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年前,德江989人搬到大龍,這一年他們過得怎樣?

一年前,德江989人搬到大龍,這一年他們過得怎樣?

來源:貴州日報

作者:李中迪

一年前,德江縣210戶989人搬到300公里外的大龍經濟開發區,這一年他們過得怎樣?

搬遷戶的新生活

陳江——

搬出大山,換一個活法。

2016年12月3日,這一天陳江很難忘。他是德江縣派到大龍負責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的工作人員,這是他到大龍的日子。之前,他是一名鄉幹部。一年來,他和所有搬遷戶一樣,「遭遇」了新環境的考驗,期盼著新生活的到來。

年前,記者從德江縣驅車近4個小時到達大龍,找到陳江辦公室時他不在,撥通他電話後,在辦公室等了5分鐘左右,他抱著一堆材料匆匆而來。還未來得及寒暄,他的電話鈴聲響起。他用眼神表達歉意,走到門外接聽。

陳江有許多「頭銜」:媒婆、售房員、導遊、家長……這些稱謂和他的真實身份——大德移民辦負責人八竿子打不著,但有一個共同點——都是老百姓的「服務員」。

在大德新區,每一棟樓的入口處都貼有陳江的電話號碼。「他們背井離鄉來到大龍,我就是他們德江的『娘家人』,有問題不找我找哪個?」他說,細到各家裝修、買傢具、找商家他都清楚,因為大多需要他幫忙聯繫。

2017年12月25日

桶井鄉搬遷群眾收拾行李離開家鄉,前往大龍

(安慧芳攝)

陳江到大龍時,他的二女兒剛剛3個月大,尚在襁褓之中。到了大龍後,他1個多月沒有回家,妻子田燕難免有些怨言,可在電話里,他連爭吵的時間都沒留給妻子。首批搬遷戶到大龍時,田燕跟著前來,她要看看老公究竟在忙些什麼。

田燕清楚記得,那天中午,陳江接她到宿舍,兩碗泡麵就是他倆的午飯。陳江幾分鐘吃完,丟下一句「我去現場」就走了。

收拾完宿舍,田燕也去了大德新區。看著在人群中拿著高音喇叭大聲指揮的陳江,她理解了他電話里的疲憊和沙啞的聲音,她默默地去幫著大家搬家,沒有上前打招呼。

第二天一大早,陳江就前往安置點,忙亂中他收到妻子的一個簡訊:「你忙吧,我回家了。」從那以後,妻子再也沒有抱怨過他。

「我經常給大家算賬,不僅算眼前的小賬,更要算一輩子甚至兩代人的大賬。」陳江說,「搬出大山,大家就能換一個活法。」

周琴——

過上好日子,心裡很甜。

大德新區3號樓203號,是周琴的新家。

一年前,他們一家四口還擠在德江縣龍泉鄉牧羊嶺村星秀岩組的兩間平房裡。

愛人有殘疾,幹不了農活,老家土地也少,兩個孩子還在讀書,家庭的重擔都壓在周琴柔弱的肩上。去年初,帶著一家人的衣服和鍋碗瓢盆,她們一家拎包住進了新房。

這是一套110平方米的房子,每個房間都乾淨整潔,看得出女主人很能幹。客廳中間,擺放著一個嶄新的電暖桌。周琴笑著說:「我們搬進來就有的。」除了電暖桌,家中的電視機、熱水器、沙發、洗衣機、衣櫃、床、電暖爐、油煙機、電磁爐、電飯煲這「十大件」也都是政府免費為他們準備的。

「搬離老家的那天,我們都哭了。」周琴說,流下的淚水說不清是不舍還是興奮,但她心裡沒有一絲後悔,只有奔向新生活的渴望。

2017年12月28日

泉口鎮易地扶貧搬遷戶登上前往大龍的客車

(簡朝進攝)

現在,周琴在一家工廠做質檢員。在大德新區周圍,有數十家工廠,騎車上班只需要十來分鐘。她的愛人也找到了工作,兩個人的月工資加起來有4500元左右。「比以前好過多了!」周琴臉上笑意濃,「去年7月,我兒子從西南大學畢業,現在在銅仁一家公司上班。女兒在清鎮讀職校。等他們都上班了,我也就輕鬆了!」爽朗的笑聲充滿整個房間。

每天騎車上下班,周琴都要看看房屋外牆上印著的一句話: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過上好日子。她說:心裡很甜。

牟鱗海——

對以後的生活充滿信心!

牟鱗海夫婦都是小兒麻痹症患者,日子一直過得很艱辛。

他的老家在德江縣平原鄉南坪村長嶺組,距德江縣城有45公里,是地質災害易發區。按照當地政府的安排,他們村部分搬到德江縣城的安置點,部分搬到大龍大德新區,並組織了村民看房,由村民自己選擇安置點。

「幾年前,我外出打工到過大龍,知道大龍的經濟發展和交通條件都好。」牟鱗海想,既然都是搬,為什麼不搬到更好的地方去。

他得到消息時,政府組織的統一看房已經結束,他就自己坐客車到了大龍,在大德新區附近看環境、看學校、看工廠。回到德江,他立即找到鄉政府和移民辦,提出搬到大龍的申請。

「你打悔(方言:後悔)不?以後再想回來就難了。」工作人員問。

「絕不打悔,我看好大龍。」牟鱗海非常堅定。

牟鱗海的新房117平方米,三間卧室,廚房、洗手間、陽台都很方正。

2017年12月29日

沙溪鄉搬遷群眾抵達大龍新區

(任旭峰攝)

牟鱗海85歲高齡的母親徐登英指著房間里的傢具,對記者說:「這些都是政府幫我們置辦的,你說政策好不好?好得很啊!」

搬到大龍後,牟鱗海的兩個女兒就近入學,愛人在振龍錳業做保潔員,他自己在小區做了一段時間保安後,現在在學配鑰匙、修鞋的技術。

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大山,搬到發展更好的地方,開始全新的生活。牟鱗海說,他對以後的生活充滿信心。

站在大龍經濟開發區(以下簡稱大龍)大德新區公寓樓前,打開手機導航軟體,輸入德江縣,導航顯示,兩地相距301.3公里,走高速路,約需三個半小時車程。

一年前,210戶989人從德江縣舉家搬來大德新區。在這個遠離家鄉300公里的地方,他們有過歡笑、有過艱辛、有過迷茫,現在,更多的是希望。

編輯:馬吉 校對:張丹季佩佩審核:胡攀學 姚磊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玉屏 的精彩文章:

玉屏「花式烹飪」優質牧草飼養品質肉牛

TAG:微玉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