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化龍拳的歷史溯源

一、化龍拳的歷史溯源

(一)化龍拳的歷史朔源

化龍拳法源於阿拉伯滿克城,這一沙漠中的城市雖然以真主賜給的潺潺泉水(???????)得以存活,但要解決生活的基本需求的物資還要以駱駝隊商到葉門、敘利亞、波斯等附近鄰國經商。在經商時當遇到攔路搶劫的盜匪時還需以武力對付。因此源於古來氏民族的天方武術,應需應時而生,形成了以空手的制敵術——形成天方神拳等,和「天方新月刀」槍、棍、棒等武術等。

就在這一時期公元七世紀先知穆罕默德(平安吉慶在他上!)走出了希拉山洞,帶著天啟,帶著徹悟和使命光揚了伊斯蘭。同時東方中國唐太宗吸取了隋朝在農民起義中滅亡的歷史教訓,內輕徭賦稅收,發展經濟、商業、農業、手工、工藝,對外開放招引外商和吸引人才,故在回回和其他伊斯蘭民族中都有一個傳述即「唐王三千換八百」的故事,這就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此時大唐臣民也在經濟發展中,心靈直接的感受了生命理想,他們擁抱了世界。流傳出和傳統不同的一些說法,如:「佛不在西不在東,非石雕非泥塑,佛在人心」。這就使唐代的封建文化史揭開了劃時代的新篇章,同時,在唐高宗永徽二年(即希吉拉歷31年1月2日,即公元651年8月25日),阿拉伯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派遣的特使來到長安,進了大明宮,親自覲見了唐高宗,陳述了伊斯蘭文化的大義,介紹了天方國的風土人情、信仰的宗教——伊斯蘭,使天方文化開始引入和融入了中國,中國文化就增添了一個新品種——「中國伊斯蘭文化」。

從此在中國主體的儒、道主體文化中,就有了伊斯蘭文化,從此就有了以中國文化和中國的佛教和道教的話語契合、融入、注釋的天方教的中國伊斯蘭並從此形成了傳統,這也就是形成了本土化的正統派哈乃裴學派的伊斯蘭傳統。這樣,天方武術也隨著進入中國,又隨著絲綢之路,唐王就設立了「提舉市舶司」、「以優待遠人通遠物」,尤其對商人非常優待,經常付給超過其價值的金錢,並且對其中具有天方武功拳法者還授以「郎將」、懷化將軍、懷德將軍等官職。

因此,伊斯蘭信仰和天方武功也隨著駱駝商隊進入新疆戈壁,直到甘肅、靈州、蘭州、六盤山、肅關、古城(今日固原)後又到了長安(今西安),隨著通商,全國各地都傳入了天方武術,形成一派民間習武的繁盛景象。到了貞元十四年(公曆789年),中阿的交往交流增多,阿拉伯使節來華達37次之多。來華的商人也大舉增加,來華貿易的商人也開始在中國安家落戶,這些商人在和中國人民的交流中傳揚了伊斯蘭教的同時也就把「天方拳法」傳入了中國。

當時的武術被稱為番拳、番刀、番拳功,這些武術也都隨著在修建清真寺的同時傳承堅持了伊斯蘭信仰傳統的人們中間流傳,形成了「商人的信仰」河「商人的拳術」。在穆斯林與中國各民族共同的後裔中就默默地從祖輩上傳承了這種拳術武功,形成了與中國古拳、周家拳(又稱周文王十三太子拳)相融合的天子拳法、太子拳法、大食拳法、星月棍、新月拳等。形成了東方武術與天方武功相融合的局面,許多祖傳拳法武術都在穆斯林內部默默的傳承,經過一代一代的繼承和發揚,形成了更多的拳法武術。

