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勝這個地方僅39.1平方公里,卻分布著7處古代遺址

武勝這個地方僅39.1平方公里,卻分布著7處古代遺址

清平鎮,位於武勝縣西南,東與嘉陵江相濱,西與重慶市合川區燕窩鎮接壤,南與合川區古樓鎮為鄰,北與本縣中心鎮、新學鄉相接,幅員面積39.1平方公里。就在這39.1平方公里的沿江一線,分布著東周、秦、漢至唐宋的古代遺址7處,其中,古聚落生活遺址3處,古窯址4處。

像武勝縣清平鎮這樣一個古人類活動相對集中、古文化遺址多且密集的鄉鎮,在廣安市境域內亦屬罕見。

考古學概念中的遺址,是指人類活動的遺迹,既包括人類為不同用途所營建的建築群體,也包括人類對自然環境利用和加工而遺留的一些場所。遺址的特點表現為不完整的殘存物,具有一定的區域範圍,很多史前遺址、遠古遺址多深埋地表以下。

埋藏地下的遺址的發現多與人類活動有關,如農業生產、建築工地施工等;很多古代遺址屬於探險發現。古代城市、古代建築遺址多為殘垣斷壁,各種生活用品表現為殘破和不完整,但可以通過考古和人類學研究尋找人類生活軌跡。遺址為文物,屬於文化古迹,因而在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工作中備受重視。

古聚落生活遺址

叉叉土遺址。

叉叉土東周至漢遺址,在清平鎮觀橋村1組,地處嘉陵江西岸一級台地上,分布面積約12000平方米。遺址區表面距嘉陵江水面約20米,東、北側邊緣下均為嘉陵江漫灘,西部有清平鎮街道由北至南穿越,南側下方為吳家溪溝。

該遺址文化層厚1.2米左右,遺址內有大量陶片、瓷器殘件等暴露於地表,遺址中部雨水沖刷暴露青石牆基遺迹。在遺址地層及地表採集有部分標本。年代從戰國至南宋,其中第2層為宋代文化堆積,第3層為唐代文化堆積,第4層為戰國至秦漢時期文化堆積。

吳家壩漢至唐宋遺址,也位於清平鎮觀橋村1組,地處嘉陵江西岸一級台地上,分布面積100000平方米(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200米)。文化層厚1.1米左右,遺址範圍內有大量陶片(包括瓦當)及白瓷、青瓷、醬釉瓷器皿(碗、盞等)殘片等暴露於地表。在遺址中部耕地中,發現有少量漢磚被村民用作地界標誌物;在遺址北部邊緣,發現大量青色條石。

在遺址地層及地表採集有部分標本。年代初斷為漢至唐宋時期,其中第3、4、5、6文化層為唐宋至明清時期文化堆積,第7層為漢代文化堆積。

耿家溪口秦漢遺址,也在清平鎮觀橋村1組。遺址地處嘉陵江西岸一級階地,分布面積約15000平方米(南北長150米,東西寬100米)。遺址地層可分5層,其間夾雜大量夾砂紅、褐、灰色陶片、陶粒及炭屑,厚約30厘米;5層下為黃色生土。在遺址地層中採集有部分標本。

古窯址

窯田窯址廢棄物品堆積層。

白沙嘴宋元窯址,位於清平鎮南溪村2組冉家壩東部,現存部分紅燒土堆積層,堆積層中有青灰色小方磚出露,另有稍厚的紅色殘磚(厚8厘米以上)出露。紅燒土堆積層剖面略呈半圓形(上平下弧),頂端距地表約50厘米,厚10至115厘米,分布寬度約5.5米,建築於細砂土之上。在窯址附近採集有少量標本。該窯址暫命名為白沙嘴窯址,年代初斷為宋元時期,面積約100平方米。

窯灣東漢窯址,在清平鎮銅鼓村5組,地處嘉陵江西岸江邊三級階地,分布面積1000平方米,多處發現紅燒土,殘留窯爐。暴露部分文化層立面寬3.6米、高1.2米,距地表1.5米;出土漢花紋磚標本,殘長35厘米、寬22厘米、厚11.5厘米,榫頭寬6.5厘米。四周發現生活遺迹,暴露地表有石磨盤、石碾子、瓷片、缸片等標本。

瓦窯梁子窯址,在冉家壩東邊之糖坊嘴,已大面積垮塌,但窯室位置仍可辨,同時在窯室兩側有大量紅色及青灰色陶磚出露,其間夾雜有青花瓷殘片(碗底、碗口沿等)、粗瓷殘片(罐底等)及灰色陶瓦碎片,年代初斷為明代,面積100平方米。

窯田宋至明清窯址,在清平鎮銅鼓村3組,整體分布範圍約2000平方米。窯址有兩處,東邊瓷窯,西邊瓦窯,相距35米。瓷窯遺存有廢棄物品堆積層和爐壁一側,廢棄物品堆積層有大量瓷片、缸片,爐壁距地表0.40米,暴露地面文化層1米,壁寬0.09—0.11米,文化層為紅燒土。瓦窯Y2距地表1.4米,暴露地面文化層0.52米,遺留有少許灰陶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武勝 的精彩文章:

白蓮教軍攻入定遠縣

TAG:i武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