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晉四大頂級豪門世家 第三打仗屢戰屢敗 第一毋庸置疑

東晉四大頂級豪門世家 第三打仗屢戰屢敗 第一毋庸置疑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說中國沒有貴族,當然中國的文化向來都不推崇貴族文化,都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是在東晉之前,古代門閥貴族階層卻一度發展得登峰造極!

門閥制度萌芽於東漢,形成於曹魏,發展於西晉,到東晉其勢力已達頂峰,至南朝門閥制度逐漸走向下坡路。隋朝建立科舉制,門閥制徹底崩潰。在曹魏西晉時,王謝袁蕭四大家族的地位並不高於其他士族,有的甚至尚未進入士族行列。但由於王、謝官位的上升,才被列為門閥;晉明帝的世子妃庾文君因晉成帝只有四歲臨朝聽政,庾氏家族開始以外戚身份崛起。之後庾家沒落,讓出來的空位,經過幾番權力鬥爭,最後的贏家桓溫,得到了荊州刺史的位置。東晉進入桓氏時代由於梁末侯景之亂對南朝士族予以沉重打擊與門閥士族自身的腐朽,四大家族及其他士族逐步走向沒落和衰亡。本期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東晉著名都得四大貴族家族:

4 庾氏

潁川庾氏在漢魏六朝是一個功勛卓著的家族,對東晉門閥政治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又是東晉四大文藝世家之一。潁川庾氏在東晉一朝文學家輩出,創作成就顯著。但其家族地位和文學成就在南朝急遽衰落,與琅琊王氏、陳郡謝氏形成巨大反差。學界對琅琊王氏、陳郡謝氏文學創作多有深入研究,對潁川庾氏文學創作則缺乏應有的關注。

東晉時期,門閥制度達到鼎盛,由此出現了一批世家大族。庾氏家族在東晉四大家族中屬於影響較小、實力較弱者。在短短几十年內,庾氏家族經歷了其他大族要上百年時間才經歷的政治歷史演變軌跡,故而對庾氏盛極而衰的原因進行探討就具有重要意義。

3 桓氏一族

桓氏一族發跡於桓溫的父親桓彝,桓彝是譙郡龍亢(今安徽省懷遠縣西龍亢鎮北)人,最初在齊王司馬冏麾下任騎都尉,晉元帝時受封安東將軍,之後「累遷中書郎、尚書吏部郎,名顯朝廷」(《晉書》)。桓溫是桓彝之子,晉明帝的女婿,受到中書監何充的賞識,被封為荊州刺史、安西將軍。雖有皇親的光環照耀,但桓溫能有後來的地位,客觀上說,是靠真本事打下來的。其時,北方的後趙政權與西南的成漢結盟,對東晉形成半包圍之勢,兩害相權取其輕,滅掉成漢便成為東晉的首要目標,而完成這一任務的正是桓溫,桓溫也因此在朝中名聲大振,後來升至大司馬,長期執掌朝政大權。

桓溫的三次北伐,雖然最後都以失敗告終,卻在客觀上打出了東晉的威風。桓溫有篡晉室自立的野心。攻滅成漢、三次北伐,都是在樹立自己的威信,撈取政治上的資本,為最終的篡立做著前期準備。「既不能流芳後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耶」(《世說新語》)的名言,便是出自桓溫之口。桓溫在有生之年雖沒能實現篡立的目標,卻奠定了家族不可動搖的地位。到了他的兒子桓玄時,終於起兵反叛,逼迫晉安帝禪位,於公元404年建立桓楚政權。桓楚政權被劉裕的北府軍打敗後,桓氏家族餘眾仍與晉室對抗多年。桓氏一族的反叛,也讓本就日趨沒落的東晉朝,變得更加搖搖欲墜,最終被劉宋所取代。

2 陳郡謝氏

陳郡謝氏,中國古代著名家族,頂級門閥之一。陳郡謝氏起家於魏晉時期,在著名的「淝水之戰」中,以謝安為首的謝氏家族為東晉大勝立下至偉的貢獻,奠定了陳郡謝氏為東晉以及南朝的當軸士族。陳郡謝氏還出了許多於文學貢獻與藝術才能的傑出人物。以至後人將門閥士族鼎盛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比喻為「王謝」並稱的年代。南朝四大盛門「王謝袁蕭」第二位,興起於曹魏,衰落於南朝梁,至南朝陳亦有人出任高位,但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在南朝末年,與很多士族一樣走向沒落,在南朝四大僑望之中沒有能像蘭陵蕭氏那樣繁盛到唐朝,相比整個魏晉南北朝的所有門閥士族,陳郡謝氏在文學藝術方面的貢獻是最傑出的。

1 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是中國古代頂級門閥士族,晉代四大盛門「王謝袁蕭」之首(也有稱「王謝桓庾」),是中古時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素有「華夏首望」之譽稱。

琅琊王氏開基於兩漢時期的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鼎盛於魏晉時期,史稱「王與馬,共天下」。南朝以後走向衰弱。《二十四史》中記載,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王元姬等人為代表的35個宰相、36個皇后和36個駙馬和186位文人名仕。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於琅琊臨沂,西晉末年永嘉之亂時衣冠南渡、舉族遷居金陵。南渡之後,因對故鄉思念的一直都以北土地名為稱呼,東晉元帝時,僑置南琅琊郡(今南京市棲霞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阻止伊斯蘭教東擴最大功臣:吐蕃亡於喇嘛教?

TAG:好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