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三國演義》人物的名字幾乎都是兩個字?

為什麼《三國演義》人物的名字幾乎都是兩個字?

我相信,絕大部人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都會被這樣一個問題所困擾。那就是裡面的人物名幾乎都是一個字。比如:劉備,張飛,關羽,曹操,孫權等等,當然如果是複姓的話就是三個字,比如:諸葛亮,司馬懿,司馬微。其實,不僅僅是三國,大家在看歷史的時候,都會發現古代人在取名字的時候更加偏好兩個字。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來解釋這個現象。

三國演義

說到這個現象,還得從避諱開始。

避諱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現象。意思是謂帝制時代對於君主和尊長的名字,必須避免直接說出或寫出。《公羊傳·閔公元年》說:「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這是古代避諱的一條總原則。避諱在春秋之前就有了。避諱的對象主要有四類:1.帝王2.長官3.聖賢4.長輩。

在古代,特別是帝王用過的字,在其他地方便不能再用了,比如:秦始皇的父親名子楚,於是把楚地改為「荊」。呂后名雉,當時文書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雞」二字代替。漢文帝名叫劉恆,於是把姮娥改名「嫦娥」,把恆山改為「常山」,齊國權臣陳恆於是也就成了「田常」。漢武帝叫劉徹,漢初有個知名辯士叫蒯徹,史書上就改稱蒯徹為「蒯通」。漢宣帝名劉詢,故荀子在漢代成為「孫卿」。漢光帝名叫劉秀,曾一度把秀才的名稱改為「茂才」。在司馬遷編寫《史記》的過程中,由於他的父親名談,所以他在寫《史記》時遇到「談」就用「同」來代替。

《史記》作者——司馬遷

其實避諱也是造成我們現在看到古代的文言文有那麼通假字的其中一個原因。我們現在的漢語之所以博大精深也與避諱有關。好了,言歸正傳。由於避諱這種文化的產生。很多人都在想,漢字是有限的,這些字遲早要用完。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古代比較賢明,或者想要表現自己很賢明的皇帝,所以在給自己的後代取名字的時候幾乎都用一個字。不僅如此,而且還用生僻字。或者字意比較少的漢字。更有甚者,比如朱元璋在給自己後代取名字的時候就創造了很多字。比如:二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五子:朱橚,十四子:朱楧(反正很多都是不知道怎麼讀的字)。既然皇帝喜歡都喜歡用單字的,那麼下面的大臣自然也上行下效。在取名字的時候幾乎都是用單字的,底層的百姓雖然不太懂,但是流行嘛。文化人怎麼來,我們就怎麼來。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棣

所以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現象,古代出了幾個開國皇帝之外,很少有名字是三個字的。在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朝,這種現象更加明顯。所以我們就看到了,在《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幾乎都是兩個字。到了新中國成立後,避諱這種現象便不在出現,所以我們現在的名字是三個字的就多了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 的精彩文章:

在三國曹操誰都不怕,但他最怕一個人,這個人是誰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