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路媒體走轉改·潮州:傳承中創新 非遺文化進入尋常百姓家

網路媒體走轉改·潮州:傳承中創新 非遺文化進入尋常百姓家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李潤芳)「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潮州位於珠三角與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交匯處,是廣東「東大門」,素有「嶺海名邦」、「海濱鄒魯」的美譽。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擁有1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6名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省級非遺項目和傳承人分別為19項和54人,數量均居全省前列。

如何更好地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方網記者跟隨由中央網信辦主辦、廣東省委網信辦承辦的2018年「新時代、新夢想」網路媒體新春走基層(廣東站)活動一行來到潮州,探尋潮州非遺文化的傳承發展之路。

潮綉代表作龍鳳褂

從娃娃抓起 潮綉培養新一代非遺文化繼承人

說起潮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得不提到名揚四海的潮州刺繡。立體浮雕式的刺繡手法,栩栩如生的圖像,富麗堂皇的色彩是潮繡的重要特點,粵港台婚禮中新娘愛穿的龍鳳褂便是潮繡的最佳代表作。記者來到潮州刺繡傳承基地,走近「網紅」潮綉背後一群默默奉獻、傳承創新的繼承人。

「我已經培養了幾百個潮綉學生,有很多下崗職工、大學生來這裡學習潮綉技藝。」李淑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繡的代表性傳承人,她出生於工藝美術世家,從小就開始學習潮綉技藝,因其精湛的技藝作品獲獎無數,其中國家級金獎也不勝枚舉,被譽為潮綉「針神」。已是古稀之年的她退而不休,仍每天堅持潮綉創作,並設立潮綉研究所免費培訓和帶徒授藝,每年培養100名潮綉技藝專業人才。

對於潮州刺繡技藝的傳承,中國刺繡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繡的代表性傳承人佘燕璇則是從娃娃抓起,讓潮綉技藝走進校園,培養「90後」、「00後」對傳統潮繡的興趣。據了解,佘燕璇已成功在技術學校、普通高中推廣潮綉技術,今年在小學也有舉辦潮綉展示活動,小學生們學習潮繡的熱情十分高漲。「我們在小學高年級招收潮綉學生,每個班有兩個名額,有些學生沒被選上還會哭鼻子,最後自己來這裡報名學習潮綉。」佘燕璇的女兒佘旭壘告訴記者,雖然現在很多學校已經放假,但學生們仍堅持來工作室學習潮綉技藝。

傳承發展潮綉技藝,不僅要向年輕人傳授技藝,還要學會創新思維與技術,讓潮綉進入尋常百姓家。佘燕璇創造性地將潮綉裝飾女士手提包,微凸浮雕的形式為包包增添民族文化色彩,價格也從幾百元提高至上千元,許多大牌包包紛紛與佘燕璇合作,推出別具一格的潮綉包包。

工作人員向採訪團記者介紹3D陶瓷列印技術。

3D列印技術 為楓溪陶瓷注入新活力

在潮州地區,還有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泛運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那就是潮州陶瓷。潮州楓溪,位於潮州市的西部,是中國重要的陶瓷產區之一。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楓溪人就利用當地瓷土生產出各類陶瓷器皿。楓溪瓷藝,不斷借鑒和吸取具有潮州地域特色的泥塑、金漆木雕、刺繡等民間藝術表現手法,兼納海外風格,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記者來到中國瓷都陳列館,發現楓溪陶瓷在傳承傳統制陶手法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3D陶瓷列印技術便是陶瓷產業的一項重大突破。3D列印陶瓷的外表與其他普通陶瓷別無二致,只有仔細觀察才能發現陶瓷表面有一條條間隔相等、整齊劃一的紋路。據陳列館工作人員介紹,3D陶瓷列印技術是陶瓷屆的一項革命性創新,它有三大亮點——精度、速度和潔度。精度是指3D列印技術對陶瓷的形狀、細節精準定位,減少人工誤差所帶來的瑕疵。速度是指從3D列印到燒制完成僅花費3-5個小時,與傳統手工制瓷法所需要的幾十道工序相比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此外,由於3D列印技術將一次性完成拉坯、施釉、彩繪等一系列傳統工序,實現零污染、零排放,提高陶瓷生產的整潔度。

據了解,陶瓷是楓溪區的支柱產業與特色經濟,全區擁有陶瓷生產及相關配套企業5000多家,陶瓷出口額每年以5%以上的速度遞增,陶瓷產業年產值300多億元,產品暢銷世界五大洲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非遺文化的傳承發展,離不開每一位傳承人的改革與創新。無論是潮綉傳統技藝的推廣傳授,還是3D列印技術與陶瓷製造的結合,其目的都是希望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走進百姓生活,走向全世界。不被世人所遺忘,與時俱進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非遺文化才能歷久彌新,不斷傳承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珠江播報 的精彩文章:

網路媒體走轉改·寶安區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情況

TAG:珠江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