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養生:僧侶們長壽的秘籍都在這裡!

佛教養生:僧侶們長壽的秘籍都在這裡!

佛家雖不執著於身,但視身為道本。佛家養生,注重以修行來達到靈肉的升華解脫,完成人格的清凈圓滿,促成生活的和諧自在,成就心靈的安詳明慧,擁有人生的福樂功德。從出世法而言是「修道」,從入世法而言即「養生」。

鑒於今人樂於養生的方法技術而不究心性妙理,應重點放在修心養性之道,並教以相應的煉養法門。

慈悲喜舍,利樂同事

予人快樂曰「慈」,拔人出世曰「悲」,這是佛家的基本精神所在,也是生命價值的體現。「慈悲為懷」與儒家「仁者壽」相通。

慈悲者心平氣和,心安理得,能與人與物和諧相處,使態身心處於極佳狀,自能促人長壽。

佛教認為

多嗔傷肝,多淫傷腎

多食傷脾胃,憂思傷脾

憤怒傷肝,勞慮傷神

故求長壽無病,常強肉身

欲強肉身,當調伏精氣神

但空口言戒,無益於事

必求開慧,方不為所愚

欲求開慧,必先求定

欲求得定,必學靜坐

佛教追求解脫,不追求長壽

可是偏偏向佛的僧侶、居士多高壽

這些僧侶、居士的養生之道

正是契合了佛教的養生之法

慈悲為懷,以善立世

佛家倡導「慈悲為懷,普渡眾生」

即以悲憫之心來善待眾生

素食淡茶,清火降噪

素食是我國漢傳佛教飲食文化的核心內容

而飲茶則有清火、解毒、抗癌

消炎、止渴、利尿等作用

僧侶居士不食葷腥、不飲烈酒

則能清凈身心、排毒養顏,自然養生延壽

農禪並舉,晨鐘暮鼓

禪宗認為

僧侶們在禮佛、坐禪之餘

參加農林勞動和日常勞作

不僅有利於身心健康

還能使佛法、世法相融合

僧侶居士們的生活往往都很有規律

晨作暮息

生活高度規律化也是長壽的根本之一

身心和諧,與天共息

佛家講求「和」

僧侶們往往居住在山清水秀

空氣清新的深山裡

日日夜夜呼吸著大自然的新鮮空氣

飲用著甘甜的山泉水

食用著農家自種的果蔬

在這樣的環境里

僧侶們的身心都得到了凈化

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達到了與天地間的和諧

能否健康、長壽

與人類所處的自然環境和

社會條件是密切相關的

但佛教更強調人自身的

思想行為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佛教徒的大量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

因此,要想健康長壽

不妨學習一下僧侶居士的佛教養生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信 的精彩文章:

學佛修行不是時尚,只有安住內心踏實精進才是正途!

TAG:佛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