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場關於時尚攝影的對話

一場關於時尚攝影的對話

.

.

.

一生一世

用心做一本雜誌

1314

十三年藝術之路

GIF

「去觀察生活,觀察世界;

去做生活的目擊者,

去察看窮苦人的面容和勝利者的英姿;

去探究陌生的東西;

去觀賞人類的成果,去探尋千萬里以外的事物,

探尋藏在牆後或室內哦東西或危險的物品;

去欣賞孩子或男人所喜愛的女人,去探察並從中得到愉快,

去發現並為此而驚喜,去探討並為此而得到教益。」

——《生活》

攝影早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作為表現時尚的工具。最初,時尚攝影是融合了當時流行的印象主義繪畫的基礎上進行創作的。攝影師通過燈光、柔焦、畫面構圖和一些技術等,來創作符合當下風格的時尚攝影人像作品。

之後因為攝影器材的逐步發展變得越發便攜,時尚攝影可選擇性變得更豐富,從單一的棚內攝影轉變成更具有豐富、多元性的創造型室外拍攝。由此,時尚攝影步入發展高峰。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廣告(商業)攝影已經成為全球化的視覺傳達的「工具」之一。越來越多的優秀時尚攝影師活躍在時尚界和攝影界,他們擁有自己的風格,用攝影詮釋自己的時尚觀念。

很多時尚攝影不僅說單純地在傳達產品本身的信息,更多的是在傳達一種脫離現實的精神觀念,這種觀念往往是產品、品牌塑造自身形象時所需要的。因而在當下,當攝影和時尚都變得愈發民主的時代,時尚品牌和雜誌刊物都著眼於如何突破其原有的對於商業攝影的要求,攝影師們去發掘新鮮、獨樹一幟的攝影力量,讓時尚攝影具有更大前沿性、先鋒性與創造力。

麓湖·A4美術館以「攝影的服務意識:藝術、時尚與大眾」為話題,邀請裝置藝術家、時裝設計師、時裝攝影師、導演Jumbo Tsui,藝術家馮立,時尚專欄作者Devics(廖嘉桐)和麓湖·A4美術館品牌發展總監施婭寧四位分別在時尚、藝術、時尚、品牌推廣等各領域都有各自見解的「城市發聲者」,共同探討「時尚攝影到底為何?與當下藝術的關係又是什麼?其與大眾的反哺關係如何?」

在這場活動之前,1314提前與幾位嘉賓們進行了一番愉快的聊天。通過對話,也讓長期關注藝術與設計的1314小編們對時尚攝影有了一番更深刻的學習與認識。

活動當天嘉賓合照

1314 X Jumbo Tsui、馮立、Devics、施婭寧

攝影師:Jumbo Tsui

「狠狠發泄,更像是對於現實世界的逃離吧——Jumbo

1314: 美的事物與作品是?家都樂於見到的,攝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首先會要求攝影師對藝術有對美的追求。如何確定攝影藝術的美與不美,標準是什麼?

Jumbo Tsui:這就是為什麼有「審美」這個詞了:毫無疑問,每個人的審美情趣是不同的。從我的創作美學出發,平衡與精緻就是美的極致。從我的審美出發,有所表達的作品就是美。

1314:繪畫講究「以形寫神「,也有古人強調創作時要先立意,再一氣呵成。作為攝影師,你如何在作品裡表達自己的審美情感,來打動觀眾?是否有一個「意境」的塑造?

馮立:我從不考慮審美的問題,就像我從不取悅任何人。很多時候我是被我所拍攝的對象獨特的氣場所震住,你也可以說是一種意境。我用本能和直覺來拍照,沒時間也沒有必要去思考所謂的「構圖「、」色彩「等這些問題。對我來說好的照片是一種不期而遇的默契,沒有標準並且無法預知。不在一個頻率發出來的聲音是不會引起共振的。

攝影師:馮立

1314:在之前的採訪?,注意到您提到「喜歡不停地探索自我的表達方式……創作的過程對我來說是一次關於美的體驗,同時也是一次狠狠的發泄。」所以在創作過程中您一般是一種怎樣的狀態?「狠的發泄」又是如何被表現在作品裡的?

Jumbo Tsui:我自己來說,更喜歡清醒冷靜的創作,不希望自己過於武斷的決定而到達現場不知所措。然而到達現場,如果溝通中有我特別喜歡的東西就願意融合到我自己的作品之中,不喜歡的就想方設法的繞過「障礙」。我想,「狠狠發泄」,更像是對於現實世界的逃離吧。

攝影師:Jumbo Tsui

1314:攝影過程中,我們追求美,但是反過來也會去強調「丑」嗎?您在拍攝、捕捉瞬間的時候有沒有過猶豫,即「我也許不應該這麼拍?」

馮立:拍照是我唯一豪不猶豫的事情。

「恕我直言,大眾的審美本身就不是一件好事」——馮立

攝影師:Jumbo Tsui

1314:在您看來,拍攝人/物時,他們身上最吸引你的地?/部分是什麼?決定你按下快門瞬間的因素/觸動你的那個「點」,是什麼?

