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唯一沒有外患的王朝,一直是最強王者,直到自身滅亡!

中國唯一沒有外患的王朝,一直是最強王者,直到自身滅亡!

因為中國是一個大陸國家,地緣環境非常複雜,周圍一直是強敵環伺。歷史上的每個中國王朝都要面對的一個極其頭疼的問題就是周邊的外患。商周的狄戎,秦漢的匈奴,隋唐的突厥,明朝的後金。對於大多數王朝而言,在他們強盛的時候,都能抵擋住外患的威脅。但在衰弱的時候,卻會被立刻瓜分。

  即便強大如秦朝,也沒有徹底解決匈奴問題。在秦帝國強盛的時候,他們可以派遣蒙恬率領大軍擊退匈奴,並修建高大的長城,將匈奴阻攔在國土之外。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 「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蒙恬從榆中(今屬甘肅)沿黃河至陰山構築城塞,連接秦、趙、燕5000餘里舊長城,據陽山(陰山之北)逶迤而北,並修筑北起九原、南至雲陽的直道,構成了北方漫長的防禦線。蒙恬守北防十餘年,匈奴懾其威猛,不敢再犯。

  在秦帝國衰弱的同時,匈奴卻出於崛起的階段。 匈奴一直是秦漢時期中原北部的巨大威脅,邊境經常受到劫掠。匈奴作為游牧民族,看天吃飯是與生俱來的,對於匈奴人而言,他們有自己的苦衷。草原上可以四處放牛牧羊不假,但如果遇到天災,匈奴人就沒有飯吃。為了生存,他們就要南下,從中原人手裡奪到糧食、人口,作為自己繁衍生息的根本。匈奴人確實是天生的騎兵,馬背上的勇士。不過,這同樣也是匈奴的局限。他們手工業落後,不會種茶,食物也十分單一。這種生存的局限,更加促進了匈奴人想要南下入侵的慾望。他們跟匈奴之間的衝突,似乎是勢在必行了。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匈奴在西漢前期強大起來,屢次進犯邊境,對西漢政權造成了強大的威脅,並控制西域。

  古代的游牧民族在冷兵器時代的戰鬥力是非常強的,面對南方的士兵,在單兵戰鬥力上是有巨大優勢的。匈奴民族有完善的軍事裝備。馬匹在匈奴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雙重角色,平時是作為交通工具,戰時則成為戰馬。從出土實物看,匈奴馬匹身體略矮,頭部偏大,應屬於蒙古馬。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兵「盡為甲騎」、「控弦之士三十餘萬」。匈奴兵器「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鋋」,考古發掘資料與此正相吻合。匈奴墓地發掘情況顯示,兵器一般出土於男性墓葬中,以銅、鐵、骨、木質地為主,主要有弓、箭鏃、弩機、刀、劍、戈、矛、斧、流星錘等。

  匈奴人不像中原士兵靠盾牌保護自己,而代之以更省勁、更堅固的盔甲來裝備自身,形成「盡為甲騎」、機動靈活而又強大的匈奴騎兵。

  漢王朝剛剛成立,經過連年內戰,國力羸弱,很難在組織大規模的軍事討伐行動,劉邦於是採取了和親的策略,和親,就是將漢朝的公主嫁到匈奴,讓兩家之間產生血緣關係。其實,這種辦法在短期內很難起到真正的效果。畢竟匈奴人的基本需求沒有得到解決。所以,在和親的同時,漢朝也要準備一些匈奴的生活必需品,保證他們不會南下入侵。

  由此,漢朝得到了韜光養晦的時間,國力慢慢壯大,到了漢武帝時期,時機已經成熟!

  漢武帝對匈奴採取了大規模的軍事討伐,匈奴也因此實力大損,逐漸分裂成五個部族。但漢朝並沒有足夠多的實力,能夠真正做到一舉殲滅匈奴。而當時匈奴也表示願意繼續維持和。所以,戰爭得以暫時平息。到了這個時候,當年劉邦實行的和親政策,才開始發揮作用。在匈奴的內部,有一部分人開始表現出投靠漢朝的傾向,南下歸附漢朝。

  此時的匈奴,便有了南北匈奴的稱謂。對於北匈奴的存在,漢王朝還是不放心,繼續出兵北上討伐,還派出班超出使西域,對西域國家進行外交活動,結成盟國。最終,在西域各國和中原軍隊的持續打擊之下,匈奴終於被打趴下了,大部分往歐洲方向遷徙,從此遠離漢朝,剩下的部分則是歸順了漢朝。

  此後,中原北部幾百年里一直和平祥和,再無外患。

  即便是到了漢朝末年。當時南匈奴雖然也想趁機作亂,但很快被曹操降服。曹操為了進一步削弱他們的實力,還把匈奴的部落再次分化,使他們失去了造反的實力。所以,直到漢獻帝禪讓曹丕,匈奴都沒有再鬧出什麼動靜來。而漢朝直到滅亡的那一天,也沒有受到外患的侵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是他讓漢族挺起胸膛和脊樑做人 真正的古代第一名將 實至名歸!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