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大寒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大寒

大寒左河水

蠟樹銀山炫皎光,朔風獨嘯靜三江。

老農猶喜高天雪,況有來年麥果香。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接下來就是明年的立春了。

所以這篇文章也是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這個歷時一年的連載系列最後一篇,終於可以長出一口氣了,晚點我會發一篇總結,把所有的節氣,嗯,還有所有的美食都匯總在一起。

每年公曆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即為大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中國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均按照季節活動,因此它們規律性的行動,被看作區分時令節氣的重要標誌。中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雖然這個聽上去似乎沒有什麼道理。而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孩童們可以盡情在河上溜冰。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是,大寒出現的花信風候為「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生於江南一帶)」。亦可作為判斷大寒的重要標誌。

回次媯川大寒(宋鄭獬)

地風如狂兕,來自黑山旁。坤維欲傾動,冷日青無光。

飛沙擊我面,積雪沾我裳。豈無玉壺酒,飲之冰滿腸。

鳥獸不留跡,我行安可當。雲中本漢土,幾年非我疆。

元氣遂隳裂,老陰獨盛強。東日拂滄海,此地埋寒霜。

況在窮臘後,墮指乃為常。安得天子澤,浩蕩漸窮荒。

掃去妖氛俗,沐以楚蘭湯。東風十萬家,畫樓春日長。

草踏錦靴緣,花入羅衣香。行人卷雙袖,長歌歸故鄉。

大寒節氣,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周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時,常出現大範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當東經80度以西為長波脊,東亞為沿海大槽,我國受西北風氣流控制及不斷補充的冷空氣影響便會出現持續低溫。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近代氣象觀測記錄雖然表明,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同時,對於中國絕大多數地區而言,小寒、大寒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所以如果遇到充沛的降雪便會對第二年的農業產生極為有利的影響,所謂瑞雪兆豐年,就是這個意思。

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而且,更重要的是到了這個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餚,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村居苦寒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

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褐裘覆絁被,坐卧有餘溫。

倖免飢凍苦,又無壟畝勤。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

基於農耕文明的傳統生活習慣,大寒節氣的風俗同樣強烈的體現了這一特質。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餚,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春節有時也處於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鬆的節氣。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

元沙院宋曾鞏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盡層軒未厭勞。

際海煙雲常慘淡,大寒松竹更蕭騷。

經台日永銷香篆,談席風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從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因為大寒與立春相交接,講究的人家在飲食上也順應季節的變化。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比如嶺南民間就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禦寒滋補功效。

冬三月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此時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當緩慢的時候,所以此時應該早睡晚起,不要輕易擾動陽氣,凡事不要過度操勞,要使神志深藏於內,避免急躁發怒。大寒的養生,要著眼於「藏」。歷朝歷代的典籍文獻中對此也多有記載。

《靈樞·本神》曰:「智者之養神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呂氏春秋·盡數》提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聖人察陰陽之宜,辯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壽長焉」。

晚登虔州即事寄李侍御唐耿湋

章溪與貢水,何事會波瀾。萬里歸人少,孤舟行路難。

春光浮曲浪,暮色隔連灘。花發從南早,江流向北寬。

故交參盛府,新角聳危冠。楚劍期終割,隋珠惜未彈。

酒醒愁轉極,別遠淚初干。願保喬松質,青青過大寒。

今天是大寒,也是農曆臘月二十四,再過幾天就是臘八了,那就提前熬一鍋臘八粥吧。

臘八粥作為中國民間流傳甚廣的滋補佳品,關於它的起源,也是存在了各種版本。其中接受程度最高的應該是佛教寺廟中用來供奉菩薩的——十八種乾果象徵著十八羅漢。佛教中臘八粥的故事來自於牧羊女以乳糜供養釋迦摩尼的典故,後來中國的佛教弟子乃起而效之,於每年農曆臘月初八這一天,以五穀及諸果物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相沿至今,此習俗漸漸廣傳至民間,一般人家也大多要在這一天煮食臘八粥,成為民間風俗之一。

根據《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開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而清代營養學家曹燕山在他所撰的《粥譜》中,對臘八粥的健身營養功能講得更加詳盡清楚。臘八粥調理營養,易於吸收,是「食療」佳品,有和胃、補脾、養心、清肺、益腎、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這些已都被現代醫學所證實。

到了今天,臘八粥的做法可以說是多樣而又簡便。

主料以米類和豆類為主,輔料可以可以搭配各色果脯,乾果,當然冰糖也是必不可少的。現代人更加關注健康,所以各種粗糧雜糧可以均勻搭配,加上現在越來越便捷的溝通交流,各色舶來品也紛紛加入到臘八粥的食譜中,諸如藍莓干,櫻桃干,椰棗,蔓越莓干,土耳其杏乾等等,為這一傳統食品平添了幾分異國特色。

至於怎麼煮,咱們不是還有電飯鍋這個廚房神器嘛?

如果一定要採用最傳統的砂鍋粥,那就是一件比較耗費心力的功夫了,因為要不停的攪拌,免得糊底。自然,這樣熬出來的粥,味道也應該格外香甜吧。

大寒吟宋邵雍

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

階前凍銀床,檐頭冰鍾乳。

清日無光輝,烈風正號怒。

人口各有舌,言語不能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溪虎堂 的精彩文章: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小寒

TAG:深溪虎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