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已經開始「囤積年貨」了,是習俗還是陋習?

已經開始「囤積年貨」了,是習俗還是陋習?

距離春節還有一個月,濟南市民已經被濃濃年味包圍。記者在多家超市發現,「年貨大街」已經開始或即將開街。相比往年,今年的實體零售商早早就開始布局年貨促銷,而且檔期都有一定程度延長。市民王女士和愛人正商量著備年貨,她說:感覺今年採購年貨比去年早了不少,還沒進臘月就開始促銷了。「搶購年貨」已經開始上演。

(1月17日《濟南日報》)

距離春節還有一月的,濟南「年貨大集」就已經開始熱鬧起來。同樣熱鬧的還不僅是濟南的「年貨大集」,翻閱了一些地方媒體電子版發現「已經開始囤積年貨了」是很多媒體的報道,在浙江,在江蘇,在上海,在雲南,各地都是「囤積年貨」的火爆場景。

「囤積年貨」從一個層面上來看,是經濟發展的縮影,說明百姓手裡有錢了,說明百姓豐衣足食了,說明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了。「囤積年貨」是沿襲下來的一種習俗。一到春節,大傢伙都會用「囤積年貨」方式表達喜悅之情。官員如此,商人如此,百姓也如此。老人如此,中年人如此,青年人也如此。似乎,「囤積年貨」才能感受到「年越來越近了」。

「囤積年貨」,在一定歷史時期,在一定時代空間,具有現實意義。商品奇缺年代,衣食有憂時代,人們一年到頭都是「清湯寡水」,過著艱苦生活,平時吃不上肉,平時吃不上美味,也只有到了過年才能打打牙祭。而且,那個時代,商品稀缺,如果不囤積,到了年關可能「拿著錢也買不到商品」。

所以說,在一定歷史時期,「囤積年貨」有其合理性。但是,如今這個商品豐富的時代,這個購物便捷的時代,還是沿襲「囤積年貨」的習俗,則有點教條的意思了,不是理智的做法。

大包小包的往家裡抗,大包小包的往家裡買,家裡的倉庫里,已經堆積如山。對於煙酒這樣的商品來說還好些,畢竟這些商品可以保存很長時間,即使春節期間用不完,也不會浪費,還可以慢慢使用。但是,對於一些存在保質期的商品來說,很可能就是一種浪費。

每年春節一過,市民就開始犯愁:這麼多食品、飲料堆在倉庫里怎麼辦?一些地方會組織市民將「吃不了的年貨」贈送給困難群眾,比如將家裡的雞鴨魚肉、臘肉、香腸等等進行捐贈。這固然是愛心呈現,也杜絕了資源浪費。問題是,「囤積年貨」已經沒有必要。無論從「食品新鮮」的需求,還是從「飲食健康」的角度,大批「囤積年貨」都是不需要的事情了。

已經開始「囤積年貨」了,是習俗還是陋習?「囤積年貨」的春節習俗也該變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與鵬有約 的精彩文章:

「計程車超市」,要在監管視線之內奔跑

TAG:與鵬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