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1850--1922),浙江嘉興人。字子培,號巽齋,別號乙盫,晚號寐叟晚稱巽齋老人、東軒居士,又自號遜齋居士、癯禪、寐翁、姚埭老民、乙龕、余齋、軒、持卿、乙、李鄉農、城西睡庵老人、乙僧、乙穸、睡翁、東軒支離叟等。他博古通今,學貫中西,以「碩學通儒」蜚振中外,譽稱「中國大儒」。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以書法名世,其章草頗有新意,曾率先研習章草體並將之融入行草中,形成獨特的個性風格。但他首先是一位學者,其弟子唐文治曾說:"先生於學無所不精、囊采六經,出入百家諸子,貫天人之奧,會中西之通。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1850年生於北京,光緒六年(1880)進士。歷官刑部主事、員外郎、總理衙門章京、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校長等,曾助康有為變法,為北京強學會發起人之一,辛亥革命後居於上海。

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書學》中把沈曾植的書法列為「帖學」的殿軍人物,稱「他是個學人,雖然會寫字,專學包世臣、吳熙載一派,沒有什麼意思的;後來不知怎的,像釋子悟道般的,把書學的秘奧一旦豁然貫通了」。這與王蘧常先生在《憶沈寐叟師》中稱「先生生前先以書法為餘事,然刻意沈曾植作品經營,竭盡全力,六十四歲後始意寫字。至七十三歲去世,用力極勤,遂卓然成為大家。」 二說大同小異,同的是稱沈曾植大器晚成,不同的是一說沈中年之前「沒有什麼意思」;一說是「刻意經營,竭盡全力」。據沈曾植的生平經歷來看,王說更接近些。據沈曾植自稱晚年書畫之緣始自光緒壬寅〔53歲)辭去南洋公學監督後,重入都門時。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早歲欲仿山谷,故心與手忤,往往怒張橫決,不能得勢。」(又馬宗霍《霋岳樓筆談》)但臨池之志仍然無間矣。在未中舉之前,學書以晉唐小楷為主,因為當時江浙——帶文風鼎盛,多數士子為了中舉,多練習所謂的「館閣體」。以至於沈曾植晚年在回憶時還為「館閣體」辯護,說:「唐有經生,宋有院體,明有內閣誥敕體,明季以來有館閣書,並以工整見長,名家薄之於運算元之誚,其實名家之書,又豈出橫平堅直之外:推而上之唐碑,推而上之漢隸,亦孰有不平直者。雖六朝碑,雖諸家行草帖,何一不橫是橫、堅是豎耶?運算元指其平排無勢耳。識得筆法,便無疑己。永字八法,唐之閭閻書師語耳。作字自不能出此範圍,然豈能盡。」(見《海日樓札叢》卷八)同時,他還得筆於包世臣,取徑於鄧石如、吳讓之。沈曾植曾有詩曰:「百年欲超支吳老,八法重添歷下讀」,又雲「包張傳法太平時,晚見吳生最老師。」(見《憶沈寐受師》沈曾植《行書七言聯》)所流露的正是這一階段的學書痕迹。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之後,他又接受包世臣「備魏」可以「取晉」的觀念,取法北碑,尤嗜張裕釗的書法,並確確實實練了一陣子。這與他在光緒六年成為進士,北上就仕,開始經營收羅一些碑帖,這是他後來自謂「書學深」的開始。當然,他對待碑帖的態度未必全是藝術的眼光,有時月考證輿地、史實的目的,但對他今後書法氣質的演變有著積極的影響。即使成不了「書家之字」,尚可作「學人之字」觀,這與他「學人詩人二而為一」的主張相一致的。

王蘧常先生把沈曾植的書風演變分為兩個階段:六十歲之前「為孫隘庭臨《鄭文公碑》,絕少變化;又見為予外舅沈公仲殷寫佛經卷,當時詫為精絕者,亦不能過安吳軌轍。」(見《憶沈寐叟師》)六十歲之後,「真積力久,一旦頓悟,遂一空依傍,變化不可方物。」(同上)事實上,沈曾植學書情況比這樣複雜多多,尤其是晚年。據目前所見的作品來看,沈氏取法簡牘、唐人寫經、《二爨》、鐘太傅、索靖、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黃山谷、倪元璐、黃道周都有些痕迹,這說明他還進行各種各樣的嘗試,碑帖結合,兼容並蓄。值得注意的是1910,沈曾植在題《伊川擊壤集》、《曹恪碑》、《李澹圓先生叱牘歸耕圖卷》三跋時,純用米芾筆法,駕輕就熟,非常老到。從中可以透出兩個消息: —中沈曾植借米芾書鳳來達到「意態縱橫」的目的,他推崇黃小仲的「始艮終乾」之說從中得到了驗證;二是取法米芾正是他實現「備魏取晉」理想的絕妙高招。因為他一生的學術與人生總旨皆的魏晉風骨上。正是他從米芾那裡悟到了「八面出鋒」的用筆方法,並將米氏刷字轉化為「翻覆盤旋,沈曾植作品如游龍舞鳳,奇趣橫生」(見沙孟海《近三百年的書學》),這才是他書法的奧秘所在。

