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匈牙利和中國之間有多少個「第一」?

匈牙利和中國之間有多少個「第一」?

匈牙利和中國之間有著許多個「第一」。匈牙利是第一個同中國簽署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政府間合作文件的歐洲國家,第一個同中國建立和啟動「一帶一路」工作組機制的國家,第一個中國在中東歐地區設立人民幣清算行的國家,第一個發行人民幣債券的中東歐國家,第一個設立中國國家旅遊局辦事處的中東歐國家,同時也是第一個在國內設立母語和漢語雙語教學的歐洲國家。

|來源:《小康》、中國小康網

|記者:尤蕾

友誼之光作為世界上最早承認並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匈牙利和中國之間有著許多個「第一」。

「我們那遙遠的祖先,你們是怎麼從亞洲走過漫長的道路,來到多瑙河邊建立起國家的?」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在一首詩中曾經這樣表達了無數匈牙利人尋根的心聲。

而這也一直是一個謎題,究竟匈牙利人與匈奴有著怎樣的聯繫?

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英雄廣場上,雕塑定格了祖先的榮光與足跡,似乎也在訴說著一段從東到西的漫漫旅途。從公元5世紀中葉開始,匈牙利人的先民們逐漸西遷,以尋找新的水源和草地,在首領阿爾帕德的率領下,7個部落來到今天的多瑙河和蒂薩河一帶定居,並建立起自己的國家。

匈牙利雖位於中歐,地理上與中國相距甚遠,但中匈之間的心理距離卻十分接近。作為世界上最早承認並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匈牙利和中國之間有著許多個「第一」。匈牙利是第一個同中國簽署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政府間合作文件的歐洲國家,第一個同中國建立和啟動「一帶一路」工作組機制的國家,第一個中國在中東歐地區設立人民幣清算行的國家,第一個發行人民幣債券的中東歐國家,第一個設立中國國家旅遊局辦事處的中東歐國家,同時也是第一個在國內設立母語和漢語雙語教學的歐洲國家。

連接中國與歐洲的走廊

「世界經濟的重心正從西方轉向東方,從大西洋地區向太平洋地區轉移,而中國是其中的焦點。」匈牙利駐華大使齊麗如是說。

據介紹,2010年,匈牙利政府決定,除了傳統的歐洲市場之外,有必要重點發展與東方國家的經貿關係。這一決策被稱為「向東開放」政策。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戴軼塵助理研究員解釋道,匈牙利最早提出向東開放政策時面向的是整個亞太而並非中國。「但後來政策的落實受到了資金不足的影響,而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 之後恰好可以彌補這一劣勢,因此雙方得以良好對接。雖然兩國貿易存在不平衡的現象,但中國對匈投資平衡了這一問題。」

2015年6月,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這是中國同歐洲國家簽署的第一個此類合作文件,實現了中國「向西開放」戰略與匈牙利「向東開放」政策的有機對接。2016年,匈中雙方成立「一帶一路」聯合工作組,成為第一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建立機制化合作的歐洲國家。2017年,歐爾班總理訪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兩國將雙方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東歐研究室研究助理馬駿馳發表署名文章時提到,匈牙利本身的區位優勢決定了其將發揮中國進入歐洲的門戶作用,促進了「一帶一路」倡議的貿易暢通。匈牙利地處中歐,自古以來就是東方各民族進入歐洲的必經之路。歷史上匈奴人、蒙古人等均是通過匈牙利進入西歐。

匈牙利不僅是中歐地區的天然氣集散地,也是中國商品在歐洲的集散地。在20世紀,中國出口到匈牙利的服裝、鞋類等商品不少轉銷到烏克蘭、羅馬尼亞等周邊國家。從這個意義上看,匈牙利是「一帶一路」由東方進入歐洲的門戶。匈牙利加入歐盟後,針對與中國、亞洲的經貿往來,專門建設了各類新型批發中心。其中投資2億美元的亞洲中心,是亞洲和中國產品在中歐地區的重要物流中心。除亞洲中心外,布達佩斯還成立了同樣為中國投資和批發配送服務的中國商城,在打通交通大動脈上,中國與中東歐幾國早有籌謀。在2013年的貝爾格萊德峰會上,中國、匈牙利、塞爾維亞三國政府聯合提出了匈塞鐵路項目的提議。

