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臘月,吃什麼都對

臘月,吃什麼都對

丨腊味,是什麼味道?丨

- 風物君語 -

每年到了冬天

我媽就會給我寄香腸

放到冰箱的冰凍室里

香腸可以吃一整年

香腸只是腊味的一種

臘肉、醬板鴨、臘排骨……

都是

沒有冰箱的年代

吃貨吃肉靠「臘」

今天起,就是臘月。

年過 2017,但在中國我們還剩下最後一個月,農曆年才算是過完。

1

不過年,也是要吃腊味的

它屬於冬天。

「臘月」是古代中國人給這個月起的名字。進入臘月,人們也陸陸續續開始了年貨的置辦,腊味也上了中國人的餐桌。

不過腊味和臘月是兩回事。

農曆十二月之所以被稱為臘月,是因為每年到這個時候古代中國人會有很多祭祀活動。「臘,獵也。謂獵取禽獸以祭先祖五祀也。」「獵」、「臘「相通,於是每年十二月初八的獵祭也稱臘祭。

▲以前物資匱乏,過年總是吃做好的,這些菜品里總少不了一味臘肉。 圖 /視覺中國

但腊味不同,它是一種肉類食物處理的辦法。《易經》里記載「烯於陽而煬於火,曰臘肉」,臘肉在中國也有 2000 多年的歷史了。每年天氣漸涼進入冬季,有做臘肉習俗的地方就開始著手準備製作腊味。它是農耕年代,古代中國人留住時間的秘密。

2

腊味究竟是個什麼味道?

不同的地方,人們對於腊味的認知是不一樣的。

通俗的說,腊味就是肉腌乾的味道。你能想像到的家禽都可以成為一種腊味,香腸、臘雞、臘鴨、臘魚……大部分南方人對腊味都有自己的記憶,四川、湖南、廣東、江浙都有自己腌制臘肉的方式。風乾、煙熏、晒乾……不同地方有自己製作臘肉的方法論,它培養了一方人的口味的好惡,無關標準。

/ 四川臘肉 /

▲「四川人家家戶戶都做臘肉。」這句話即便放到現在依舊說得過去,變的是,一到冬天工作繁忙的四川人可能會選擇去超市買成品,或者去菜市場找人灌香腸、腌臘肉。圖 / 視覺中國

在四川的時候,每年過了小寒,還不用等到臘月,家人就開始張羅著做臘肉的事情,灌香腸、腌臘排骨、做醬板鴨……基本上春節以前香腸和臘排骨已經吃膩了,唯一對我比較有吸引力的是醬板鴨,咸辣適中,恰好是春節閑來無事口中的玩物。

四川本土的腊味是鹹的,也是辣的。

▲作為花椒的原產地,它的麻辣是四川腊味的標籤。

每年臨近冬天的時候,豬肉肥了,人們宰殺年豬,腌干之後可以放到開春之後吃。沒有冰箱的年代,人們卻反倒生出了美食的智慧。

四川腊味有自己的特點。或風乾或煙熏,不同的腌制方法得出不同的口味。

風乾的臘肉,往往是選取鮮肉,用鹽腌制,配之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辣椒等香料腌在一起,大概一周到半個月時間。待到香料入味,就把肉掛起來風乾,如果天氣好,晴天多,這個時間不會超過兩周。

▲以前到了冬天,家家戶戶陽台上都晾著香腸。 圖 / 視覺中國

煙熏的臘肉相當於在香料之外給它的味道加了層濾鏡。一般,人們會在熏臘肉的灶口裡添入桔皮、柚子皮等作料,這樣做出來的臘肉也好,香腸也好,會帶有一種濃濃的柴香味。

▲熏制的腊味,肉質硬,但是香。 圖 / 視覺中國

無論時間如何流逝,冬日腊味早就融入了四川(重慶)人的生活。2015 年,重慶和四川達州還專門對市裡的臘肉熏制點進行整治,給出的理由是「煙熏臘肉等不只會形成特殊的厭惡,還會與其他污染疊加在一起,形成污染『共振』。」