到唐太宗五年(約公元851年)的時候,阿拉伯商人蘇萊曼在廣州番坊傳出的「廣府拳」、「掌教拳」、還有一些商人傳出了「葛思爸爸拳」、「懷聖寺拳法」、「清凈功法」、「泉州三賢真功」、「四賢真傳」等拳法武功,大多流傳下來後在穆斯林群眾中間默默親傳。後來中國的形儀拳,主要是虎拳龍拳也被融合在天方武術中。

到了元朝時期,回回已經以中原為家,江南入戶形成了很多的回回聚集集鎮村落,這就有了元朝回回遍中國說法,各個城市中都有通商的,在一些重要的地方俱有清真寺,就是說:生有聚死有葬,活著的時候生活在一起,有鄉村街道,死後也有一定的墓地,而且學習中國的儒學,習武,建立起清真寺有上萬座,當時富戶不計其數,形成了深明大德,天人所授,嚴奉尊信,教遙殊域的聲譽。民間所稱為:(他們)拳傳子孫俗(一般外人)不易得,修身事主,濟世利民,主持正義,扶弱抑強。

到明朝(1368—1644年)時,我們聖人的二十七世孫咸陽王賽典赤的七世孫在奉天門奉聖旨領賞,並建立了南京「應天府商坊」和清真寺,又在長安重新修建子午清真寺,由於開放,開明的形勢,此時回回傳承的武功拳法,此時稱「應天拳」「子午拳」。回回武術已遍及南京城和周圍的一些省份地區。所以人們對回回的評價就有了「只有窮回回沒有慫回回」之說,在明朝時期,伊斯蘭教得到廣泛傳播,回回武術又得到廣泛傳播,於是此時是以「八極拳」,「查拳」「天子拳」(又稱國家拳)成為中國眾所周知的傳統套路拳,而且已經打破了民族的界限,在其他民族中也有人懂得查拳,八極拳等拳法。因此天方武功在默默傳承發展中,變為開寺教學,傳德,不再是祖傳秘傳的看家拳。

伊斯蘭作為宗教信仰,而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穆斯林的傳統的生活方式,就是天方文化與中國文化和諧融合的一種本土的伊斯蘭傳統文化。其特點是:保存了豐富、原本的穆聖(平安吉慶在他上!)時代的傳統、傳承的伊斯蘭文化,而天方武術隨著傳入中國卻是互相融合形成了東西合璧、別俱一格的「拳法廣聚」。在武術裡面有一些拳譜,如「衛道散手精華」、「答失蠻秘傳」、「天方功法秘笈」、「哈刺魯回回刀法」、「哈刺醒八合拳」(又稱滅宋拳法)還有方臘起義時候形成的弓腰虎拳法等。

弓腰虎拳在當時也流傳很廣,最後逐漸失傳。隨著伊斯蘭這一世界性的大文化在中古時期的輝煌發展,進入中國後認同了中國文化,在融和中找到了契合點,所有這些契合點幾乎都是同一的,這就使伊斯蘭文化在大漢族文化中既保持了自己的特有的信仰和傳統,又和中國的意識形態相融洽。而天方武術也在這種認同感和尋同感的融合心理中,形成了一種特有的觀念行為的傳統體系,一方面是既保持了一套完整的傳統傳承,隨著信仰世代不變,同時他們所傳承的拳法武術在中國的文化中傳承維繫了傳統信仰,又采聚、吸收、融合了東方武術精華。

成為東西文化共同體中穩定下來的武術拳法,並能夠鞏固的傳承。並具有維繫回回民族文化格局中多個模式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顯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因回回民族是中華民族中的一員,所以,搶救回回民族文化中自古傳承下來的武術拳法,也是屬於搶救中華民族寶貴非物質精神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部分。這些文化遺產也包含著中國的傳統的文化遺產。尤其是現在,如果不及時搶救的話就可能失傳,消失,永遠再也不能找回,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顯現了搶救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芝蘭雅舍 的精彩文章:

相愛未必能相守!相守未必就相愛!

TAG:芝蘭雅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