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類風濕病人有哪些體征?

類風濕病人有哪些體征?

據觀察,類風濕關節炎的第一次發作時間多數是在冬春季節。有人對102例病人的病歷作了研究,發現11月、12月和2月份的發病率最高。

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表現與病程差異很大,從短暫、輕微的少關節炎到急劇進行性的多關節炎及周身血管炎。關節侵犯程度與周身癥狀及關節外表現的輕重不平行。

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大約有15%呈急性發作,多數則起病緩慢。一般來說,關節癥狀雖是本病最突出的表現,但最初卻不一定出現關節的癥狀,而且還不一定是最明顯的臨床表現。病人通常先感到全身疲乏、食欲不振、消瘦、手足麻木、刺痛。繼而出現1—2個關節的疼痛和僵硬,僵硬往往在晨間較為明顯,可持續幾小時,此時關節的外觀並無異常。接著便出現關節腫大和疼痛,逐漸為對稱性多關節痛。四肢大小關節呈遊走性疼痛、腫脹。近端指間關節呈具有特徵性的梭形腫脹。關節疼痛的程度可分為五級。工級:不痛;Ⅱ級:休息時不覺得痛,活動時出現疼痛感;Ⅲ級:休息時也覺得疼痛,活動時疼痛加劇;Ⅳ級:需要服止痛藥;V級:一般止痛藥無效,要用強烈止痛藥或兩種止痛藥合用。關節腫痛的結果,使活動受到限制,慢慢就出現肌肉萎縮、關節強硬變形。有些病人病變累及顳頜關節,以致張口困難,連吃蘋果、梨、饅頭都不方便。如果四肢的重要關節僵硬變形的話,病人不但喪失了勞動力,甚至連生活也不能自理。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類風濕關節炎不是一個關節局部的疾病,而是一個全身性疾病,因此有的病員可出現全身其他系統的病變表現,如皮下結節、皮膚潰瘍、淋巴結腫、肺纖維化、脾腫大、鞏膜炎等。

曾有專家隨機從門診和住院的100例病人中,作了些統計分析:10例訴說患病關節有不同程度的晨間僵硬感;76例首先表現關節腫痛,14例則先是發熱,隨後才出現關節腫痛;首先出現關節腫痛的關節依次為近端指間關節(20%)、跖趾關節(15%)、掌指關節(13%)、肩關節、腕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肘關節、足趾關節等。其中上肢關節佔61%、下肢關節為39%,以指、趾小關節的發病率最高。如果大關節首先發作,多以單個關節疼痛或腫脹開始者,應該注意與感染性關節炎和痛風等病相區別。

部分病人的胸鎖、寰杓關節(位於咽喉)及其他頸椎均可受累。寰杓關節受累,可致頸前疼痛、吞咽困難、呼吸短促或聲音嘶啞。腕部屈肌腱鞘炎壓迫正中神經時,可引起正中神經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即正中神經分布的橈側三個半指(拇、食、中、環指)麻木或刺痛,可放射至臂或肩部,稱為腕管綜合征。胴窩囊腫是由膝關節滑膜炎發展而來的。當膝關節活動時,膝內壓力增加,大量滑液外滲,成一囊狀包裹囊腫,有時囊腫可往下一直延伸到腓腸肌(即小腿肚)或踝關節,引起類似血栓性靜脈炎的表現:將足過度背屈時,腓腸肌出現疼痛。

當然,單憑這些癥狀、體征表現還不能認定就是類風濕關節炎。因為關節炎是個「大家族」,它的成員眾多,怎麼能肯定是類風濕關節炎,而不是其他關節炎呢?因此,還需要做些其他的檢查,如檢驗血沉、類風濕因子、攝X片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聲醫事 的精彩文章:

如何預防類風濕的病情加重

TAG:醫聲醫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