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朝代為什麼出了這麼多文人和文學作品?

這個朝代為什麼出了這麼多文人和文學作品?

中國的封建王朝,哪個王朝最牛?

漢?唐?抑或是清朝?

NONONO,

歷史學家陳寅恪告訴你:宋朝。

「華夏民族的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

造極於趙宋之世。」

什麼意思?

華夏民族的文化,在經過千百年的進步後,

在宋朝達到極致。

為什麼宋朝能產生文學大家,

創造燦爛的宋代文化。

這還得從宋朝士人的環境說起。

《清明上河圖》局部

宋朝士人不差錢

宋朝皇帝尊太祖遺訓:厚養士人,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宋朝的皇帝基本上做到了這一點,對士人的態度比較友善,即使遇到實在不懂事,還特別一根筋的人,最多也只是貶職發配,讓他靠邊站,來個眼不見心不煩。

宋朝文臣的工作能力不太強,工資待遇卻不差,即使他們啥也不幹,每天在朝堂上動動嘴皮,庸庸碌碌一輩子,沒有任何工作業績,也不會影響其收入。

宋朝知府一級的官員,年薪在400貫以上,相當於今天的15萬人民幣。年薪百萬以上的高官也不鮮見,這還只是看得見的收入,至於他們私下裡的灰色收入就不好統計了。

宋朝的士大夫沒有生活之累,不缺錢花,整日沉浸在溫柔鄉中,流連於詩酒唱和,談論著風花雪月。 即使從政也難免會將審美與休閑情感帶入到政治生活中來。 在從政文人那裡,審美與休閑不僅融入生活,還貫穿從政的始終。

趙佶《聽琴圖》

士人的個人時間很充足

文學創作總是需要時間的,何以獲得大量的時間去遊山玩水吟詩作賦,這需要合理正當的理由,具有才情的士人就必須找出足夠好的理由以免遭到外界的批判。

最常見的一種策略是在休閑於園庭林泉之際,向外宣示自己為政地方歲物豐成,平安太平。 此時休閒遊賞,便無愧於皇帝,百姓也不會有怨言。 如歐陽修知滁州時,曾於琅琊山幽谷泉上修建豐樂亭,記云: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 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鏤清秀,四時之景, 無不可愛。 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 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 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此似指出為政一方,有事治事,無事就要「宣上恩德,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 休閑不僅是民眾之情,更成了治事者的正經之務了。在時間與經濟兩個基本要素都具備之後,才能在詩詞歌賦之上有所建樹。在宋朝,這樣的士人還有很多。

在這樣的環境下,宋代士人一方面可以承擔起對社會、國家的道義與責任,同時也通過合情合理的方式滿足了自己與民眾的休閑需求。山水園林的自然審美、民俗遊憩的生活審美等審美形式都藉此契機融進了士人的仕途生涯,從而湧現出大量的優秀文學作品。

城市經濟高度發達,素材豐富

宋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經濟最為繁榮的朝代。北宋時,十萬戶以上的城市從唐代的十多個增加到四十多個。其中開封、洛陽、杭州、揚州、泉州等都是著名的繁華都市。

開封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全市人口不下百萬,城中店鋪林立,計有六千四百餘家,街上熙熙攘攘,車水馬龍。市場上的商品從日常用品到奇珍異寶,無所不有。

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是「坊」(居民區)、「市」(商業區)分區,交易只能在市裡進行,而且只能在白天進行,入夜即止。北宋時,開始打破了「坊」、「市」和晝夜的界限。

開封市內,商店可以隨處開設,而且有了夜市和曉市。當時開封市內還出現了「瓦子」(或叫「瓦舍」、「瓦肆」),裡面有「勾欄」(歌舞場所)、酒肆、茶樓和說書、唱戲的,熱鬧非常。

如果碰上節日,就會更加熱鬧。在宋詞中,描寫節日喜慶的詩詞數不勝數。宋朝經濟的繁榮從名畫《清明上河圖》上也可一窺一二。商業空前繁榮,百業興旺,高度發達的城市經濟,極大的豐富了人民的生活,為文人士子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美國經濟史學家貢德·弗蘭克在《白銀資本》一書中說:「宋代中國在重要技術、生產、商業發展方面和總的經濟發展方面尤為突出。」

偉大的人物誕生於偉大的時代,

正是因為有了良好的大環境,

才能誕生一批又一批偉大的人物,

他們將宋朝文化推向高峰,

成為中華文明中的一朵奇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他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可為何卻被冠以亡國奸賊的惡名?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