Jumbo Tsui:我想,應該是那些遊離於我所期望的點不遠地方的瞬間吧。作為時裝攝影師,每一個工作的過程,在組織團隊提出方案時都會有一個相對模糊期望值,是在現有的資料基礎上進行判斷的、與自己風格重合的樣子。而每個人面對鏡頭可能釋放的信息也是不同的,所以這個瞬間就是我眼中最珍貴的、同時帶有彼此特質的瞬間。

1314:您與商業品牌的合作中,是如何將藝術性創作運?在商業?的?這樣的跨界,在您看來是否是藝術攝影師的必經之路路?

Jumbo Tsui:不一定。創作是不分貴賤高低的,有散文就也會有說明文的道理。所謂「前衛」只不過是「第一個做這件事」,而並不代表後來者沒有資格用同樣的方式來做這樣的事情。曾經的時裝雜誌都是插畫,當時用時裝攝影來表現,就是前衛呀。

攝影師:Jumbo Tsui

1314:回顧中國的時尚攝影發展歷程,是已經走在了一個較為前端的地方,還是如一匹脫韁的野馬開始橫衝直撞了?在時尚攝影的發展過程中,大眾的審美開始逐漸被這些作品、事物所影響,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馮立:恕我直言,大眾的審美本身就不是一件好事。

攝影師:馮立

「攝影是實現手法,時尚是需求方向,

兩者是先後而就的因果關係」——Devics

1314:為何想到要做這樣的一次分享會?在工作中最觸動到你、讓你有這個想法的點在哪兒?

施婭寧:這次對談是我們A4美術館「城市&對談」線的一場公教活動,同時也是我們藝術品商店的首次線下活動。藝術品商店通過這一年的運作,雖然依舊在摸索向前中,但也漸漸的明確了一些想法。其中有一個就是通過美術館系統性的知識生產工作方式,用商店這個埠,把泛文化領域如設計、時裝、音樂等吸納進來,從而更多的鏈接美術館與大眾,尤其是青年群體。這次正值「迴路—2000以來的西南影像實驗」展覽,所以做了這個討論時尚攝影與藝術攝影邊界問題的對談。

從攝影本身是不是一門藝術,到現在都還在有人爭論這個事情,那就更不用說時尚攝影了。很多人一說起時尚攝影,就還是單純的認定它就只是一種廣告手段。但是其實當你了解時裝史,了解時尚攝影的發展脈絡後,你會發現你無法用它只是為了服務廣告商來定論。那麼邊界到底在哪裡?時尚攝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大眾對時尚攝影和藝術攝影有哪些疑問?它們和當下的關係如何?雜誌,出版物在其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帶著這些疑問便有了這次的對談的慢慢形成。

攝影師:馮立

1314:你對於攝影與時尚、攝影與藝術、攝影與大眾這幾點的關係是如何認識與理解的?

Devics:攝影是實現手法,時尚是需求方向,兩者是先後而就的因果關係,在時尚範疇里,通過攝影的具象體現,將所謂意境清楚闡明。攝影是藝術手法不斷迭代革新的應用成果,更是成為精神層面的高屋建瓴,攝影在藝術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對於大眾來說,攝影是實現自我表達的工具,與繪畫,聲樂等形式一致,所感所想通過特定的介質輸出,恰好攝影成為了所選用的手法。

1314:作為專欄作者,其責任是希望把新的、積極的、有趣的東西傳播給大眾。你是如何將信息更準確地投放給他們,又是如何避免讓大眾在如今快時代、碎片化中對你們傳播的東西產生屏蔽?厭倦?

Devics:在與受眾保持日常溝通的過程中,如何保持新鮮感與精準度,是考驗marketer的業界痛點。我想提到「迭代」這個詞,更迭換代,繼承前序優點,在一定期間內將收集到的受眾的實際反饋進行消化,並將優化體現在最新的產品或者作品中。回到產品或者作品本身,是最能建立與承受良性關係的唯一方法。另外,不要忽略了受眾也在成長,保持步調一致很重要,「相看兩不厭」需要用心經營。

「一個從時尚攝影的角度說起,

一個從藝術攝影的角度說起,彼此有交叉」——施婭寧

攝影師:Jumbo Tsui

1314:邀請對話的兩位攝影師其實攝影的方向不大一樣,為什麼想要把他們聯繫在一起,做一場對話?

