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幫助孩子同時也幫助自己養成一個好習慣

幫助孩子同時也幫助自己養成一個好習慣

想讓孩子經常看書,而家長卻吃完晚飯就打開電視;想讓孩子遠離網遊,而家長卻經常抱著手機聚精會神;想讓孩子按時作息,而家長卻總是酩酊大醉半夜回家。這樣的家長朋友想給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我看也是想瞎了心了,我們一直堅持的一個觀點就是家長做什麼給孩子看,要比說什麼給孩子聽重要一萬倍。所以,要給孩子養成好習慣,最好的辦法就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和孩子一起進步,讓孩子為自己的父母自豪。那麼如何跟孩子一起養成一個好習慣呢?

暢銷書《如何改變習慣》的作者、高效學習者斯科特·揚(Soctt Young),曾用1年的時間學完麻省理工學院4年制的計算機科學課程。在他認為,要想養成一個好習慣,一開始的30天是最困難的,但只要撐過去,就代表你已經完成了養成這個習慣的95%以上的工作。他總結了3個培養好習慣的經驗,我們結合家庭教育來幫助大家解讀一下。

第一,寫下計劃,做出承諾

當你習慣遵守對自己的承諾後,改變習慣就成為你的一個技能,之後要養成其他習慣就會變得非常容易。他建議,養成新習慣前最好寫一份聲明書,裡面要列出計劃的內容、實施時間段、以及為保證計劃成功你需要遵守的規定(通常不超過三條)。斯科特·揚認為,一個月最好只改變一個習慣,因為意志力有限,同時進行兩到三個,大多都會失敗。

家長和孩子可以共同寫下「軍令狀」,可以是晨練或者早讀,互相監督,如果一方不能達成目標,就要損失某些利益;如果達成目標,可以設定一個長途旅行之類的預期獎勵。但是切忌不要一次性想要改變太多現狀,一次定一個目標就好,貪多嚼不爛是常理。

第二,把30天分成5個階段

斯科特·揚把30天分成了五種階段,並提醒了在各個階段可能會遭遇到的困難。首先是,全速起跑期(前3天),這個時候要注意不要一下子就把幹勁用光;然後是,疲憊放緩期(4-10天),這是大部分人最常放棄的時間點,原因可能是在第一階段就把幹勁花光了,或是制定的目標太大,可以考慮將大的目標分解為幾個30天計劃;接著是過渡期(第二、三周),這個時候你有點習慣新的習慣了,容易誤以為自己已經養成了新習慣而放棄,這時你需要建立一些提醒機制;之後是顛簸期(第二、三周里的某段時間),這時出乎你意料之外的安排會出現,比如朋友約你玩,或者臨時加班,你可能就會中斷習慣;最後是穩定期(第四周),這時要注意,如果一不小心失敗,你還是得從0開始做起。

按照這個階段劃分,家長要注意主導每天堅持活動的節奏和強度,如果是每天背單詞之類的學習型任務,注意在前三天不要讓孩子太投入,以免用力過猛產生厭學情緒。遇到突發事件有可能打斷目標任務時,要想出變通的辦法,引導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堅持完成任務上,確保不要前功盡棄,要避免突發事件發生的最好辦法就是提前周密謀劃。

第三,簡潔而靈活的計劃是成功的根本

斯科特·揚提醒人們在制定計劃時,要特別注意:簡潔性,「制定計劃的黃金準則就是極簡,規則愈少遵守起來愈簡單」;靈活性,「過於僵化,太苛刻的計劃通常很難完成,過於靈活,習慣就很難堅持。需要找出平衡點」。

比如說要堅持晨練,別一上來就規定必須跑多少公里做多少俯卧撐仰卧起坐,能堅持早起活動就好,後面逐漸增加活動內容。我們的目的是先養成習慣,持之以恆是最重要的。

敢不敢做個勇敢的父母?跟孩子一起挑戰一下家族的毅力呢?其實也不是非要養成什麼,能戒掉某個壞習慣也是一種收穫,比如吸煙、酗酒、打手游。如果想要改變孩子,就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吧!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寫下自己的新年好習慣養成宣言,我們一起互相見證、互相督促,在新一年成就一個更加優秀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知匯合 的精彩文章:

看看您家在幾層?

TAG:行知匯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