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公益慈善中國行:愛心閃耀新時代 青年公益新作為

公益慈善中國行:愛心閃耀新時代 青年公益新作為

新時代最美公益慈善主題論壇現場。中國青年網記者 周圍圍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19日電(記者 周圍圍)「聰明是一種天賦,善良是一種本性,公益是一種選擇,我願意選擇公益慈善,我會把這個信念堅持下去。」在1月18日下午舉辦的「新時代最美公益慈善」主題論壇上,來自山西晉美山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斐然這樣講述自己對公益慈善的理解時,現場響起陣陣掌聲。

正如「公益慈善中國行 愛心閃耀新時代」活動發布會上,中國青年網總裁、總編輯郝向宏致辭時所言,「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隨著經濟水平的上升,公益慈善的排名貢獻也應該隨之上升。中國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要造福全球更多的人群,公益和慈善就是最好手段,公益慈善薪火相傳,一定要從青年開始,讓更多的青年投身在公益慈善事業中,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美好,這就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鮮明提出要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的意義所在。」

怎樣讓公益慈善的力量提升全社會的文明程度?怎樣讓公益慈善成為青年新風尚?在「新時代最美公益慈善」論壇上,來自公益機構、企業家、青年公益踐行者的代表,從各自不同領域暢談了自己公益慈善的實踐經驗,為營造人人公益、時時公益展開了討論。

公益慈善是人應有的良知 匯聚愛心力量無窮

論壇主持人中國社會工作協會企業公民專委會總幹事張少平首先拋磚引玉。他說:「2016年年底,我國出台了《慈善法》,更細緻、專業地對慈善公益進行規範。黨的十九大,對公益慈善提出了新目標、新使命。其實,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和社會不斷發展進步,對公益慈善的內容提出了很多新內容,原來只是單純的捐款捐物,現在可以捐時間、貢獻思路和智慧,這將公益慈善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對此觀點,北京易通商聯科技公司執行總裁張啟文表示非常認同,張啟文是一位長期踐行公益的「老人」,他認為企業必須踐行公益,這是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他呼籲更多的企業和社會團體參與到公益慈善事業中,從而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帶動更多的個人參與。

對於個人踐行公益慈善,張啟文表示,「從更小範圍而言,對於每個人能盡已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如給老弱病殘讓座、給陌生人一個微笑,多綠色出行,節約用水等等,這些微小的行為都會慢慢將社會變得更好。

張啟文一再重申到,「公益和慈善是企業必須盡的責任,公益和慈善是每個人應有的良知。」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公益養老基金秘書長王中一(左)、北京易通商聯科技公司執行總裁張啟文(右)參加論壇。中國青年網記者 周圍圍攝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公益養老基金秘書長、全國智能化養老科技信息研究中心秘書長王中一從事多年的公益養老,他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教訓。他表示,「公益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養老方面,中國不缺乏熱心關注公益慈善的人士,而是缺乏具有知名度、影響力的好平台。我們應該在公益慈善中國行的平台下,聯合起來,共同促進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

王中一還介紹了自己正在做的一個公益項目,組織大學生走進養老院。這個項目不同於以往去養老院幫老年人洗洗腳、剪剪手指尖,而是用大學生的熱情和老年人溝通,拉進老年人之間的距離,幫老年人圓夢。讓大學生傾聽老年人的心聲,了解老年人有什麼心愿,然後再幫老年人完成心愿。在論壇上,他表示希望與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中國青年網合作,共同來推動這項公益活動。

公益慈善為精準扶貧錦上添花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如今已經成為新時代公益慈善的方向之一。

來自山西晉美山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斐然講述了自己怎麼用公益慈善,為精準扶貧錦上添花。

這位來自山西的80後姑娘,2017年秋天,在前往山西某村調研的山路上,內心萌生了一個美好的辭彙——「晉美山村」。她發心要利用互聯網科技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在經過系統研究和調研考察後,聯合山西萬名精準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共同創造一個名牌——「晉美山村」,搭建的一個平台——「晉美山村」,公益為貧困山區的老百姓銷售農產品。

「讓食品安全不再是目標,而是底線。」趙斐然篤定地說,「我們一方面聯合山西農科院,對貧困地區農產品從源頭就提前科學把關指導種植,另一方面培訓和幫助老百姓進行農產品宣傳推廣,建立訂單式銷售,在上游解決農產品滯銷的問題。」

趙斐然表示,「從事公益慈善不僅要有感性的認知,還要有理性的行動,做公益慈善要有科學、有效的方法。而且做公益不要太局限,從事公益慈善本身就是一種彼此成就的行為。」

「這一年多來,我有種發自內心的快樂,我很滿足。」分享中,趙斐然不時流露出自己的幸福感。

中國經濟網脫貧攻堅研究中心總監林鄂平在發言時表示,公益慈善是精準扶貧的補充和完善。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中國的公益慈善事業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將公益慈善與扶貧事業有針對性結合起來,可以有效的整合資源,幫助精準扶貧工作。現在很多公益慈善機構,為老區和貧困地區牽線搭橋、聯絡扶貧項目落地,幫助貧困村綠色有機農產品尋找銷路、擴大影響等,為廣大貧困人民早日脫貧過上好日子,貧困地區早日脫貧邁入新時代貢獻微薄之力。

林鄂平還認為,公益慈善組織對精準扶貧工作介入的還很有限,應該繼續加大力度支持精準扶貧,用公益慈善理念,彌補行政調控的精準扶貧,相互促進,推動精準扶貧,推進鄉村振興。

青年踐行公益傳承慈善薪火

中國殯葬協會文化遺產工作委員會主任、延安仙鶴嶺公墓有限公司總經理、延安市女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成媛媛(左)、山西晉美山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斐然(右)參加論壇。中國青年網記者 周圍圍攝

「生命走到最後,以什麼樣的形式來對待。」來自中國殯葬協會文化遺產工作委員會主任、延安仙鶴嶺公墓有限公司總經理、延安市女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成媛媛談論了一個深刻的問題。

每一個生命都將走向消亡,她從自己從事殯葬行業的工作體驗,講述了商業和公益融合的案例。

「在延安,很多老一輩革命家沒有子女,都是由敬老院送終。雖然老人走了,但我們不能忘記他們。當時我就開始思索,可不可以在陵園開闢一片,凝聚這段歷史,銘記這些先輩,傳承一種精神。後來,陵園專門設立了紅軍園,免費用於安葬老紅軍忠骨遺骸。現在紅軍園已經安葬了152位老紅軍,其中70%是長征老紅軍,他們在這裡安息長眠。目前,紅軍園已成為延安一個開展公益活動、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的公益基地。」

「此外,陵園內還建了北京知青紀念園,我們將北京知青艱苦奮鬥,不怕苦難的精神,用陵園的方式傳遞下來,從而影響新時期的青年人,讓他們來這裡追尋生命價值意義的思考。同時陵園還為社會名人,如路遙,免費立雕塑,讓人們來追憶為中國革命、為這座城市作出貢獻的人。」

了悟死,才懂得生。作為女性,一名母親,成媛媛將公益慈善作為家風建設的組成部分,她和先生一起發起了「媛之手家庭愛心支助計劃」,幫助延安留守兒童及農村手工藝婦女,並在青海玉樹捐助了一所藏區孤兒學校。同時她還在從女性角度,推進女性怎麼踐行公益的責任和使命。

成媛媛說:「不以善小而不為,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讓樂善好施成為家風,讓公益慈善成為新時代青年新風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網 的精彩文章:

「熊孩子」通宵遊戲藏在車庫 父母急尋無果報失蹤

TAG:中國青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