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到了該結婚的年紀還不結婚,我願意

到了該結婚的年紀還不結婚,我願意

蕭山的一對情侶聊天記錄火了。

一對即將踏入婚姻的情侶又鬧崩了。

原因不外乎還是房子車子等經濟問題。

據了解談了三年,都已經談婚論嫁了,又在錢這關上沒堅持住。

結婚的條件到底是什麼呢?

又快過年了。

隨著大部分在城市打拚的青年人回鄉過年,又出現了一年一度的催婚大戲。

本來溫馨的家人重聚的場景,一想到又要被問打算什麼時候結婚啊之類的問題。

前面的團聚倒像成了寒暄,重點就在結婚。

結婚成了一個到一定年齡就一定要完成的事。

不然會被人視為失敗者或怪胎。

就像是權威的最佳生育年齡那樣,二十三到二十八歲之間是生育的最佳年齡。超過年齡卵子質量下降,對嬰兒和母體都不好。

結婚也像套上了這樣的規定。

就像校規那樣死板。

隨著年齡是增長,對伴侶的條件也越來越挑剔。

主要因為,一個人過慣了,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生活。

睡眠質量差的人,要求對象睡覺不能打鼾。

有潔癖的人,要求伴侶在家一定要扎頭髮。

清楚的知道自己所求,能讓以後不在瑣事上有太多爭吵。

人越長大越了解自己,成熟了才有穩定的價值觀。

但每個人的成熟的過程不一定相同,雖然生理年齡到了可心裡未必成熟。

不要盲目的為了結婚而結婚。

有些人想結婚是為了有個穩定生活,以為婚後就能把生活不如人生正軌,生兒育女慢慢到老。

其實,不幸的婚姻是一場噩夢

還是很難擺脫的噩夢。

那些在步入婚姻前爆發爭吵而止步的是幸運的。

有人匆匆的邁入婚姻再想出來早已耗盡的自己的心力。

紐約時報著名的婚前十五問:

1. 我們要不要孩子?如果要,主要由誰來負責?

2. 我們的家庭賺錢能力及目標是什麼?消費觀及儲蓄觀會不會發生衝突?

3. 我們的家庭如何維持?由誰來掌握可能出現的風險?

4. 我們有沒有詳盡地交換過雙方的疾病史?包括精神上的.

5. 我們父母的態度有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會不會給足夠的祝福?

6. 我們有沒有自然、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性需求、性的偏好及恐懼?

7. 卧室能放電視機嗎?

8. 我們真的能傾聽對方訴說,並公平對待對方的想法和抱怨嗎?

9. 我們清晰地了解對方的精神需求及信仰嗎?我們討論過孩子將來的信仰問題嗎?

10. 我們喜歡並尊重對方的朋友嗎?

11. 我們能不能看重並尊敬對方的父母?我們有沒考慮到父母可能會幹涉我們的關係?

12. 我的家庭最讓你心煩的事情是什麼?

13. 我們永遠不會因為婚姻放棄的東西是什麼?

14. 如果我們中的一人需要離開其家族所在地陪同另一個人到外地工作,做得到嗎?

15. 我們是不是充滿信心面對任何挑戰使婚姻一直往前走?

不管是剛戀愛的情侶還是已經往婚姻大道邁步的伴侶。

在考慮結婚前不妨先與另一半討論一下以上十五個問題。

看看彼此的價值觀是否吻合。

是否適合結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9時佛音 的精彩文章:

精緻女人的標準是什麼

TAG:9時佛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