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京南崛起首都國際交往新門戶

京南崛起首都國際交往新門戶

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題:京南崛起首都國際交往新門戶

新華社記者孔祥鑫

北京新機場航站樓實現功能性封頂封圍;位於北京市大興區的南航、東航基地項目開工建設;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起步區建設年內全面啟動;北京新機場安置房項目將於2018年竣工交付……

歲末年初,北京新機場及相關工程正同步推進,京南正崛起首都國際交往的新門戶。在北京市大興區兩會上,大興區區長王有國說:「我們將牢固樹立新國門意識,建設新國門,紮實推進保障機場建設和臨空經濟區建設各項工作。」

鳳凰展翅:北京新機場將於明年10月試運行

從北京上空俯瞰京南大地,一隻由鋼鐵骨架構築的「鳳凰」正展翅欲飛。2017年12月31日,北京新機場航站樓實現功能性封頂封圍後,鳳凰展翅的設計風格已初露真容。

北京市協調推進新機場建設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計劃,作為未來國際航空樞紐的北京新機場將於2018年12月實現航站樓工程完工。2019年7月,北京新機場全部工程竣工。2019年10月,北京新機場進行試運行。

北京新機場位於永定河北岸,地跨北京大興和河北廊坊。項目總佔地約4.1萬畝,本期建設「三縱一橫」4條跑道,遠期擴建至6條跑道,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億人次、貨郵吞吐量400萬噸。

2017年12月,中國東方航空北京新機場樞紐建設暨核心區工程誓師大會在北京大興召開。東航北京新機場基地項目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盧小松介紹,東航北京新機場基地項目總建設面積117萬平方米,投資總額達132億元。該基地將成為東航上海總部基地之外又一核心樞紐。

根據2016年7月國務院批准的北京新機場航空公司基地建設方案,北京新機場將入駐5家基地航空公司。其中,東航、南航作為主基地航空公司,各按照承擔新機場航空旅客業務量40%的比例建設基地;首都航空公司、河北航空公司、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作為非主基地航空公司進駐。

服務配套:「五縱兩橫」交通網路加速建設

王有國表示,堅持服務新機場、建設新國門,北京大興認真實施服務保障、產業發展等各項工作。其中,「五縱兩橫」綜合交通骨幹網加速建設,南部地區排水工程具備通水條件。

據介紹,圍繞新機場,北京構建了「五縱兩橫」的交通網,路網不僅將滿足市民出入新機場的交通需求,還將構建起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主骨架。

其中,「五縱」中,京台高速已於2017年建成;京開高速拓寬工程已於2017年底完工;新機場高速公路計劃2018年年底建成通車;軌道交通新機場線一期和京雄城際鐵路計劃2019年與新機場同步建成投用。「兩橫」中,新機場北線高速和城際鐵路聯絡線一期計劃2019年與新機場同步建成投入使用。

北京市協調推進新機場建設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交通體系形成了圍繞新機場的高速公路環,5條新機場與中心城區連接的骨幹通道,與天津、保定、廊坊等周邊地區也實現了快速連接,將加快打造環首都「1小時交通圈」。

此外,新機場周邊生態環境也將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在新機場北部,沿京台高速、新機場高速等交通走廊兩側建設200米至1000米大尺度生態廊道或景觀綠帶;在新機場西南部,結合永定河生態資源,建設大規模森林濕地約5萬畝……

同步發展:臨空經濟區起步區建設年內全面啟動

經國務院批准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2016年印發了《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2016-2020年)》。為充分發揮北京新機場大型國際航空樞紐輻射作用,北京市將與河北省合作共建新機場臨空經濟區,促進京冀兩地深度融合發展。

大興區機場辦副主任趙建國介紹:「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總面積約150平方公里,其中北京部分約50平方公里,位於大興區禮賢與榆垡兩鎮。我們劃定了20平方公里作為起步區,主要功能為航空物流和服務保障,起步區建設年內將全面啟動。」

「我們堅持『把能幹的事先幹起來』。」王有國說,「我們推進臨空經濟區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製工作,全面開展起步區城市設計深化研究,完成14個城市發展綜合指標體系專題研究,為臨空經濟區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北京新航城控股有限公司從2014年起進行了多項臨空經濟區(北京部分)的產業規劃相關研究工作,包括產業規劃、產業環境構建等課題。在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北京部分的50平方公里範圍內,重點發展以航空總部為龍頭的航空核心產業、以國際商務為龍頭的航空關聯產業等。

北京市協調推進新機場建設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大興區全面啟動協調促進航空企業入駐工作機制,主動提供辦公場址、註冊登記、金融服務等全程跟隨服務,積極對接了解航空企業需求,並做好後續服務保障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英駐穗總領館:今年將繼續推動中英多領域合作交流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