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儒家怎麼解釋鬼神?解釋人死之後的事情?

儒家怎麼解釋鬼神?解釋人死之後的事情?

麻煩大家評論這個文章前最好看一下儒家經典,如果連《論語》都沒看過,在這類問題下就只能回答子不語亂力怪神。

生死一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聖人必究之理,如《呂氏春秋》中說:「審知生,聖人之要也。審知死,聖人之極也。」

《論語》中:「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這段話是子不語亂離怪神的註解。因為孔子和自己的徒弟都是要在世間做事業,孔子的徒弟都還在學怎麼做了,鬼神不是他們這個階段該考慮的。就像你去學廚師的第一天去問老師:「我做了世界名廚後穿什麼衣服好看啊?」你如何做飯都沒學會,就問世界名廚之後的事不是扯淡嗎?

在《論語》中孔子不談這些,但在著作中孔子還是會談鬼神之事。如在《禮記·禮運》中孔子談生說「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拿大白話說人是天地之靈氣萬物之精華最為貴重,所以在《論語·鄉黨》篇中馬廄失火,孔子第一反應是問人有沒有出事!

仁者愛人,以人為貴,以人為重就是儒家的生觀。

儒家死的觀念在《禮運》中說的也很明白「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在儒家眼中養好活人讓衰老生病者得善終便是鬼神要義。故照儒家觀點對老人厚養薄葬比薄養厚葬不知高哪裡去了!

大家是不是覺得好積極好開心啊!但儒家和道家都有一個觀點,這個觀點心理脆弱的人可能受不了。道家的《無能子》中說:「人者裸蟲也,與夫鱗毛羽蟲俱焉,同生天地,交炁而已,無異者也。」對不起客觀來看雖人是天地靈氣所化為事件最貴,但和蟲的本質區別不大。

儒家張載在《正蒙》中也直言不諱的說:「聚亦吾體,散亦吾體。」認為人為氣聚而生,人散之後氣依然還在。

天道無情,站在天道看人和天地萬物都是元素聚集區別不大,但因「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為天下之最貴者也。」(《荀子》)

儒家的生死觀至此就說情了,儒家思想本質是以人為本,所以生也好,死也好,麻煩你做好一個人!如要遠人對不起在儒家眼中你這不是正道。(《中庸》)正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正所謂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春秋》)做人利人利己便是人之極致。所以流芳百世是死後追求,這種追求紮根於世間求的是對人有利,不是紮根於看不到的天堂求上主寬心。

你不覺得在聰明人眼中比起虛無縹緲的天堂,人對後世的影響更實在嗎?所以說儒家不僅解決了死亡的問題,還解決的非常好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梁興揚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本命年?為什麼有的人本命年反而發財?

TAG:梁興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