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對越反擊戰中兩次最激烈的城鎮巷戰,都是這個步兵師打的

對越反擊戰中兩次最激烈的城鎮巷戰,都是這個步兵師打的

在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雙方進行了數量眾多的山地攻堅戰和叢林遭遇戰,而城鎮巷戰則比較少。像我軍打下了越南北方三個省會城市,其中高平是一座空城,諒山、老街的大規模戰鬥主要在外圍,市區內的戰鬥並不激烈。至於其他越南縣以下城鎮的規模既小基礎設施又很簡陋,縣城也就和中國一個大村莊差不多,缺乏我們通常理解的城市巷戰的基本條件。當然,相對激烈一些的巷戰戰例也不是沒有,那要數我昆明軍區第14軍41師攻打越南黃山省孟康縣和發隆鎮的戰鬥。

41師前身為1947年2月由太岳軍區一分區新7團,二分區警備5團,四分區獨立1旅1、2團組成的晉冀魯豫軍區第8縱隊22旅。後調歸陳(賡)謝(富治)集團指揮,相繼改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22旅、中原野戰軍第4縱隊22旅、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第14軍41師。該部跟著陳賡大將作戰多年,參加了挺進豫西、開闢豫西根據地、淮海、渡江、解放兩廣和進軍雲南等戰役戰鬥。建國後41師隨軍多年駐守雲貴地區,曾數次參加剿匪戰鬥,對山地作戰有一定經驗。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發起前,41師奉命由乙種步兵師擴編為甲種步兵師,下轄步兵121、122、123團和炮兵團。該師緊急補入了數量較多的新戰士和新幹部,並進行了30-35天的臨戰訓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幹部的組織指揮能力和部隊的技戰術水平,全師士氣較高,戰鬥準備也比較充分。

根據第14軍制定的戰役方案,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發起後,41師在40師東側作戰,主攻越南黃連山省孟康縣和發隆鎮,拔除越軍在老街以東中越邊境上的侵略據點。受領任務後,40師決心以121團打發隆,122團、123團殲擊孟康地區之敵。

孟康縣位於省會老街東北50公里處,西部和北部與中國接壤,縣城距國境約有13公里。有8號公路從雲南河口縣通向孟康,向西可至老街,向東可至發隆,向南可至班菲,地理位置比較重要。孟康以北是東西走向山脈,以南是南北走向山脈,海拔多在千米以上,山區叢林茂密。防守該地區的越軍為黃連山省軍事指揮部下轄的獨立第3營2個連、炮台山公安屯、縣公安隊、2個青年衝鋒大隊及部分武裝民軍共約800餘人。將主要兵力部署在孟康縣城周圍和公路附近、孟康以北地區、馬店、花魚洞、龍科坪地區等處。依託縣城周圍的山頭和公路周邊構築大小火力點與野戰工事,形成多層次環形防禦陣地。

41師還是採用我軍的老打法,集中優勢兵力,正面牽制,兩翼迂迴,斷敵退路,阻敵增援,打殲滅戰。以122團1營和2營向孟康以西穿插,切斷孟康至老街公路,再插向孟康南山,斷敵退路;以122團3營向孟康西北進攻;123團從孟康以北、以東發起攻擊;昆明軍區獨立坦克團1營(欠2連)搭載步兵沿公路由北向南對孟康正面進攻。41師集中了5倍於敵的兵力和9倍於敵的火力,決心畢其功於一役。

1979年2月17日拂曉發起戰鬥,坦克1營搭載步兵分三個梯隊沿公路發起衝擊,很快控制孟康橋,並繼續攻擊東樓。但因指揮關係和協同信號不明確,導致步兵和坦克脫離。在進至花魚洞、馬店地區時與越軍發生激戰,幾面受敵火力側射,打得非常艱苦。坦克1營孤身陷入敵人11公里縱深,左右側122團、123團步兵還未穿插到位,苦戰一天,不得不向後回撤,當日攻擊受挫,損傷坦克19輛。

122團1營和2營從大塘上寨出發,向孟康西側連夜穿插,沿路擊破越軍層層阻擊,切斷孟康至老街公路,爾後穿過花魚洞,向孟康以南疾馳,一舉截斷了孟康越軍南逃之路。122團3營攻擊花魚洞,將越軍向內側壓縮。123團從西北和東北發起攻擊,殲擊1361高地、炮台山、南寨等處越軍公安屯和公安大隊。經一天激戰,將孟康越軍包圍在東西3公里半、南北4公里的地域內。

