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學家公布研究新發現:嚴重牙齦疾病 可能會導致胰腺癌

科學家公布研究新發現:嚴重牙齦疾病 可能會導致胰腺癌

據英國《太陽報》1月18日報道,最近科學家公布了兩項大型研究的結論,這兩項研究發現,嚴重的牙齦疾病可能會導致一種最致命類型的癌症。研究人員發現,會引發牙周炎的細菌,在胰腺癌的發病中扮演一定角色。而這種細菌,其實是通過刷牙就可以殺滅的。相信這兩項研究的公布,應該能夠給人們敲響警鐘,讓人們更有刷牙的動力。

科學家們宣稱,這是首個證據證明細菌能從口腔中傳播到身體的其他部分,並引發腫瘤。胰腺癌以惡性程度高、倖存率低而為人所知,而這一新發現也帶來了新的希望,以後對胰腺癌的篩查可能會出現更實惠方式。

獲得這一重大發現的是芬蘭研究人員,這一重大發現也讓現在被證明跟牙齦疾病相關聯的癌症種類的名單繼續增加。近年來一系列研究反覆指出這一可避免的牙齦疾病跟乳腺癌之間存在強烈的關聯。多個其他科學實驗已經表明,牙齦疾病可能會增加肺癌、膽囊癌、咽喉癌以及黑素瘤的風險。

及時除去牙菌斑,可能預防癌症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來自7萬名成人的數據,獲得了這一發現,這也被認為是同類研究中的首個。研究人員發現牙周炎和癌症死亡率這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關聯,而最大的關聯則是跟胰腺癌這種癌症。

這項研究由蒂莫·索爾薩教授帶頭開展,研究報告發表在《國際癌症雜誌》上。牙周炎是牙齦疾病的最終階段,早期可以通過消除牙菌斑來預防。牙周炎可能會導致牙齒的喪失。索爾薩教授說:「這些研究首次說明,牙齦疾病潛在的中央病原菌的毒性因素能夠從口腔傳播到身體的其他部分。」索爾薩教授說,這「很可能與細菌協力,參與跟癌症相關的組織破壞的中樞性機制」。

引發牙周炎的細菌會影響癌症

另外一項研究則發現,引發牙周炎的細菌齒垢密螺旋體可能會對癌症的發病產生影響。研究人員注意到,來自這種細菌的一種為其繁殖提供條件的酶,同樣也存在於胃腸道惡性腫瘤中。這種酶能幫助癌症細胞攻擊健康組織,並且傳播到全身,這讓癌症細胞變得更加致命。

免疫系統能幫助發現和殺死人體內的癌細胞,但是這種酶被發現還會降低免疫系統的有效性。這些發現被發表在《英國癌症雜誌》上。

有關胰腺癌的事實

在英國,每年多大約1萬人被診斷患上胰腺癌,但這一數據在美國則是英國的五倍高。醫生們把這種病症稱作是「披著羊皮的狼」,因為它的癥狀,包括背部疼痛、黃疸和體重減輕經常會被誤認為是消化不良、胃酸迴流或腰肌勞損。

在早期階段,胰腺癌的狀況通常不明確,這使得很多患者起初不會重視,而是直到北部開始疼痛或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後才去就醫尋求醫生的建議。如果這種癌症可以足夠早的被發現,進行手術治療,那麼多達四分之一的患者都可以生存五年。而目前的統計數據是患者能生存五年的幾率只有9%。但是如果這種病症擴散到了附近的組織,則情況會變得非常糟糕,很多患者甚至不能熬過六個月的時間。在最晚期的階段,患者的存活時間可能只有兩個月那麼短。

英國胰腺癌基因會的研究負責人立安娜·雷諾茲說:「被診斷患上胰腺癌的患者中,不到7%的人能存活五年以上,我們對於到底是什麼引發了這種疾病仍然沒有足夠的了解,所以這方面的研究是至關重要的。然而,發表在《國際癌症雜誌》上的這一大型研究識別出牙周炎跟這種癌症之間存在這潛在的關聯,我們還不能確定地說它就是胰腺癌的一種致病原因,因為我們不知道參與這項研究的受試者是不是煙民。」

雷諾茲補充說:「據估計,在所有的胰腺癌病例中,有多達近三分之一是由抽煙引發的,所以在不知道這項研究的受試者是不是有抽煙習慣的情況下,我們不能確定他們患上胰腺癌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

網友評論

牙齦疾病可能引發癌症的研究報道後,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不少網友還留言評論。一名來自英國福克斯通的網友說:「我被真驚了,我的母親在只有21歲的時候就因為膿漏拔掉了所有的牙齒,她58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原因就是患了胰腺癌。她年輕的時候不抽煙不喝酒,飲食也挺健康。這真讓人擔憂。」

巴西的一名網友說:「永遠不要忘了刷牙的時候徹底清潔牙齒和牙齦。這麼簡單的做法可能發揮很大的作用。不要過度地花費心思去美白牙齒,保護牙齒和牙齦才是更重要的。每兩周把牙刷泡在檸檬原汁里幾小時。然後還要記得每三個月要更換一次牙刷。」城市信報編譯 曹麗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胰腺癌 的精彩文章:

出現哪些情況高度懷疑胰腺癌要儘早去看醫生?

TAG:胰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