匈塞鐵路自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至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全長350公里,其中匈牙利段為152公里。事實上,匈塞鐵路始建於19世紀末,目前為單軌鐵路,運行時速為80公里,最近一次翻新在20世紀60年代。經現代化改造後,匈塞鐵路將成為客貨共用電氣化雙線鐵路,設計最高時速為200公里,布達佩斯和貝爾格萊德兩地之間的用時將從8小時縮短至3小時以內。據介紹,施工預計在2020年底開始。建成通車後,匈塞鐵路將成為中歐陸海快線項目的重要延伸線。用李克強總理的話說,這條鐵路是「連接中國與歐洲的走廊」,中國商品可在到達希臘比埃雷夫斯港口後直接通過匈塞鐵路進入匈牙利,進而轉向西歐市場。

掀起「漢語熱」

對於匈牙利,恐怕很多人的記憶是與一部經典電影《茜茜公主》有關,作為奧匈帝國的王后,茜茜公主出訪匈牙利,馬車駛過一望無際的大平原。而如今,這個面積不大的中歐國家被更多的中國人所知曉,有人說,與布拉格比起來,匈牙利的布達佩斯一點也不遜色,這裡也被列入中國遊客的旅行目的地清單之中。而令人感到驚喜的是,在這座歐洲的陌生城市中,卻能夠從當地人口中聽到熟悉的漢語。

雖然,一直以來在匈牙利形容遇到困難會說「這跟學漢語一樣難」,但是這並不妨礙匈牙利掀起的「漢語熱」。

在匈牙利著名高等學府羅蘭大學,就有一個名叫郝清新的漢學學者,他稱得上是一個 「中國通」。從小時候開始,他就對東方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青年時期,曾經在北京語言大學學習中文。事實上,他本名為伊姆雷·豪毛爾,是他的中國老師為他取了郝清新這個中文名。

郝清新介紹,匈牙利一直重視中亞地區的研究,這一領域的許多學者都出自羅蘭大學。匈牙利民族認為自己來自於亞洲,曾有許多匈牙利學者去中亞尋根。2006年12月7日,由北京外國語大學與匈牙利羅蘭大學共同建設,成立了羅蘭大學孔子學院,這是匈牙利第一所孔子學院,正成為面向中東歐16國培訓本土漢語教師的區域中心。

羅蘭大學孔子學院在漢語教學之外,還組成了以教師、志願者為主體的體育、藝術、飲食、民間工藝四個文化活動組,組織、承擔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例如在「孔子學院日」、「羅蘭大學日」、「博物館日」等重要活動中,以書畫展覽、茶藝展示、太極、書法表演和體驗等形式,宣傳中國文化。此外,孔子學院利用羅蘭大學中文系的豐富資源,已成為匈牙利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孔子學院還編寫了匈牙利第一套本土漢語教材——《匈牙利漢語課本》。

與其他不少歐洲國家的孔子學院不同,匈牙利孔子學院中很多教授中文的教師本身就是當地人。匈牙利學漢語的人越來越多,不少年輕人的學習熱情源自現實構想。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進駐匈牙利,很多年輕人都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學習漢語的熱情與日俱增,甚至一些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漢語。

目前,在匈牙利已經開設了4家孔子學院,不少中小學都開設有中文課,將中文列為第二外語列入考試科目。羅蘭大學孔子學院自主編寫漢語教材、培訓本土教師,並已經推動漢語考試納入高考之中。可以說匈牙利已經開啟了漢語教學「全貫通」時代。

《小康》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哦。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小康網 的精彩文章:

大齡女想生孩子防老 發廣告征男人只提身高年齡健康

TAG:中國小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