2月18日,在師炮兵群火力支援下,122團和123團各部東西對進,南北夾擊,向孟康周圍越軍陣地發起猛攻。越軍抵抗也很頑強,每一個高地都經過艱苦戰鬥,在孟康縣城內雙方還展開了反覆爭奪。2月19日,41師的攻勢更加猛烈,經過多次突擊相繼將孟康城東、城南、城西的越軍防線突破。戰至當日19時,孟康縣城終於被41師攻克。

孟康之戰,41師(欠121團)共斃敵574人,俘敵63人,繳獲各種火炮17門、高射機槍6挺、輕重機槍31挺、步槍330支、火箭筒9具、各種炮彈2700餘發、各種槍彈45萬發及軍用物資一批。

發隆鎮位於孟康東北22公里,其東、北兩面與我雲南馬關地區接壤,國界線彎入我國一側,形成一個突出部。發隆地區,山高坡陡,地形複雜,道路較少。守敵為黃連山省獨立第3營1連、1個機動公安連、1個公安屯、1個青年衝鋒隊和部分民兵,共約500餘人。越軍主要控制發隆周圍的各制高點,分層設置火力,形成支撐點式環形防禦。

主攻發隆的41師121團配屬師炮兵團122毫米榴彈炮1個營,噴火器、化學偵察各1個班,形成4倍於敵的兵力和9倍於敵的火力優勢。在戰術上,利用國境線凸向我方的有利態勢和山嶽叢林便於隱蔽機動的地形條件,採用兩翼鉗擊、迂迴包抄戰術,直插越軍側後,南北夾擊,又是殲滅戰的打法。在具體部署上,121團以3營從正面攻擊,拔掉沿國界的越軍據點;1營秘密穿插,切斷髮隆至孟康公路,然後南北夾擊發隆;2營為團預備隊,加強3營在正面的進攻力度;配屬炮兵和團炮兵共同組成團炮兵群,以火力支援步兵戰鬥。

2月17日6時戰鬥打響,團炮兵群對發隆之敵的重點火力目標實施覆蓋,有力支援了步兵進攻。121團1營穿插迅速,切斷了發隆至孟康的公路。越軍發覺後發起數次反撲,1營堅決阻擊,頑強將越軍擊退。正面的3營分別向各個高地發起攻擊,越軍抵抗頑強,雙方反覆纏鬥,戰鬥陷入膠著,當天未能解決敵人。

18日,121團2營加入戰鬥,1營也從南向北逆襲,不斷壓縮包圍圈。戰鬥至當晚,基本攻佔發隆鎮外圍,將戰鬥引入城區,雙方展開逐街逐屋的巷戰。19日,戰鬥進入白熱化階段,121團連續發動進攻,但各部隊協同不好,炮火支援也未跟上,在越軍的頑強阻擊下接連受挫。20日,121團重新部署,組織炮火對越軍火力點予以長時間打擊,然後投入部隊進行猛烈突擊。越軍雖然頑強抵抗,但寡不敵眾,防線接連被突破,殘餘力量遭我分割。戰鬥至下午16時,發隆鎮終於被我軍攻克。

發隆之戰,41師121團共斃傷敵420人,俘敵50人,繳獲各種火炮11門、火箭筒7具、輕重機槍16挺、步槍和衝鋒槍454支、電台4部以及大批軍用物資。

攻克孟康和發隆後,第14軍協調3個步兵師繼續向縱深發展進攻。41師先是作為軍預備隊,後在東家地區加入戰鬥,以121團向棟光穿插,122團和123團沿7號公路發展進攻,砸向越軍紅河東岸的縱深防禦體系。戰至3月1日,41師勝利攻佔朗勒、為麻地區,後按軍命令轉入搜剿。3月13日,41師奉令全部撤回國內。

在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41師出境戰鬥25天,先後攻佔孟康、發隆、扣周、東家、棟光、朗勒、為麻、龍科坪等地區,共殲敵1620人(其中斃敵1485人,俘敵135人),敵我交換比為1.27:1。

戰後,41師有2個單位、1名個人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

41師121團2連被授予「尖刀英雄連」榮譽稱號

41師122團2連被授予「攻堅英雄連」榮譽稱號

41師123團8連班長甘在和被授予「英雄火箭筒手」榮譽稱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說一說東北抗日聯軍中的朝鮮族將領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