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你的心靈,才是最需要關懷的地方

你的心靈,才是最需要關懷的地方

主播:曉飛

----------------

1

千萬別小看焦慮的危害

焦慮是一種不太受人歡迎的情緒,是一種預感到可能面臨不良處境的緊張、擔憂和不安全感。它常常不請自來,躲不開,避不了,每個人都在不同的情況下,有過不同程度的焦慮,非常普遍。

人會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焦慮。比如:

沒錢怎麼辦?

會不會生病,會不會死?

找不到伴侶怎麼辦?

結了婚對方會不會外遇?

會不會一個人孤獨終老,無依無靠?

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工作做不好怎麼辦?

領導不喜歡會怎樣?

和別人相處不好怎麼辦?

孩子成績不好,上不了好學校怎麼辦?

別人說我壞話怎麼辦……

如此等等。

有的人看到蟲子、老鼠會歇斯底里地逃跑;

有人害怕開車、坐車、坐飛機、乘電梯;

有人在喧鬧的人群或環境中,比如逛商場時會莫名地驚慌,有窒息感……

還有的人覺得哪兒都不幹凈;

有的人出門前會檢查幾十次煤氣是不是關了,以至於經常上班遲到;

有的人無論怎樣也忘不了過往的悲慘事件,經常觸景傷情、噩夢不斷;

有的人甚至因為焦慮,有的人甚至而害怕與人相處,或者乾脆與社會隔絕甚至閉門不出。

焦慮使人心緒不寧、疲憊無力,有的人甚至寢食難安無法專註於自己想做的事情,結果更加煩躁,嚴重影響了焦慮者的生活質量。

現代人經常提到的壓力,其實也是焦慮的一種感受方式。

並不是只有壞事才會引發焦慮,有時候,太多的好事也會讓人焦慮。比如,萬一我變成百萬富翁怎麼辦?有人想殺我怎麼辦?在美國,不就有很多彩票的贏家得病或自殺嗎?

2

為什麼我們會經常焦慮

第一、 對未來發生的事不可預測,不可控制

人之所以會擔憂和焦慮,主要原因是擔心自己無法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如果我們認為這些事情可以掌控,就問題不大;然而很多人常常認為自己無能為力,無法控制。

沒有人願意擔憂和焦慮,但它常常不請自來。所以我們常常聽人說,我真的不想擔憂,可根本控制不了,不由自主啊!

有兩件事我們都不喜歡:

一是不可預測,

二是不可控制。

比如說,每次考試之前,如果你感到自己穩操勝券,就不會焦慮;如果你不知道結果如何,也不知道誰會比你考得更好,就會開始焦慮。

擔憂和焦慮是信使,它提醒我們預防和準備解決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遺憾的是,很多人以為擔憂本身就是解決方法。

如果你問他為什麼擔憂,他會說如果不擔憂就沒有辦法準備好。可如果擔憂和焦慮本身就能解決問題,那麼當擔憂、焦慮時就應該感到有信心、有把控感才對。

然而事實上,很多人往往越焦慮越煩躁,對問題的解決沒有任何幫助。

第二,把擔憂和焦慮當成敵人

那為什麼在遇到不確定的事情時,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被擔憂、焦慮的情緒所困擾呢?

這與我們應對不愉快事件的本能反應有關。大多數人碰到不愉快的事就會產生負面情緒,很少有人會把負面情緒當成信使和朋友,常常把它們當成敵人來對待。所以,當一個人在遇到自己把控不了的事情時,會有以下反應:

1)想方設法逃避,所以焦慮的最常見的應對方法就是各種五花八門的逃避路徑;

2)因為逃也逃不掉,所以繼續焦慮,讓自己深陷其中;

3)對抗焦慮所帶來的一切感受,努力消滅焦慮的感受。

一種情緒和行為的持續存在,不管我們認為多麼無理,不可思議,只要存在,一定有它的道理,擔憂和焦慮也一樣。

有的人認為,擔憂和焦慮是一種激勵,能促使人面對並解決問題;有的人認為,擔心了事情就不會發生;還有人這樣想,擔憂和焦慮是一種很好的素質,證明自己有責任感。

但是,如果你認為擔憂和焦慮給你帶來了諸多好處,你可以繼續焦慮下去。只是在繼續之前想一想,你的付出和回報之間是否平衡?

第三、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知、逃避、對抗和陷入其中

如果你感到自己的焦慮已經對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以及人際關係都產生了明顯的消極影響,那有可能就是焦慮症了。

焦慮症會使人的生活質量大大降低,需要專業的治療幫助,有時甚至需要藥物治療。那麼,怎樣才能知道自己只是普通的焦慮,還是患上了焦慮症呢?

如果你的焦慮已經明顯地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或者人際交往,就說明你已經無法通過自己的調節來改善。這時你需要去醫院尋求專業的診斷和幫助。

不要拖,也不要扛,心靈是我們首先需要關懷的地方。

許多人一聽精神疾患就會非常害怕,唯恐避之不及,甚至諱病忌醫。其實,人是身心合一的整體,我們的身體會生病,心理當然也會生病。焦慮和抑鬱都沒什麼可怕的,就相當於心理患了感冒,只要及時診斷治療,就可以好轉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認為身體的疾患更可怕,因為大多數精神疾患都可以痊癒或好轉,而很多身體疾患卻沒有歸途。

事實上,最可怕的並不是我們是否有抑鬱或焦慮,而是我們的逃避和對抗,將我們引入了深淵。

隨著心理和神經科學的發展,現在有了更多的方法幫我們走出困擾。

病症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知、逃避和對抗。

喜歡使用微博的夥伴,

可以微博搜索「海藍博士」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藍幸福家 的精彩文章:

親人離世、單親媽媽、惡性腫瘤,她用經歷告訴了我們如何面對苦難

TAG:海藍幸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