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喂葯「妙招」有點「毒」!

這些喂葯「妙招」有點「毒」!

喂葯那些事

冬天來臨,孩子們又進入了生病的高發期,尤其是今年流感大爆發,醫院裡也是人滿為患。

生病了就要給孩子喂葯,不是每個寶寶都能扛得住「苦藥」的攻擊,應該說大部分寶寶被吃藥的時候都是「哭天搶地」!有些家長則根據指導,採用各種「妙招」,捏鼻子、撬嘴巴、混在奶里、裹在飯里......今天,小綠老師就要給粑粑麻麻們破破這些喂葯「妙招」的洗腦包

1.

>>>躺著喂葯

NO

孩子太犟,不肯吃藥,撬開嘴巴喂、捏住鼻子喂、當成糖果 喂......我們都試過了,現在只能捆起來躺著喂!

粗暴的喂藥方式,非常容易引發嗆咳,甚至造成窒息,撬開嘴巴還可能損傷孩子嬌嫩的乳牙,捏住鼻子還可能損傷孩子脆弱的鼻黏膜……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抗拒吃藥。而且千萬不要躺著服用藥物,躺著更容易發生嗆咳,要盡量取坐姿或者站姿。

此外,如果把藥物當成糖果喂,容易讓孩子產生誤解,以為藥物是糖果可以隨便亂吃的,在此也要提醒各位家長,要把所有藥品放在孩子無法拿到的地方,以免孩子發生誤服。

還要再次提醒家長們,在孩子煩躁哭鬧、運動玩耍的時候,千萬不要強行或者突然喂東西,非常容易嗆入氣管造成窒息。

2.

>>>溫水沖葯

NO

天氣涼了,粉劑、顆粒劑可以用溫水或是開水沖泡嗎?

大部分粉劑、顆粒劑的兒童藥物,沖泡的水溫對藥效影響不大,但是有些藥物遇到較高的溫度會發生變化影響藥效,比如益生菌類、抗生素類,這些都還是要用涼水或者溫水沖泡的。

3.

>>>混合食物

NO

給寶寶喂葯太困難了,可以混在母乳/牛奶/果汁/蜂蜜中,或者包裹在其他食物中喂嗎?

葯盡量不要混合食物喂。

首先,食物成分和藥物成分可能發生作用,直接影響藥物的吸收和代謝。

其次,一些藥物,需要餐前或者空腹服用,比如驅蟲葯、保護消化道黏膜的藥物(通常在飯前30~60分鐘前服用)、促進胃動力的藥物(通常在飯前15~30分鐘前服用)、抑制胃酸的藥物(通常在飯前15~30分鐘前服用)等,與食物一起服用通常就無法達到良好藥效。

再次,一些藥物劑型,比如緩釋片、腸溶片、腸溶膠囊,並不適合掰開、碾碎,不僅影響藥效,而且可能增加藥物毒性反應。

另外,將藥物混在母乳/牛奶中,除了可能影響藥效,同時孩子可能因為抗拒藥物的苦澀,從此抗拒母乳/牛奶,實在得不償失了;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梭狀桿菌芽孢,1歲以內嬰兒要避免食用蜂蜜(甚至含有蜂蜜的食品)。

當然,藥物和藥物也盡量不要混合在一起喂,容易相互作用影響藥效。

4.

>>>如何補喂

孩子吃完葯之後吐掉了,得重新補喂嗎?

如果喂完藥物的1小時之後孩子嘔吐了,通常不再重新給孩子補喂藥物。

如果喂完藥物的15分鐘以內孩子嘔吐了,通常需要按照之前劑量重新給孩子補喂藥物一次。

如果喂完藥物的15分鐘至1小時之間孩子嘔吐了,服用不同藥物的處理方式並不一樣,需要參考藥物說明書,比如兒童退熱藥物,一般30分鐘左右起效,那麼喂完藥物的30分鐘左右如果孩子嘔吐了,通常就不再重新給孩子補喂。

內容整理轉載自網路

本活動最終解釋權為綠光所有

關於綠光少兒教育

秉持著因為只做青少兒,所以更專業的教育理念,

為3至17歲的孩子提供教育培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綠光少兒教育 的精彩文章:

孩子常見的8種表現竟是家庭危險信號!

TAG:綠光少兒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