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喜歡在夜晚觀察城市的攝影師,拍下了特殊的午夜東京
Tom Blachford是個只喜歡深夜的攝影師。他常常會在四下無人的時候偷偷潛入大樓里,挨個擰開燈泡,再跳回遠處,用鏡頭記錄下這一刻的建築光影。
從 2013 年起,Blachford 開始了一個特別的攝影計劃,叫Midnight Modern。他捕捉夜晚的加州棕櫚泉,拍下奇怪建築,前往玻利維亞去拍 Freddy Mamani 夢幻般的房子。去年,這個澳大利亞攝影師第一次來到日本。受朝日啤酒澳洲分公司所託,他要拍攝一個與眾不同的日本。
Blachford 給他的日本拍攝計劃命名為 Nihon Noir。他雇了 15 名修路工,在深夜偷偷將他帶到 20 米高的高架公路上,他拍下了離他不遠的中銀膠囊塔,這座由日本建築師黑川紀章設計的建築物,被認為是 70 年代日本建築界新陳代謝派的代表之作。
高飽和度是 Blachford 攝影中的一大特點,他試圖借鑒《末路狂花》導演 Nicolas Winding Refn 的手法,來為東京注入一種神秘色彩。他很少進行後期加工,其作品卻呈現出了一種《銀翼殺手》般的神秘氛圍。
中銀膠囊塔 1972 黑川紀章
一連六天,從晚上 9 點至次日日出,Blachford 先是在 Google 地圖上標註了 20 棟建築,再逐一去拍攝。「像是一頓風格雜糅、混亂的自助餐」,這是他對於東京天際線最直接的感受。現代的玻璃建築、傳統的和式房屋,以及時不時就會碰到的建築名家之作,安藤忠雄、坂茂… 在這些建築師裡面,Blachford 認為丹下健三最能引起他的共鳴,他稱這是一種「令人驚詫」的美。
Blachford 由此產生了對日本新陳代謝派的研究興趣,並偶然發現在上個世紀的日本建築中,有著不可思議的未來感。
通過 Blachford 的鏡頭,東京在混亂中表現出了一種幾乎平靜的秩序感。
菊竹清訓設計的懸臂式江戶東京博物館,看起來更寬闊了;威嚴冰冷的軍艦大樓彷彿有了另一幅面孔;由 Phillipe Starck 設計、被戲稱為「淺草金大便」的朝日啤酒大樓,褪去了白天里的浮誇惹眼;更有趣的還包括一些不被注意的細節,正是因為在夜晚,建築物的色彩、紋理和光澤,也在一些看似平常的角落中顯現出來。
富士電視台 1990-1996 丹下健三
靜岡新聞放送中心 1967 丹下健三
江戶東京博物館 1993 菊竹清訓
New Sky Building(又名軍艦大樓)1972 渡邊洋治
朝日啤酒塔 1989 Philippe Starck
新宿街頭一角
東京國際展示場 Tokyo Big Sight,1996
東京國際展示場的地下空間,Blachford 認為它是「迷人且令人恐懼的」。
圖片來自:Wallpaper


※為了推廣新戰靴,Adidas 請了最火的花式足球組合拍廣告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