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自亮《余光中的鄉愁》

王自亮《余光中的鄉愁》

文/王自亮

【作者簡介】王自亮,河南省長垣縣委宣傳部。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余光中先生走了,想不到他的走,竟引起了這麼大的轟動。朋友圈為之刷屏。弄文的不弄文的,各行各業的,紀念哀悼的詩文很多。——原來,詩情一直都在——它埋在浮囂生活的深處。

喜歡余先生的詩文,他是詩人,也是遊子。好詩人都是遊子。

他在人世望著母親,他在海峽望著大陸,他在異鄉望著故鄉,如今,他又從天堂望著人間。

詩不在多,關鍵在真。這些詩,都是他感情的凝結,是他用黃河的肺活量呼出的,所以才能感染了一個民族,感染了那麼多心靈。

也喜歡他的散文,語言很乾凈,很清透,像溪水,像陽光。溫暖,沉靜,不浮華,不淺薄,不呻吟,不賣弄。有西方的味道,更有傳統文化的底蘊。他奔走四方,但他的根是中國的,是故土的,扎在這最美麗最母親的國度。

詩文只是他的影子。他是一個純粹的人,思想純凈,靈魂純正,感情純正,他用一生創作了一首詩歌,他用生命凝縮成一首詩歌,而死亡是這首詩歌最昂揚的一個音符。

鄉愁詩人走了,真正的鄉愁卻越來越濃。如煙如霧,揮之不去。

《西蓮之夜》

九蓮有東蓮、西蓮,我們去的是西蓮。

剛剛爬到半山九蓮老母那,天色已經昏暗下來了,一輪明媚的月兒,不知何時爬到了對面那山的頭頂,恰落在那個山凹里,就像長在上面。清輝四射,把雄健的大山也映襯得嫵媚。山腰的西新寺,已經亮起了點點燈火。黃的白的,明的暗的。後院佛堂前,竟然升起一堆篝火,火光灼灼,一群人圍了火堆又唱又跳。這都是朝山的香客。香客人雜,幹什麼的都有。有敲著清亮的梆子,有拉著沉悶的二胡,一個柔媚的女聲正在咿咿呀呀的唱。聲響在這晚風裡飄搖。

已經三月,春水泛漲,大山響起一片豁豁水聲,這是清溪流動,如蠶食桑葉,細雨沙沙。鼻翼呼吸著濕濕的清爽的空氣,真是舒服。九蓮老母在半山的一個石洞里。老母面相端嚴,端坐在一個大玻璃佛龕里,衣飾華美,面容飽滿,一雙慈目微斂,俯首看著下面叩拜的男男女女。洞里擠了很多人,裡面的還沒有出去,外面的已經湧進來。而兩邊靠牆也蹲著很多。但沒有人叫,沒有人鬧喊。大家都很靜。神龕前滿是華白的頭,有的就嚶嚶哭泣起來,像是風塵擾攘的遊子終於回到了家裡,回到了母親膝下。

九蓮老母是九蓮山的守護神,傳她本是王母娘娘駕前侍女,因為九蓮山地帶大旱,王母娘娘派她救人災難,她撒下一朵蓮花,化成這九蓮山。完成使命後,愛此地民風醇美,就不舍離去,在九蓮山安居下來。周邊山民求財求子,消災去難,無不靈驗,自此聲名愈響。而也有傳說是萬曆皇帝的母親被尊為九蓮老母的,不知道其根據。中國宗教有一個奇特的現象,母性崇拜,我們跑山也是女性神祇居多,這可見出中國人特別是善男信女濃厚的母性情結,也是原始母系氏族社會的遺傳嗎?洞兩邊有一副對聯:居九蓮解人世苦厄,觀天下破世上疾苦。旁邊路漸險,而有一小屋,搭在石腳間,竟然住著人。旁邊春水泛漲,活活而下,水花似乎飛濺上來。隨便的一個角落就能住人,人真是奇怪,有時一個世界容不下,有時巴掌大就可以安然。

小心翼翼下山,這是一條簡易石階,極陡,極窄,兩邊有鐵欄杆,中間有石鏈,右邊上,左邊下。這梯子簡直就像直立在山上。下了山,又在大殿里坐了一會,篝火人群已經被寺院管理者驅散了。唱小曲者移到了殿堂里,有女子又唱了幾曲,雖是樸素山民模樣,但極清秀。一個黑瘦男人,一副山地口音,問我們是哪來的。又長長嘆息幾聲。捧著茶杯,喝了一口,說:不讓唱,睡覺吧。

到旁邊的閻羅殿去睡。地皆草鋪,領兩條被子,一鋪一蓋。帶隊的香珍姨又去買了一瓶酒,和二個小菜,一豆腐皮,一蓮菜。在神像前拜了。然後我們大家圍在一起吃。她面容嚴肅,一再叮囑,這裡神佛亂邪,哪的佛都有,絕不能亂跑,遇有陌生人搭話也不可理,小心讓人家施法。

想起白日種種,那攜了帳書在神佛前叩拜、焚燒,書寫的人,那僕僕風塵在老母前大哭的人,那悶聲不語在一邊發獃的人,那在院里又唱又跳的人,那狂呼亂叫,打著嗝兒如若瘋顛的人。一時難以入睡。屋外聲音嘩嘩,不知道是殿後的水聲,還是風聲。

(圖片來自於網路)

點贊和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圈 的精彩文章:

梁傑 《第一次約會就把戀人「背回家」》

TAG:悅讀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