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激發和引導孩子的求知慾——糾正孩子厭學的壞習慣

激發和引導孩子的求知慾——糾正孩子厭學的壞習慣

微信號:shijinsem

關注

2018 / 1

17

每日動腦

半部《包公案》(打一字)

(答案見文末)

本文字數:2115

閱讀時間:7分鐘

家庭教育|生活百科|人生感悟

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千萬不可盲目地和別人的孩子比,以人家孩子之長,比自己孩子之短,這樣只能越比越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哪家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充滿希望。當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時,父母們愁眉不展,坐立不安,嘮叨不停,甚至大打出手。這種打罵不僅不能使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還會把他們的學習興趣也一併打跑。

【實例分析】

我們經常會聽到父母說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就是對玩感興趣,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對待學習就像看電視、玩遊戲那樣投入呢?

北屋裡又傳出了小明媽媽嚴厲的斥責聲:「每次給你開家長會,我都抬不起頭來,門門功課都倒數,這麼大了也不知道進步。你就不能爭口氣,努努力?就對玩感興趣,寫個作業就跟受刑似的。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

挨批多時的小明大聲叫著:「誰說我沒努力,我一看書就頭疼,你讓我怎麼辦?」

吵鬧聲延續了一個多鐘頭,可這一個多鐘頭又能給小明多大幫助呢?

父母應幫助孩子找出對學習沒有興趣的原因。

有的孩子由於某一點知識沒弄懂又沒能及時補上,使得後學的知識銜接不上形成夾生飯,成績越來越差。孩子就是想上進,想努力,可由於知識漏洞太多,他們已無從下手。

還有的孩子從小被套上沉重的學習枷鎖,天天學校學完,回家還得學,學英語、學美術、學樂器、學電腦、學游泳、天真、活潑、好動的天性被扼殺了,他們被迫地學著,學得好累好苦,以致他們對學習產生了恐懼感、厭惡感,對學習已完全喪失了興趣。

父母應把看管式教育改變為誘導式教育,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因材施教,千萬不可盲目地和別人家的孩子比,以人家孩子之長,比自己孩子之短,這樣只能越比越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時,要知道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首先要掌握教科書上的基礎知識,根據孩子的精力和興趣再適當增加一些課外的學習。否則,一味地指責、打罵,粗暴地強迫孩子學習,只能使孩子心灰意冷,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可能會扼殺一個天才。

因此,一定要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把學習當成趣事。希望孩子學習好,打罵以及物質獎勵都不是好辦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才是最關鍵的。

【糾正方法】

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父母可參考以下做法。

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學習計劃和目標。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幫孩子制訂出可行的學習計劃、學習目標。目標不要太高,以孩子努力即能達到為佳。

為什麼有的孩子得了第二名還不滿意?因為他們有實力去爭第一。

為什麼有的孩子得了90分就高興不已?因為他們自身素質與第一名同學有一定差距,這個分數已是他努力的最佳結果。

父母要做的是制訂出可行性計劃,讓每個孩子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激發和引導孩子的求知慾,從幼兒抓起。

孩子在3到5歲時特別愛問「為什麼」「這是怎麼回事?」面對孩子千奇百怪的問題,有的父母被問得張口結舌,有的則會不耐煩,不願意被孩子纏得沒完沒了。

其實這些問題恰恰是孩子求知的萌芽,父母面對孩子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應該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孩子解釋,引導孩子看看《十萬個為什麼》,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讓孩子對一些物理現象有感性的認識。

如果孩子沒有問題,父母還要主動給孩子講,不要以為孩子小,聽不懂,其實在他們似懂非懂的時候,也能了解許多知識。

多鼓勵,少指責。

曾有一位父母讓自己2歲半的孩子學畫畫,原意是培養孩子的興趣,可當父母看到孩子把小鳥畫成了個大黑疙瘩時,就忍不住說孩子「太笨了!畫的是什麼呀?」

父母這樣的態度對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肯定有很大打擊,因為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第一個權威的評價者,他們特別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可是父母們往往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經常毫不負責任地、輕而易舉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當孩子做得好時,應適時表揚;可當孩子做得不好時,要先發現孩子有創造性的一面,然後再鼓勵他們。當他們的點滴進步被大家認可時,他們會倍感自豪。

「媽媽相信你」、「這次雖然還是沒能得滿分,但媽媽欣喜地發現你的計算有了進步,這是你努力的結果。來,坐下來,媽媽幫你看看這次問題主要在哪。」這種溫和的態度和鼓勵的話語,能激勵孩子的自信心,他們會自覺地為達到新的目標而努力。

幫助孩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對於因感到學習困難而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孩子,父母要耐心地幫助孩子找到困難的原因,幫助孩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有的孩子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課後不會做作業,往往會受到父母的訓斥,甚至打罵,這樣必然會形成惡性循環。

對學習困難的孩子,父母在無奈之餘可以找心理醫生檢查評定孩子的學習能力,發現孩子的問題所在,用科學的方法來矯治。

要知道孩子的心理發展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定要遵循兒童年齡特徵和心理發展的規律,切不可操之過急,拔苗助長。否則,適得其反,反而會貽誤孩子的發展。

平時多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

這不單單是幾句叮囑的話語,更重要的是落實在行動中,了解孩子的作業情況,及時幫他查漏補缺。

多與孩子交談。

父母要多與孩子談興趣愛好,談學校班中發生的趣事,談對某一現象的看法,從而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只有感情相融,才能和孩子思想相通,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從而縮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父母的教導才能被孩子接受。

科學選擇課外學習項目。

孩子的課外學習是豐富自己的一條渠道,但父母應注意,幫孩子選擇的學習項目要與孩子的興趣愛好相吻合。另外,項目數量應量力而行,做到既有利於孩子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訓練,又有助於孩子的課堂學習,而不能成為孩子的負擔。

讓孩子產生「飢餓感」。

讓孩子從各種參考書、各種培訓班中解脫出來,使之自覺感到對知識的渴求。例如,通過孩子喜愛的課外活動使他們感到自己知識上的欠缺,從而產生學習的需要。

創設學習環境,與孩子一起學習。

如果父母愛學習,常談學習的重要性,或者常給孩子買有益的書籍,也會提高孩子的學習熱情,從而促使他對學習產生興趣。

編輯 | 文進

圖 | 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生活節節高 的精彩文章:

「不聽話」就是壞孩子嗎?看完這篇文章你就不這麼想了

TAG:家庭生活節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