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釣鯽魚這一點最關鍵,做不好餌料再好也沒用!

釣鯽魚這一點最關鍵,做不好餌料再好也沒用!

鯽魚是多數釣魚人最喜歡垂釣的魚種,同時也是最難釣的魚種,我一直認為能把鯽魚釣好,再去釣其他魚種都能輕鬆應對。當然,這裡所謂的「釣好」絕不只是「釣到」這麼簡單,而是釣多、釣清楚、釣明白。

談到釣鯽魚,什麼因素最重要呢?許多人可能會說是餌料,不少人釣不到魚就認為是餌料不好,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在我看來,釣鯽魚最關鍵的因素是浮漂的選擇以及調釣的方法。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鯽魚不同於鯉魚、草魚等大體型魚種,鯽魚體型偏小,嘴也小,因此想要釣好鯽魚必須在做到「精細」。或許釣鯉魚你隨便拿一支浮漂,粗略的調漂也能釣得很好,但是釣鯽魚就不行了,浮漂的選擇不對,調釣方法不正確要麼就是浮漂有動作卻打不到魚,要麼就是浮漂動作不清晰,抓口全靠猜。

所以,釣鯽魚我認為最理想的狀態是:浮漂出現的頓口非常清晰,並且見頓口後提竿中魚率在80%以上,中魚後基本都是正口。要如何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呢?今天我從兩個方面去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第一部分:關於釣鯽魚浮漂的選擇

釣鯽魚的浮漂吃鉛量是最關鍵的,吃鉛量太大浮漂不出動作,吃鉛量太小動作不清晰,假動作多。這裡教給大家一個比較簡單的公式:

野生鯽魚:浮漂吃鉛量=(主線號數+水深)/2

養殖鯽魚:浮漂吃鉛量=(主線號數+水深)/2.5

例如:用1.0主線搭配0.6子線,水深1.5米。如果是野釣鯽魚,那麼浮漂的吃鉛量=(1.0+1.5)/2=1.25克。如果是黑坑釣養殖鯽魚,那麼浮漂的吃鉛量=(1.0+1.5)/2.5=1克。當然,不用非常精確,在這個標準上略大一點或者略小一點都是可行的。

在漂形的選擇上,由於鯽魚經常上浮、離底介面吃餌,所以棗核形的大肚漂是最佳選擇,由於漂身肚子大,鉤餌下沉速度慢,更利於抓到介面鯽魚。另外,為了讓行程更長,一般會選擇漂尾較長,目數較多的浮漂,15目到18目的長尾浮漂是比較適合的。

第二部分:調釣方法

還有不少釣友會經常遇到頂漂的情況,其實頻繁出現頂漂,沒有頓口,或者浮漂下頓有氣無力,表現為陰漂,這些都是因為浮漂調釣不合理所產生的。浮漂調目過低,線組沒有完全綳直,頂漂動作就多。浮漂調目過高,上牽力過大,頂漂動作也多。有些人會說,頂漂能中魚就行啊,為什麼一定要有頓口呢?沒錯,你頂漂是能中魚,但那是因為你遇到的是生口魚,說白了就是魚比較傻,會吃死口,所以頂漂才能中魚,如果遇到黑坑或者競技滑口魚要麼沒有頂漂動作,要麼就是頂漂不中魚。

我在釣鯽魚的時候用拉餌,調6到10目,浮漂吃鉛量偏小則調目相對偏高,浮漂吃鉛量大則調目相對偏低。如果是遇到輕口魚,發現浮漂動作不明顯,則可以加鉛降低調目,但不要降低太多,至少應該保留3到4目的調目,降低調目的下限是保證線組完全綳直,如果因為調目過低而線組無法綳直,浮漂就更加出不來動作了。

如果是魚口很亂,小雜魚過多,可以增加調目,也就是增加浮漂的上牽力,利用這個上牽力去過濾掉小雜魚咬鉤的假動作,但是增加調目的上限是鉤餌不能離底。

釣餌如果是掛蚯蚓或者紅蟲,我一般調平水釣一目或者兩目,用自製酒米來打窩誘魚,自製酒米的方法也很簡單,用一斤小米加2兩曲酒和15ml漁汛1號小葯和適量蜂蜜,密封泡2天就可以使用,酒米可以單獨打窩使用,也可以加到釣餌里誘魚留魚,效果很不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韻戶外 的精彩文章:

冬釣「釣梅花」,鯽魚連桿

TAG:品韻戶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