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爾遜:自擬一方,諸般咳喘皆可用

江爾遜:自擬一方,諸般咳喘皆可用

小編導讀

咳嗽、喘證是臨床常見病症,諸多醫家各有辨治經驗,不乏妙法良方。今天,小編與大家分享名家江爾遜先生的自擬方,其若能化裁恰當,則可通治外感、內傷諸般咳嗽及喘證。江老到底是如何組方的?有何特點?且看正文~~

寧嗽湯

【組成】荊芥6g,前胡10g,白芥子10g,陳皮10g,桔梗10g,生甘草6g,白芍10g,法半夏10g,茯苓12g,杏仁10g,旋覆花10g。

【功能】疏風散寒,宣肅肺氣,化痰寧嗽。

【主治】風寒犯肺,肺失宣肅所致之咽喉發癢,咳嗽頻頻,咯吐痰涎。無論咳嗽新久,皆可斟酌用之。

若能化裁恰當,則可通治外感、內傷諸般咳嗽及喘證。

咳嗽一症,外感居多。外感咳嗽,風寒居多。而治療風寒咳嗽,若能恰當地遣選疏風散寒、宣肅肺氣的方葯,多能迅速獲效。故本方用荊芥、前胡疏風散寒,宣暢肺氣;杏仁、白芥子肅肺豁痰;半夏、茯苓、陳皮健脾化飲;桔梗、甘草清咽利膈;白芍緩解支氣管痙攣;旋覆花下氣降逆,豁痰蠲飲。

本方的關鍵性藥物是旋覆花、白芍、甘草3味。

旋覆花不特下氣降逆、豁痰蠲飲之力頗宏,且因其味辛,辛者能散能橫行,而能宣散肺氣達於皮毛,一降一宣,便可恢復肺主制節之權;其味咸,咸能入腎,而能納氣下行以歸根,使胃中之痰涎或水飲息息下行而從濁道出,不復上逆犯肺,便可恢復肺的清虛功能。而芍藥配伍甘草名「芍藥甘草湯」,能滋養肺津,舒緩肺氣,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能緩解支氣管平滑肌之痙攣。

故使用本方時,諸葯皆可增損,惟旋覆花、白芍、甘草3味為不可挪移之品。

【加減運用】如乍寒乍熱,加柴胡、黃芩;高熱氣喘,加麻黃、生石膏;發熱咽痛,加銀花、連翹、射干;痰多稠黏,加浙貝母、瓜蔞仁;哮喘痰鳴,加蘇子、葶藶子;發熱惡風,自汗,加桂枝、厚朴;久咳不止,加紫菀、百部、枇杷葉;體虛易感冒,加黃芪、白朮、防風;脾虛食少或便溏,加党參、白朮;痰涎清稀,頭眩,心下滿,加桂枝、白朮。

按:本方脫胎於古方金沸草散。但古代醫籍中有三首金沸草散,分別載於《南陽活人書》《和劑局方》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藥味略有差異。江氏在大量臨床實踐的基礎上,斟酌取捨三方,再合六安煎、桔梗湯而擬定本方。

經江氏及其門人反覆驗證,本方治療風寒咳嗽之療效明顯優於杏蘇散及止嗽散。江氏更將本方推廣運用於外感、內傷諸般咳嗽及喘證,因其認證無差,化裁恰當,而屢用不爽。

【典型案例】

女患兒,2歲半,1971年5月診治。

患兒出生10個月即患百日咳,經治無效,逐漸轉成哮喘。因病情加重,多次並發心衰,先後12次住院搶救,下達病危通知4次。每次住院,均需輸液、輸氧。雖長期打針、服藥,哮喘仍無法控制,且漸至腿痛足跛。

江氏診時,症見咳喘甚劇,面唇青紫,氣急痰鳴,苔白略厚,指紋浮滯。

予寧嗽湯加減:荊芥6g,前胡9g,旋覆花9g,白芍10g,法夏9g,甘草6g,杏仁9g,蘇子12g,白芥子9g,葶藶子6g,大棗12g,茯苓10g,陳皮10g,桔梗9g。

服1劑,咳喘大減;再劑,諸症若失。

患兒父母見此方顯效,遂妥為保存,其後每遇患兒喘咳複發,即以原方煎服,1日之內即可完全控制,不需西藥治療。堅持到患兒11歲時,喘咳便不再發作,體質逐漸增強。現在大學讀書。患兒之母曾推薦給幾位患哮喘的老人及小兒照服此方,病亦痊癒。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經方大師傳教錄:傷寒臨床家江爾遜「杏林六十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江長康、江文瑜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杏仁一葯雖簡單,用活用准卻不易——專業解讀杏仁用法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