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十大弟子(二)
仲弓
即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比孔子小二十九歲,魯國人。冉雍出身貧賤,他的父親行為不良,有人以此作為攻擊冉雍的借口。孔子駁斥說,一頭耕牛,也可以生出獻祭用的小牛來;父親不好,兒子不一定也不好。冉雍氣量寬宏,沉默後重,深得孔子的器重,認為冉雍具有人君的容度,可以做地方長官。冉雍參加做過季氏再,以德行著稱,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戰國時期的荀況很推崇他,把冉雍與孔子並列為大儒。
宰我
即宰予,姓宰名予,字子我,也稱宰我,魯國人。宰予口齒伶俐,能說善辯,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言語科)之一。孔子常派遣他出使各國,如「使於齊」、「使於楚」等。宰予遇事有自己的主見,常與孔子討論問題,很有獨到的見解。他提出改「三年之喪」為「一年之喪」,縮短喪期,遭到孔子的指責。宰予任齊國臨淄大夫,因參與陳恆殺君事件而被殺。唐開元27年(739年)被追封為「齊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為「臨淄公」(後又改封「齊公」)。
子貢
即端木賜,姓端木名賜,字子貢,比孔子小三十一歲,衛國人。他口才很好,雄辯滔滔,又能料事。見於《論語》中的孔門弟子與孔子的問答之言,屬他最多,孔子器重他次於顏回。曾擔任魯國或衛國之相,最善於搞外交活動,曾在齊、吳、越、晉諸國間遊說,使吳國攻齊,從而保全了魯國。孔子對子貢的利口巧辭,有時也加以勸戒。有一次,孔子問子貢說:「和顏回相比,你自認為如何?」子貢謙遜地答道:「我哪裡敢和顏回相比?他聽到一分,可以了解出十分;我聽到義憤,只能領悟到二分。」子貢與子路一文一武,猶如孔子的左右手,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言語科)之一。子貢很善經商,家境非常富有,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富商。孔子死後,子貢守墓六年,師生之情勝過父子。


TAG:子曰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