沈曾植晚年的書法,包世臣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尤其庄用筆的提按方面,而張裕釗與吳讓之的影響反而不怎麼顯著。羅振玉在916年6月5日致王國維的信中曾提及沈曾植「服贗安吳,詆毀趙之謙一事」,可與佐證。夏承燾在《天風閣學詞日記》卷二中記載:「冒鶴老嘗遇寐老曰:君筆誠奇縱矣,然不過以方筆為包安吳耳。寐老拍其肩曰:此安可為外人道。」此又一佐證。王國維有詩讚沈曾植的書法是「古意備張索,近勢雜倪黃。」作為同時代的大學者,此話切中要害。沈曾植中晚年的徘徊,正是在尋找表達「古意」的手段。既要出新,有要備復古之意。所以,他找准了以「新理異態」而著稱的黃通周與倪元潞作為師法的對象。黃潛在《花隨人聖童摭憶》中也指出了這一點。他還經常臨習一些冷僻的碑版,這與康有為《廣藝舟雙揖》中的觀點如出一轍。他常自稱「書學深而書功淺」,晚年遍臨諸碑帖算對「書功淺」的彌補。實際上,他到最後還未完全定型化,仍在探索之中。

沈曾植天資高,理想富,性格內斂,毅力堅定,「藏身巧密」背後涌動著藝術的激情。沈氏晚年隱居滬上,仕途失意,心情抑鬱,以詩書遣日。1921年,他正式在上海鬻書自給,以解生計之困,「海內外輦金求書者穿戶限焉」。目前,社會上所流傳的作品辦大多在最後幾年所書寫的:但風格上很少雷同,說明他不墨守一家,博收廣蓄的心態。他作詩主張要通「三關」,最後一關足「元嘉」。如何通「元嘉關」,他在《與金潛廬太守論評書》中提到:「但將右軍《蘭亭詩》與康氏山水詩打併一氣讀。」可見其境界是在「活六朝」,「庶兒脫落陶謝之枝梧,含咀風雅之推激。」(見《安般簃集序》)此一想法,在他書法中也有,惜未能點破。抑或是他自認為未臻此境,不便提出而已,不得而知。後來,陸維釗先生一生浸淫北碑甚深,到晚年亦有嘆識王字真諦太遲之慨。真可謂是英雄之見略同矣。沈曾植(寐叟)(1850--1922),浙江吳興人浙江嘉興人,字子培,號乙庵,號巽齋等,別號乙公,晚號寐叟,浙江嘉興人。生於詩書之家,學識廣博,為晚清學者、詩人和書法家。學識淵博,精音律史地,詩文書畫。其書初師包世臣,後工章草,參以二爨及北魏碑刻。清曾熙評其書法:「工處在拙,妙處在生,勝人處在不穩。」《七律》行書作品有「極繽紛離披存道沈曾植之美」,在書壇上佔有重要地位。

沈曾植書擅各體,尤以草書為佳。初學包世臣,復取法於鄧石如,晚年轉宗明末著名書法家黃道周、倪元璐,因而其書風始終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其書多用方筆,風格挺健峭拔,沙孟海先生評其書曰:「翻覆盤旋,如游龍舞鳳,奇趣橫生。」清末官至安徽布政使,民國時以遺老自居。

雖然我們在遺老的形象中窺出一絲保守、刻板、落伍的色彩,但是書法上,沈寐叟卻是一個相當有膽魄的創新大家,他以北碑傳統為基點,在深入到書法藝術的表現(形式表現與線條表現)的深層內容之後,沈寐叟毅然決然,在以方筆作行草書方面作出了成功的嘗試。他的方筆斬截、銳而不峭、厚而不滯,見出極強的駕馭功底。但更令人振奮的,還在於他以方筆頓挫帶動行草書的連貫意識,把具體的連貫按照頓挫間隔成一組組意的連貫,在其中,既有古代章草的某種結體意識,又有努力求空間開張的橫向宕開,更有方線條稜角、鋒尖在不斷交替過程中的勾連吻合之美,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種出眾效果都是在流暢的揮灑過程中自然呈現,而不是刻意做作而的。

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典型:作為遺老,沈寐叟深深重視清代碑學所具有的價值,他不可能跨越這個歷史的規定。但作為藝術家,他又具備本能的開拓希望,因此他努力尋求在規定下的發展空隙,從一個清代人感到迷惘的風格夾縫中走了出來。在一時間,沈寐叟的北碑行草風成為民初書壇的一面大旗。

沈寐叟以方勝,吳缶廬以圓勝;沈寐叟意在生辣,吳缶廬旨在醇厚。沈寐叟以小見大、以局部見整體;吳缶廬則從大見小、從整體到局部。兩位大家可以標誌著民初書壇上的兩種不同路數,當然是同樣有高度的路數。"昔年書法傳坤艮,置我三王二爨間。滿地殘陽看絕筆,落花如雪淚如環。"此余師兄王君蘧常題其師沈寐叟墨跡之絕句詩也。王君十餘歲由其父甲榮攜往請業,寐叟未及與之論學術,簡述書法奧訣告之,君晚歲題其真跡,為詩如此,余手錄之,今稿不復存,尚能背誦不誤。

書法一道,非限於書法而為書法也,必與其人之學問德業、事功成就、時代特徵,息息相關。尤於書法本身,窮源竟委,集其大成,自創新面,然可以前無古人,如寐叟者,所以被尊為"三百年來第一人"也。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沈曾植大師的章草作品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陳忠康博士在人大徐悲鴻藝術學院講課的摘要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