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乾隆「愛民如子」:你們為什麼不朝人開槍,此等刁民打傷打死幾個又何妨

乾隆「愛民如子」:你們為什麼不朝人開槍,此等刁民打傷打死幾個又何妨

在現在好多電視劇和文學作品中, 乾隆皇帝都是以一副愛民如子的仁慈明君形象出現,如《戲說乾隆》中鄭少秋扮演的乾隆風流倜儻,下江南體察民情,懲治貪官,看起來是世上千年少有的聖主明君。那麼果真如此嗎?我們從一些小事上來看下。

戲說乾隆劇照

「此等刁民,即槍傷一二何妨」

乾隆六年七月,戶部寶泉局相當於今天財政部印鈔廠的兩千多名工人,因反對工頭剋扣工資,停爐罷工。步軍統領衙門出兵彈壓,工人們「俱登廠內土堆,拋磚擲瓦喊叫」,辦理大臣覺得事後查明為首者再懲處比較好,就下令對空鳴槍數聲嚇住工匠後再圍廠彈壓。這種處理方式算比較合理的。但是事後經辦大臣把過程彙報上去,我們的「十全老人」作了如下批示:「辦理殊怯矣!此等刁民,即槍傷一二何妨?彼見空槍,所以益無忌憚也!」你TM為什麼不朝人開槍!打了又如何!」這對子民的一番拳拳熱愛之意,讓小編不禁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滿清鎮壓民眾

「刁民聚眾抗官,立即杖斃,以儆效尤」

歷朝歷代, 蘇州城都堪稱天下最富庶的地方,經濟發達,人口繁茂。但是乾隆十三年,糧食產量卻有些不足。蘇州城人口百萬,對糧食的需求量很大,缺糧可以說是最嚴重的問題,直接危及百姓的生存。這危急時刻蘇州的米商卻和官府勾結,肆意抬高糧價,蘇州的米價一天之內連漲幾次,老百姓們飯都吃不起了,日子都沒法過下去了。這時候,有一布衣為民請命勇敢地站了出來,他的名字叫顧饒年。他自綁雙手,跪在官府門前,希望政府能控制糧價,給老百姓一條活路。顧堯年在身上貼了一張紙,上面寫著八個大字:無錢買米,窮人難活。這是顧堯年的訴求,也是全蘇州百姓的訴求。所以當蘇州百姓看到顧堯年隻身一人為民請命時,都圍在官府門前,聲援顧堯年。當時長洲縣知縣鄭時慶卻不問青紅皂白直接把顧饒年抓住,並要處以極刑。但在群情激憤之下,顧饒年被兩個朋友救出得以逃離。鄭時慶認為,此事背後絕對有大新聞,立刻上奏乾隆。好個「明君」乾隆看到竟然有刁民上訪煽動蘇州百姓聚眾鬧事時大為惱火,立刻回復道:「民聚眾抗官,這是最破壞法紀的事,近日聚眾案件太多,我命令,以後再有刁民聚眾鬧事,立即正法。」對於顧堯年,乾隆批到:「立即杖斃,以儆效尤,斷不可輕縱。」於是在刑場上,劊子手們謹遵乾隆的教誨——杖斃,用板子一下下地打死,而不是直接砍頭。顧堯年和他的兩個朋友,就這麼被活生生地被打死了。

杖斃顧饒年

「天朝棄民,朝廷概不聞問」

乾隆年間是後世大名鼎鼎的「康乾盛世」,但有盛世之名卻無盛世之實,民間還是有大批的百姓流離失所。這時候荷蘭人為了殖民東南亞,開始不斷地招攬中國勞動力。在廣東,福建沿海地區大批百姓因為活不下去,開始大規模移民東南亞。18世紀初,僅印尼首都巴達維亞中國僑民就高達兩萬餘人。再加上中國老百姓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積攢了可觀錢財。這讓荷蘭殖民者感到了巨大威脅。1740年,雙方矛盾激化,開始出現流血衝突。當時荷蘭駐印尼總督認為中國僑民可能造反,於是對巴達維亞城內華僑進行大規模屠殺。這場屠殺整整持續了一個多星期,前前後後屠殺了上萬華僑,可謂是血流成河,史稱紅溪慘案。乾隆獲知後,不但不實施保護,還感謝荷蘭給他除了「」一害」。他認為:「內地違旨不聽召回,甘心久住之輩,在天朝本應正法之人,其在外洋生事被害,咎由自取。」對荷蘭人答曰:「天朝棄民,不惜背祖宗廬墓,出洋牟利,朝廷概不聞問。」荷蘭總督的做法非常正確,值得鼓勵,我天朝與你荷蘭的橡膠生意一切照舊!這話傳到荷蘭人那裡的時候,荷蘭人欣喜之餘又有些尷尬,因為此前為了安撫清廷,怕滿清報復,已經把那位下令屠殺的總督關進了監獄,如今乾隆皇帝盡然為他平冤昭雪,真是「愛民如子的明君「啊,搞得我們荷蘭人反而里外不是人了。

乾隆的天朝上國

從以上能看出乾隆所謂的「愛民如子」不過是自我標榜,「愛民如子」還不如說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不過十全老頭和他的祖宗們確實是拯救了中國的影視劇事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光荏苒 的精彩文章:

背鍋王曹丕曹子恆,因為著名詩篇被黑千年

TAG:史光荏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