對於現代人來說腊味是致癌和空氣污染的味道,但川渝的吃貨們卻管不了那麼多。

▲四川人什麼都腌,豬肉是最主流的,除此之外,鴨肉、雞肉、魚肉也腌。

/ 湖南腊味 /

湖南,臨近川渝,地形氣候也與四川相近。所以湖南的腊味也與四川相近。不過湖南的臘肉以煙熏出名。

▲在湘西,臘肉的庫存就是一戶人家財力的象徵。通常這裡的臘肉從臘月開始製作。圖 / 視覺中國

在以前,殺年豬是發動全村人的盛大活動。至今,在湘西都還保留著一道「殺豬菜」——殺豬時,用豬內臟雜燴招待前來幫忙的鄉鄰。一部分鮮豬肉吃完後,剩下的會被做成臘肉。

灶台上掛的臘肉越多,就意味著這家人越殷實。湘西人在女婿給丈母娘拜年、答謝媒人這樣的重要場合都會把臘肉作為禮品。

▲火腿也是一種腊味

湘西的臘肉帶著濃濃的煙熏味,跟四川做煙熏臘肉的地方相似,因為這些地方多山,冬天相較於平原潮濕,煙熏是比風乾更好的腌制臘肉的辦法。但即便是煙熏,味道上也會有微妙的差異。因為煙不一樣。

在湘西山區,很多地方都還保留著燒柴火的灶台。熏料里除了松樹柏樹的樹枝外,還會添加茶葉、炒的泛黃的米和剝去茶籽,過油炸過的茶果殼。臘肉被掛在灶台之上熏烤,時間長的多達 3 到 6 個月。

等肉質變硬,肉色變深,臘肉就做好了。煙火味嵌入肉中,它成了湘西臘肉的靈魂。熏乾的臘肉可以吃一整年。

▲在湘西,臘肉還是一種重要的配菜,冬筍炒臘肉、辣蒸臘鴨、湘西臘魚、豬血丸子炒臘肉……都是湘西臘肉美食的代表。

/ 廣式腊味 /

甜的。

GIF

▲燒臘的口味旗幟鮮明的宣示著廣式臘腸的特色

口味偏甜,帶有酒香。這是廣式腊味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這味道是東西融合的結果。唐宋時期,阿拉伯人、印度人將灌腸食品傳入廣州,廣州的廚師們在此基礎上結合本土的做法做出了這甜口的廣式腊味。

這味道跟川湘都不同。

在嶺南地區一直有「秋風起,吃腊味」的說法。因為嶺南地區氣溫高且潮濕,沒有冰箱的年代春夏並不是能長期儲存食物的季節。只有等到更冷的秋天,北風來時,可以腌制風乾臘肉。

儘管風乾的步驟差不多,但是用料上卻有極大的差異,在腌制鮮肉的調料中,廣式腊味用醬油取代了鹽,這讓廣式腊味偏甜。

相較於西南的山區,嶺南的氣候更潮濕,冬天腌得最多的是豬手、豬腿、臘肉、臘鴨。而更厚實的火腿在嶺南這地方用自然方法風乾則不太現實,因為氣候原因,肉往往還等不到干就變質了。

▲臘肉炒一切,是它的普世做法。

/ 徽州腊味 /

江浙一帶腊味並不常見,但徽州卻是例外。

這裡的腊味,跟風乾的臘肉差不多的咸。

▲在冬日的暖陽下,襯著徽州特有的灰瓦白牆,臘魚,臘肉倒成了那兒的一道風景。

徽州人用當地養的黑豬、藍田花豬、自家土豬做為原材料,取其肥瘦相間五花肉腌成臘肉。

通常,徽州人做臘肉的方式是先用使用硝水塗抹鮮肉,給肉上色,然後用鹽腌制。腌制好的肉被一條條掛在房子向陽的一面牆上,每條肉大概 2 尺多長。除了臘肉,豬腿、豬頭、雞鴨……也是徽州人喜歡用來做成臘肉的素材。

要吃的時候,取下臘肉洗凈,加入料酒、蔥姜、花椒等調料入屜蒸,出屜後就可以吃了。

安徽淮北的香腸熟了,正掛在市場上賣呢 圖 / 視覺中國

說到底,腊味是古代的吃貨們為了極大限度的保存肉食生出來的智慧。肉不同於蔬菜水果,可以烘乾保存,於是才有了風乾、煙熏、晾晒成乾的各種做法。

腌制腊味的起點或許與美味無關,但隨著時間流逝,它卻長成了各地美食。

圖編砰砰(男天蠍)說,這張圖巨好,我覺得巨膩。覺得好的,請評論區輸入 666↓↓

為什麼四川腊味寫那麼多字?

因為作者是四川人

不服

請去評論區蓋樓

文丨逸驍

圖編丨砰砰

未標註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道風物 的精彩文章:

「侗」中一日,世上千年

TAG:地道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