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命的原色底片——有關攝影家王豐的藝術與人生片斷

生命的原色底片——有關攝影家王豐的藝術與人生片斷

時光飛逝,一個元旦假期度過

我們跨入了2018年

一個半月前在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新聞發布廳舉辦的《磨鐵·Discovery王豐攝影展》,在這匆匆而逝的時光中已化作去年的一個時間與空間的符號,只有在回憶中才能覓到當時的芳華。

但我相信,鉛華洗盡,芳華永恆。

王豐的這個攝影展會在今後的歲月沉澱中,留在這個城市的時間深處。因為王豐將攝影與職業、攝影與文化、攝影與生活、攝影與生命聯繫起來,使這個攝影展從純碎的藝術層面上升到人生層面,因而也就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

其實,王豐是個很普通的人,要說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還得說他不幸罹患胃癌後在與死神的較量中講述了一個攝影人的故事,正是這個過程,王豐亮出了他生命的本色底片。

算起來,我接觸王豐大概也有十幾年的光景了。那時,他是《生活報》的一線記者,人到中年,健碩精神。從性格上來講,他是那種心有內秀不形於色的人。當然,這些只是表面現象。那時我因編畫報,算是個半拉攝影圈的人,我們見面都是在攝影活動上,僅僅是匆匆而過,見面打個招呼而已。

但這不影響我對他的關注,一是他此時風頭正健,攝影報道屢見報端,是省內很有知名度的攝影記者;二是除報紙外,我在一些畫冊、刊物上也沒少見到他的作品,感覺到他有著很強的人文意識,對人類的生存及其狀態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憂患感;對當代社會萬象有著自己的愛憎和呼喚。

這種心繫天下的情懷,已經超越了職業攝影記者本身,說明了他正向一個優秀攝影家進行著角色轉換。

2008年11月,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曾為王豐舉辦過《王豐實驗攝影展》。正是這次影展,我對王豐在攝影上的造詣和追求有了一次感觸更深的近距離體會。記得這次影展的主題叫「光影生存」,光聽這個名字就感覺內蘊厚重。

本文作者 (左二)和王豐(右一)、著名攝影家王福春(左三)、哈師大攝影教授李繼強(左一)等在「光影生存」座談會上

這次觀展最突出的感覺不僅是王豐有著難能可貴的人文意識,而且在攝影藝術上有著「敢吃螃蟹」的探索精神和創新勇氣。

那時,王豐正痴心於尋找最恰當的藝術手段能夠再現心目中的哈爾濱的歷史。最後,他選擇了針孔攝影的探索實踐。針孔作品的最大特點是不可仿製,也就是面對同一景物,現代相機別人也可以拍出「差不多」的照片來,針孔攝影卻不然,即使再拍第二張,下一張由於感光和曝光的不同,也絕不會和第一張一樣。

此外,針孔攝影會產生別具一格的夢幻效果,那又「寫實」又「寫意"的視覺形象,會讓一些攝影家再現自己心目中的圖騰。王豐把針孔攝影應用於哈爾濱的人文歷史題材拍攝上,其組照《風雪中東路》及其沿線的俄羅斯老建築照片,經過針孔攝影的演繹,在魔幻的藝術影像中找到了歸宿與重生。

時光不可以倒流,但會鐫刻下跋涉者的足跡。一直活躍於影像領域的王豐,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他的作品在專業的影賽中屢獲大獎,備受同行的認同與讚譽。

2014年底,王豐連續奔波偏遠鄉村為百家農戶家庭合影《全家福》的計劃被迫中斷。當拍完第50幅出差回來時,剛走出火車站就腹痛難忍坐在地上,經哈醫大四院檢查確診為胃癌晚期。

身體近乎陷入絕境時,亮出的無疑是生命的底色。

在三年多時間裡,王豐歷經大小手術七次,期間遭受的痛苦無法用語言形容。在此期間,攝影的慾望在王豐體內驟然爆發,他抱病搶救性拍攝了《消失的老道外》近千幅照片。攝影中那一組組消失的老道外民居,很多是王豐由夫人背著相機,虛弱的他走走停停在現場搶拍下來的。

