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聽說過兒童保健嗎?葯浴、食療、小兒推拿,兒科中醫專家教你如何做

你聽說過兒童保健嗎?葯浴、食療、小兒推拿,兒科中醫專家教你如何做

GIF

現代社會就像一台高速運轉的機器

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下

人們飽受「亞健康」問題的侵擾

「養生保健」也順勢成為時髦話題

GIF

GIF

成年人在自覺不舒服的時候常常會去養生館選擇理療、推拿、艾灸、食療、汗蒸等保健項目來緩解這些不適。然而,兒童的「亞健康」問題卻常常被忽略。

他們雖然難以準確描述自己身體的不適,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表現來發現這些問題。

成都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兒科中醫專家房明東博士告訴記者:「所以,兒童也需要保健。特別在氣候變化較大的冬春季節,家長給孩子做好保健可以預防很多疾病的發生。」

今日,房明東博士專門來教教成都的爸爸媽媽們怎麼給寶寶冬季養生。

1

少吃牛羊肉、堅果等,防止燥熱內生;多喝溫水,保持呼吸道及皮膚潤澤。

中醫認為,牛羊肉、堅果等高熱量食物多具溫燥之性,多食容易導致內生燥熱,加重秋冬季的乾燥程度。

相反,應該多吃溫潤的食物和蔬菜、水果。此外,空調、電熱毯等取暖設備在帶給我們溫暖的同時,也會增加皮膚乾燥和燥熱內生。

所以,我們使用這些設備時需要注意一些地方,比如時間不能太長,注意空氣流通,體質差的小孩尤其應該注意,否則,既容易缺氧,又容易使病菌蔓延容易缺氧。

另外,需要多吃蔬菜、水果。也可以用食療方「五汁飲」緩解秋冬季乾燥癥狀。

? 組成:梨一個,鮮藕一節(約5-8厘米)、荸薺10個、白蘿蔔半個(如梨大小)、鮮石斛50克(可在網上購買)

? 用法:去皮去心,用榨汁機榨成果汁,加適量水熬開溫服。

? 功效:生津止渴,潤肺潤膚。

? 註:五汁飲是我根據清代名醫吳鞠通之方變化而來。中醫認為:肺主皮毛,潤肺即是潤膚。

故五汁飲對於秋冬季皮膚乾燥、口唇乾、咽喉干癢、大便乾結等都有緩解作用。且取材方便,口感較佳。

此外,五汁飲還可用於支氣管炎、肺炎恢復期見乾咳少痰,痰黏難出,大便乾燥、飲食減少等,以及小兒積熱內生、口唇舌紅、便干煩躁等。

2

適當活動,早晚少出門,污染重時戴口罩。

秋冬季一般霧霾較重,對呼吸道刺激較大,常有咽喉、鼻腔干癢不適等癥狀,可以用梅花茶進行預防。

?組成:臘梅花3克、玄參6克、桑葉3克、薄荷3克

? 用法:鮮開水泡服。

? 功效:清熱生津、利咽喉、通鼻竅。

? 也可根據情況再加羅漢果、胖大海、石斛等。

3

冬病冬治,三九敷貼。

三九貼是一種穴位貼葯療法,將中藥碾磨成粉,製成膏藥,貼在相應穴位上,達到增強抵體質、防病治病的效果,特別適用於兒童。過敏性鼻炎、咳喘、反覆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脾胃虛寒所致之腹痛、腹瀉等。

4

流感期間少去公共場合,避免互相傳染。

流感傳染性極強,兒童之間常通過飛沫、互相接觸而傳播。家長們除了避而遠之,也可以採取一定的預防措施,特別是平時體弱,容易感冒的孩子,更需要一些辦法來預防。以下介紹葯浴、食療、小兒推拿三種辦法。

》》》葯浴方《《《

? 組成:組成:黃芪15克、蒼朮15克、防風10克、川芎10克、排風藤20克、薺菜20克、桂枝15克、葛根20克

? 用法:上藥加蔥白2根,熬水浴足10分鐘左右,以微熱微汗為度。

? 功效:固表祛風,預防感冒

? 註:這是我的老師全國名老中醫刁本恕主任醫師常用方,對經常感冒、汗多、體瘦弱的的兒童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食療方《《《

組成:黃豆(淡豆豉更好)、綠豆、黑豆各30克

用法:上藥先浸泡數小時,大火熬開,小火再熬1小時即可。

註:三豆飲是中醫名方,具有清熱解毒、養肝潤肺、除濕潤燥等多重功效。

《本草綱目》記載可治「天行痘疹,預服此飲,疏解熱毒」,可見古人即用三豆飲做預防之用,現代社會預防接種後,麻疹、水痘等少有發生,但可用其散熱解毒之功進行流感的預防。也可根據情況再加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等做成五豆飲,以散五臟之鬱熱。

》》》小兒推拿《《《

小兒推拿可以幫助機體疏通經絡、氣血,使臟腑功能處於一個較好狀態,如此則正氣旺盛,邪氣自然不易侵犯。

作為家長,預防感冒可以做一做以下幾個穴位:

補脾經:大拇指外側赤白肉際處,從指尖推向指根,推300次。

揉一窩風:手腕腕背橫紋中點凹陷處,用拇指揉,揉150次。

捏脊:整個脊柱,從龜尾捏至大椎,捏3-5遍。

擦工字背:捏脊後,用小魚際往返摩擦脊柱,以發紅透熱為度,然後再橫擦背部風門、肺腧穴,以及腰部腎俞穴,整個操作呈「工」字形。

最後,房明東博士特彆強調兩點:

第一,中醫保健並不是單純吃補藥,不能因為小兒反覆感冒、不長個就認為體虛而盲目進補,不然適得其反;

第二,由於個體差異,上述方法使用後的療效也不盡相同,具體情況可諮詢專業醫生。

專家簡介》》》

房明東,中醫兒科學博士,畢業於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省第四批老中醫藥學家學術繼承人,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小兒推拿外治分會理事,四川省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抽動多動學組成員。

先後師從刁本恕、張之文、常克等蜀中名家學習中醫兒科、內科,在理論和臨床方面均有較高造詣,發表專業論文《中醫兒科「治未病」的基本方法》《小兒脾胃調理要點》《「川派」兒科流派概述》《小兒推拿手法補瀉之我見》等10餘篇,參編《中醫兒科學》《小兒推拿學》等教材多部,編輯出版書籍《吳棹仙醫經精義》《沈紹九醫案醫話選》2部。

出診地點: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中心院區)三樓中醫科

出診時間:周二、三、四、五全天

來源:四川在線

記者:楊丹

編輯:七個湯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療 的精彩文章:

生活中常吃的黃花魚,它的功效作用與食療應用

TAG:食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