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直播問答」火了,知識的春天來了?

「直播問答」火了,知識的春天來了?

「直播問答」火了,知識的春天來了?

「你死在了哪道題目上?」「你分了多少獎金?」……2018年剛剛開始,扎堆上線的各類「直播問答」平台就一躍成為中國社會熱點。吸粉速度之快已達現象級的這類互聯網產品火爆背後,到底透露出什麼樣的信號?

網路「直播問答」已成現象級

「未開封的雪碧保質期是幾個月?」「雲南省的第二大淡水湖叫什麼名字?」「二十四節氣中排名第八的是哪個?」「1+2+3+4+……+10=?」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在南京一家媒體工作的徐先生拿著手機「埋頭苦戰」,以每10秒1題的節奏,在網上和全國各地的對手「捉對廝殺」,搶答來自知乎的包括語文、理化、動漫、數學、歷史、時尚、體育等不同領域的題目。

徐先生玩的這款微信小遊戲名叫「頭腦王者」,近期正風靡朋友圈。其規則很簡單,在線和其他玩家現場PK,每次共答五道題,以正確率和答題速度決定分數。獲勝者逐漸進階,從最初的「入門新手」「起步熟手」,可以晉陞到最高級別的「頭腦王者」,共有14個等級。進入最高級別「頭腦王者」後,玩家根據勝場累計五角星,獲勝加一顆星,失敗減一顆星。

「我玩了整整三天,打了五百多場,終於成為『頭腦王者』。」徐先生在這個最高級別中已累積到105顆星,全網排名為8821名。記者查詢後發現,目前「頭腦王者」的「世界排行榜」上,第一名來自南京,已在「頭腦王者」級累積了6291顆星,「廝殺」近16000場,勝率高達85%。

事實上,除了單純答題的「頭腦王者」外,進入2018年,包括《百萬贏家》《百萬英雄》《黃金十秒》《芝士超人》等多款「直播問答」平台走紅網路。這些產品邏輯很簡單:由真人主持人出題,用戶在線選擇,參與者需要在10秒內完成答題,只要答對全部的12道題便可瓜分5萬至300萬元不等的獎金。高額的獎金、沒有門檻的參與方式,極大地刺激著網民的「智慧神經」,每天數百萬的網民紛紛加入到這場「知識就是金錢」的戰局。

連高曉松最近也在微博上忍不住發問:「最近怎麼大家都在答題沖關搞知識競賽?知識的春天來了?」

知識變現,誘惑是知識還是金錢

去年一年來,有關知識付費的討論從未停歇。今年年初,各大衛視的跨年晚會從比拼明星變成了以演講、脫口秀為時尚的「知識跨年」,再到最近「直播問答」平台的火爆,「全民學知識」成了2018年當仁不讓的關鍵詞。

三個士「壵」念什麼?答案:zhuàng。目前中國結婚證內頁上印的是什麼花?答案:牡丹花。1799年乾隆皇帝去世,同年去世的另外一位美國總統是誰?答案:華盛頓。雖然確有人領走了百萬大獎,但這只是極少數幸運兒才會中的「彩票」,大多數人就算全部答對了12道題,通常也不過是分得幾元錢。

「最多的一次分得7元多錢的獎金,一般也就3元錢左右。」已奮戰一個星期的賈先生總共從這些平台分得了30多元紅利。畢業於南外、在省級單位上班的他向來是同事眼中的「最強大腦」,一開始是為了證明自己的知識面才參與進來,通過答題,他發現,「人的知識庫就像一個圓,你的圓周越大,未知的領域也越大。」

拿著幾十萬年薪的女「程序猿」吳女士也被自己的熱情嚇到。雖然她並不缺錢,但是靠智力賺錢的成就感讓她迷戀。上一周,她不僅和同為「程序猿」的老公廢寢忘食忙刷《百萬贏家》,甚至為了彌補兩人知識結構中的短板,天天邀請文史類的朋友到家裡一起團隊作戰。「我是從事IT行業的,本來覺得自己最擅長的就是理科,結果屢屢輸在數學題上!」昨天,她就「死」在了這樣一道題上:球池裡有5個球,其中有2個是綠色的,隨機拿兩球,其中有綠球的概率是多少?正確答案應該是70%,吳女士說答題只有10秒,等她看完題目就已經7秒了,剩下來的時間根本來不及反應。

這些全民答題節目火爆的背後,是節目方對人的慾望的精準判斷與迎合。

微信名為「江月」的玩家認為,大家都在曬「頭腦王者」戰績,其實和之前朋友圈曬步數、曬「跳一跳」是一回事兒。「朋友圈一直隱隱存在『暗戰』,很多好勝心強的朋友,看到好友的星超過自己了,馬上會殺上幾局,再反超對方。」

梁先生在「刷」了兩個星期「跳一跳」後,果斷捨棄,轉而在「頭腦王者」中PK升級。「這是草根版的『最強大腦』,不需要經過層層選拔,打開手機就能參加,能夠成為『頭腦王者』的,也並不都是學霸和天才。」這是梁先生歸納出的「頭腦王者」走紅的主要原因。

玩遊戲沒營養,火「知識」總是好事。70後玩家劉海認為,在互聯網平台,人人都可以當「先生」,原先金字塔式的人才結構扁平化,反映了民眾整體素質的提升。

知識學習還需系統性

這一現象級產品的火爆,在讓人們贏得更多知識儲備的同時,也引來了各界擔憂。

「江月」提到,在「頭腦王者」上的歷練,會讓人認清自己知識結構的短板,但這種碎片化的反覆「刷題」對自己幫助並不大。「比如我自己就特別不擅長動漫、理化方面的題目,做錯的題,下次還會再錯,即便憑著記憶蒙對了,題中的知識點也沒有真正掌握!」

好勝心強的吳女士開始在答題的時候使用「作弊神器」,通過大數據分析快速給出標準答案。她自己也承認,「這已經背離了比賽初衷,只是想贏,最終並不能開闊自己的知識視野。」

粉絲的極速增長,也催生很多「金主」湧入這個市場,讓知識問答變了味。點開題目,開始遇見各種植入廣告,而被選中題目的出題人將獲得500元的誘惑,也讓題庫走向奇葩、冷知識的極端。甚至出現了錯誤的標準答案,在「肉夾饃是哪裡的特產」問答中,系統答案竟然是江蘇,因此淘汰了200多萬選擇陝西的選手。

針對目前火爆網路的直播答題,省社科院社會學博士後夢婷認為,這種知識PK參與門檻低,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增強了知識的趣味性和參與性,讓一些知識更加普及化,但這並不表示知識的春天就來了。「我們不反對知識的娛樂化,但更應強調知識學習的靜心、深入、勤奮,鼓勵真正的興趣和持久的鑽研,知識還需要系統化的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糖與酒精殺傷力竟相當?糖比你想的還可怕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