在醫院治療或是在家養病的日子裡,王豐多半是靠瀏覽、整理自己的作品來打發痛苦難熬的時光。頭髮掉光了,但眼睛還可看照片,身體消瘦了,但神志還可以暢遊……就這樣,王豐在整理照片的過程中,當年拍攝時短暫而又奇妙的緣分化成了人生頓悟,成了他回望自己攝影生涯時的一扇「幸福之門」。

他找出三張二十多年前拍攝的老照片,一張是一個女孩在《生活報》報攤前背著的紙兜回首微笑的照片;另兩張照片是一對年輕夫婦「拎」著籃子里剛滿月的孩子在中央大街逛街的正面和背面。二十多年前,這不同內容的照片都曾在《生活報》刊發過,尋找當年的照片人物成了王豐慰藉感情的迫切願望。通過記者採訪和微信傳播,王豐如願找到了當事人。歲月更迭,「希望女孩」已是孩子的母親,「滿月兒」已是一個在大學讀書的青春女孩。

中央大街形象大使甲繼海在影展中當上了「導遊員」

王豐和攝影大咖卡爾·大漠在影展中

是啊,攝影是歷史的瞬間,是時光的定格,是人生的故事……正是在這個生命枯萎期,年過半百的王豐完成了生命的勃發和淬火。他抗癌的事迹,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人,很多大學生親切地叫他「熊頓大叔」,與他交流藝術和人生……看來,未必非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一個肯於一輩子把一件事做好並且精神高尚的人,也會感動一座城市。

我曾把王豐的人生概括為一句話活著的豐碑——為黑土地攝影而立起的雕像。我還對朋友說:王豐仍有待深入挖掘和展現,王豐職業攝影人的敬業、文化攝影的擔當、先鋒攝影的探索對整個新聞界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磨鐵」取自王豐對攝影追求孜孜不倦地「鐵杵磨成針」之意,也是這三年多王豐在病榻上對過往的「實驗攝影」、「觀念攝影」等進行梳理、總結與展示。此次共展出作品近1000幅,其中精選的200幅藝術精品,是以王豐收藏多年的純木質小鏡框來鑲嵌組合進行展示。同時專門設計了3米長的巨幅攝影長卷,形成十多個各具特色的攝影系列專題,包括腳步系列、哈爾濱姑娘系列、沙發系列、井蓋系列、針孔系列、手機拍攝系列、16格攝影系列、道外老房子系列等。

「抗癌明星」王豐為病友做演講

這種新的組合,表現了王豐思想和藝術的新攀躍。他將人們司空見慣又熟視無睹的一些景物從「探索與發現」角度著手,賦予了全新的含義。(其中,從「觀念攝影」到「意念攝影」的嬗變,準確地表述了從注重形式和表象到注重內心情懷與悟性的遞進升華,可說是王豐與生命賽跑結出的一個豐碩成果。)

當年王豐在中央大街抓拍的襁褓中的「滿月」和她的父母

二十年後「滿月」孫百儀(左二)和她的父母到王豐老師家拜訪

王豐拍攝的希望女孩教鳳蘭

影展開幕儀式上王豐老師向教鳳蘭贈送當年拍攝她的作品

王豐在致辭中說:歲月如金,對每一位朋友來說,每一天每一個時辰,都有可能湧現出思想的火花,噴薄出創造性的理念與鮮活的作品。

王豐在攝影展開幕式上感恩報社領導、同事和社會各界的關愛

我怎忍心讓朋友們虛擲光陰。不過換個思維邏輯卻發現,這又是一種厚愛,是滿滿的幸福,讓我再次收穫了空前的新鮮與感動……

在王豐的深情感言中,在場嘉賓和觀者無不動容。望著這樣的場面,我的心也在融化。我覺得,世界上最大的滿足和幸福,莫過於得到社會的認可和褒獎。

黑龍江日報社社長袁曉光在影展開幕式上致辭

925交通廣播在直播間為王豐「輕鬆籌」與聽眾互動

王豐與好友甲繼海(右一)、王繪(左一)等在影展中

王豐和籌劃布展的「不忘初心」導演群在影展中

而獲得這種獎賞,必須對社會有所奉獻。

而王豐的奉獻固然是和黑土地,是和哈爾濱緊緊聯繫在一起的這些攝影作品。

來源:張永德/文

審核:胡朝盼

責編:陳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報 的精彩文章:

14歲女孩離家出走,找回後精神分裂!曾因腳臭被老師叫家長……學校有責嗎?網友吵瘋

TAG:生活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