施婭寧:Jumbo非常好,在國內是有知名度的時尚攝影師。首先從商業攝影的角度,他是成功的,基於對整個時尚行業的了解和工作經驗,他對於品牌的理解、塑造和運作都有非常多好的經驗,而這些經驗我覺得是值得分享給大家的,尤其是成都有非常多優秀的商業攝影師,我覺得對於他們Jumbo的經驗可以給到他們一些正向的信息。再來,Jumbo自己也是一位藝術家,主要創作領域是裝置,當然還有比如video。他作為藝術家身份是由東京的一間藝術機構代理的。這樣的雙重身份,以及雙重思維模式,尤其是對藝術的理解,讓他的時尚攝影作品表現出了很多不同於一般商業攝影的藝術性,這是我個人很欣賞的。Jumbo非常有趣。

同樣有趣的,還有馮立老師。馮立老師是我們這次迴路展覽的參展藝術家之一,從他《白夜》系列的作品你就能感受到他有趣的性格。我第一次看他作品的時候我還跟我旁邊的人說過,他的風格真是正中現在年輕人和一些品牌的下懷啊。後來才聽聞,馮立老師要為英國非常知名的時尚雜誌《system》拍攝。於是乎就這麼順理成章的把他們聯繫在一起了。一個從時尚攝影的角度說起,一個從藝術攝影的角度說起,彼此有交叉,我覺得非常有趣。

活動當天現場

1314:在你看來,如何理解你與攝影師之間的關係?簡單而言,一張照片、一件作品的推廣,與文字、文案之間的關係是否是必要性的?

Devics:作為一個寫字的人,在信息碎片越來越細密的當下,反而偶爾會感覺其實講述一件事,通過影像而非文字保不齊會有更佳效果。譬如《Vogue》雜誌義大利版,在已故主編Franca Sozzani的掌舵下,影像為主文字為輔的方式讓這本被譽為「時尚聖經」的刊物在全球二十餘個版本里有著獨樹一幟的標識。

施婭寧:我覺得是有必要的。對於藝術家的作品,我們是有必要去用文字,更多的圖片、視頻輔助向大眾介紹的。不過作為A4美術館的媒體平台,我們並不會過度解讀,保持著中立客觀的態度去向觀眾闡釋作品背後的創作思路、故事,藝術家的意圖,是我們針對藝術家作品做宣傳時的主要考量因素。

我們日常和周末都有免費的公眾導覽,經常聽到的話是有講解對於更好的理解展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舉個例子,木格老師這次在迴路展覽中展出的系列作品《沿牆而行》,如果沒有文字的引導,沒有工作人員的講解,也許你就不會知道蒼涼的岩石上那個紅色「喜」字是什麼意思,你不會知道推著自行車的那位先生到底是什麼身份、他經歷了什麼使他眼神看上去和他的穿著不甚協調。不去關注每一張作品背後的故事,你就不會了解到作品背後的人文價值和更多的意義。對於民眾來說,通過文字向他們信息導入是非常重要的。

特別鳴謝

本次活動場地提供方——FM西式生活館

品牌創始團隊經過20年國內市場的經營探索,以及歐美和亞洲時尚趨勢的研究沉澱和大量獨立設計師品牌的深入造訪,與2011創建了fm時尚買手集合店品牌。2012年,品牌創始團隊在穿梭與歐洲各品牌FASHION SHOW與時尚工作室時,意識到歐洲女性之所以優雅迷人的關鍵在於她們如果取悅自己,享受當下。FM西式生活館集服飾,下午茶文化,生活用品,進口瓷器,古董傢具與Vintage飾品,藝術品裝置等一體,致力於向成都女性傳遞西方文化中優雅精緻的生活方式。作為中國西南地區首家西式生活館,FM也成為成都時尚行業品牌創新和lifestyle優雅生活的實踐者。

/ 新浪微博 /

@1314雜誌

/ 淘寶店鋪 /

1314藝術設計生活

/ 藝術微店 /

1314雜誌 | 藝術家的日常器物

/販售點/

Rosabooks/無早獨立書店

葆光書店

NU咖啡

無同

一山雜物

光合實驗室(IFS店、萬象城店)

原本手作

方所(成都 / 重慶 / 廣州/ 青島)

博來居書吧(重慶)

德芭與彩虹書店(武漢)

言幾又(北京 / 上海 / 重慶 / 天津 / 西安 / 成都)

刀鋒書酒館

大隱書局

一爿舊店

作品書店

Forestbooks藝術書店

貓的天空之城概念書店

一介 gallery | workshop | café

覓空間

武漢視覺書屋

百讀書社

/ 新販售點 /

DoDo Coffee

成都市青羊區貝森北路3號10棟(貝森花園別墅內)

崇德里

成都市錦江區崇德里1號(鏜鈀街88號旁)

琦竻24hBookshop&Café

成都市錦江區義學巷81號(晶融匯對面)

左邊右邊書店

新疆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長江路25號果業大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314設計與藝術 的精彩文章:

TAG:1314設計與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