點,而非缺陷。





2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指出:


外向型性格的人,喜歡關注外部世界的人和事;

內向型性格的人,喜歡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

兩種性格的劃分,在於獲取能量的方式不同。




相對於外向的孩子而言,

內向的孩子更需要安靜的獨處時光,因而常常表現出喜歡沉思、內省和自我欣賞。


 


紀錄片《零零後》中,3歲的一一是個內向的小女孩,喜歡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玩遊戲,一個人發獃,有自己的節奏並且怡然自得。




當被問及為什麼喜歡一個人玩的時候,她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我有這個權利」。



那麼,孩子的性格內外向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哈佛發展心理學家

羅傑姆·卡根

曾做過一個長達十幾年的跟蹤實驗,測試了462個嬰兒,得出

「嬰兒的性情天生就具備基礎特質」

的結論:




如果4個月的孩子表現出手腳蜷縮、不安甚至大哭,以後則會變得安靜,到一兩歲時會有內向傾向,等他長大到18歲,通常也還是內向的。




美國內向性格的研究專家

蘇珊·凱恩

也指出:

後天努力可以帶我們走得更遠,卻無法超越基因所劃定的框架。


 


有「喜劇之王」之稱的周星馳,塑造過無數個經典的喜劇角色。




從《逃學威龍》中無厘頭的周星星,到《唐伯虎點秋香》中喜感十足的唐伯虎,再到《大話西遊》中那個說「愛你一萬年」的至尊寶,都為觀眾帶來許多歡樂。



而在電影中演了幾十年搞笑有趣角色的周星馳,生活中卻是個內向的人,害怕做訪談節目。攝影機一打開,導演一喊準備,他自然的表情就會立馬變得僵直,兩隻手輪番在一隻紙杯子上倒換著。


 


接受採訪時,他也是常常沉默寡言,但這些,並沒有影響他成為中國當之無愧的「喜劇之王」。


 


3


生活中,我們總是盯著內向孩子的沉默寡言、不喜歡社交,卻往往忽視了他們更善於觀察、喜歡思考的優勢。


 


有研究表明,

世界上70%以上的成功者都是性格內向的人。




牛頓、愛因斯坦、巴菲特、扎克伯格、周星馳、梁朝偉……

這些在各自領域取得卓越成績的人,

都是

內向性格的人


 


為什麼性格內向的孩子也很容易取得成功呢?





內向的孩子更善於思考




內向的孩子喜歡關注自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適合做什麼,在人生的每一個選擇的關口可以遵從自己的內心,做自己喜歡並適合的事情。


 


比爾·蓋茨從哈佛大學法學院輟學創辦微軟並大獲成功,正是源於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歡並擅長計算機。





內向的孩子做事更專註




內向的孩子習慣深度思考,做事會更專註,這會讓他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體系,因為會具備更為敏銳的洞察力。


 


很多人看到過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卻只有內向並善於觀察的牛頓注意到了那個蘋果,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內向的孩子更容易感受到快樂




很多人誤以為內向的孩子容易自卑、壓抑、不快樂。其實,對他們來說,快樂很簡單。一本有趣的書、一段好聽的音樂、一部精彩的電影,抑或只是坐在那裡發獃,感受陽光正好、微風不燥,就會讓他們感到精神愉悅。


 


《生活大爆炸》里有句台詞:

「那些你獨自一個人度過的時間,比如組裝電腦,或者練習大提琴,會讓你變得更加有趣。等到有一天,別人終於注意到你的時候,他們會發現一個比他們想像中更酷的人。」





內向的孩子更易獲得深度情誼




大多數內向的孩子懂得聆聽,並且具有同理心,在朋友想要陪伴的時候安靜的陪伴,在朋友想要建議的時候給出有意義的建議。

他們的朋友或許不多,但往往會成為一輩子的摯友。




影帝梁朝偉也是內向性格,他曾說,

「真正的朋友,不是天天死纏爛打在一起,而是即使不在一起也能感受到真誠和關懷。」


 


正是這份真誠,他在張國榮去世多年後依然保留著他的電話號碼,依然可以在粉絲說出他們在《春光乍泄》中的那句台詞「黎耀輝,你還記不記得何寶榮」時,回一句「記得」。





4


內向從來就不是一種劣勢,而是上帝賜予的一份禮物。


 


心理學家李子勛說:

當一個內向的人試圖變得外向時,他可能失去了自我內心的安寧,也失去了命運的眷顧。


 


好好呵護那個內向的孩子吧!



尊重並無條件接納孩子




孩子需要外界的認可和尊重,更需要父母的接納和支持。


 


紀錄片《零零後》中,一一的媽媽完全接納孩子的內向性格,看到孩子偏安靜型,她認為這挺正常的,絲毫未曾因為外界對女兒的評價而焦慮。




因此,一一在成長中沒有刻意地去改變自己,而是遵從內心做自己,過著怡然自得的生活。








10年後,剛滿13歲的她,卻好似一個智者,在該與人交往的時候,不逃避,也不討好;對於自己能做什麼、喜歡做什麼、目標是什麼,她有著異乎尋常的篤定。





發現興趣點,挖掘孩子的潛能




內向的孩子喜歡把感受放在心裡,不喜歡錶達出來。父母需要多觀察孩子的興趣所在,並有意識地去培養,幫助孩子把自己的優勢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


 


扎克伯格10歲的時候對編程流露出興趣,父親傾盡全力給他買了電腦和編程書。



扎克伯格的父母說:

不要強迫你的孩子,也不要試著把他們的生活引向某一個特定的方向,而是去發現他們的長處是什麼,並且支持他們的長處,支持他們會富有激情做的事情。


不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內向的孩子常常會被貼上「沒禮貌」「膽小」「懦弱」的負面標籤。




蘇珊·凱恩在著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中寫到:




如果一個內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自己的性格問題,使父母經常向別人表達歉意,或被父母有意或無意地糾正,那麼他就會對自己的性格自卑。




不僅不會去尋找自己這種性格的優勢,反而還會因為讓父母失望,於是痛恨自己為何是這樣的人。




這種自卑會給他內心造成很多衝突,這些衝突會引發心理障礙,比如會引起社交恐懼症、焦慮症等。





適度引導孩子社交,但不要強迫




生活中,無論是外向還是內向的孩子,都需要跟外界進行必要的社交。父母可以適當引導孩子,並在孩子進行社交嘗試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讚賞,但切記不要強迫。


 


必要時,父母大可以用孩子的口吻向別人打招呼,慢慢將社交禮儀植入到孩子的內心。孩子大了,即使性格再內向,但因為心中有「社交禮儀」基本框架,自然就會知分寸、懂禮貌。


 


內向的孩子,或許在「社交商」上會弱一些,但如果我們多陪孩子,給孩子足夠多的時間來適應環境,孩子社交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未來也許還會有意想不到的爆發力。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天生自帶獨特的生命密碼。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愛和接納。




讓孩子在愛和自由的浸潤中,


一點點去破譯自己的生命密碼,


成為自己真正想成為的人,


綻放出美麗而獨特的生命之花







作者:

杜小艾,一個少女心滿滿的媽媽,自由撰稿人,專註兒童心理學研究,跟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處理,郵箱tougao@ksjgs.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叔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媽媽,是不是我考不好,你就不再愛我了?

TAG:凱叔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