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的崛起依賴於三個優點:最笨重的權謀 連載16
始皇兵馬佣
秦國從建國,一直到成為春秋強國,漫長的數百年間,堅持一個角色:周天子的唯護者!這是秦國的第一個優點:遵重周公之禮!
從第一任君主非子開始,直到秦穆公,都對周幽王及周朝後來諸王,畢恭畢竟,沿襲數百年來的君臣之禮。
這是秦國與中原諸候國,最大的區別所在,也許,正是如此,導致秦國最後能一掃群雄,統一中國!
春秋時期中原諸國中間,也不乏強者:齊國(桓公),晉國(文公),楚國。但是這幾國,都對中央政府周天子傲慢無禮,需要時抬出來做幌子,不需要時一腳踩住尊嚴!秦國卻一直象個忠厚老實的老臣,不遺餘力地唯護周天子的中央地位與尊嚴。
秦國的地理位置與晉國緊鄰,一直以來,與鄰為安,現在仍有「秦晉之好」一詞,夫妻關係才叫秦晉之好,可見當時的秦國,待晉國不薄。秦穆公時期,扶持兩任晉國流亡公子上台,但最後,都被這兩任公子拋棄和背叛,著著實實當的是冤大頭情夫的角色,而晉國,一直像小女子!這也是秦國的第二個優點:捨得吃虧!
戰車
晉文公重耳上台之後,撫國安民,止兵息戰,勵精圖治,短短几年,把晉國實力擴充到前所未有的強盛。
秦國其時,國力同樣強盛,但是秦國欲進軍中原,必無法繞過晉國這個鄰居,秦穆公時期,希望通過攻取鄭國,進行試探性地向東擴張,這引起了晉國的警覺,國家利益面前,重耳沒有糊塗,果斷地截擊了回師的秦軍。晉軍組織了史上著名的殽山伏擊戰,一舉全殲回師的秦軍!並非秦軍不勇猛,而是回師疲乏,加上殽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天然伏擊場所,秦軍遭伏戰敗幾乎是必然結果。
糟受這一次打擊之後的秦穆公並沒有暴怒失態,而是冷靜分析形勢,決定暫停東進經略中原的想法,先往西方擴張,強盛國力!
這一段歷史上,無論哪個能稱霸的諸候,齊桓公也好,晉文公也好,楚王也好,秦穆公也好,都有一個共同點:尊重人才,會用人,有心胸!這也是秦國的第三個優點。
秦穆公尤其會用人,屢敗的將軍,也一直重用,別國的降臣(百里奚等),只要賢能,也一律重用,想辦法羅織人才,國內政治氛圍一團和氣,將士君臣均用命!
秦國自建國以來,一直與犬戎各族群戰鬥,有豐富的戰鬥歷史,逐漸形成了軍國主義的傳統與尚武精神,打造了彪悍的秦軍,以至到戰國時期,中原大戰時,所向無敵。
三個優點,都很笨重,可見,最好的權謀,並非投機取巧,而是一步一個腳印,踏實走過!
世間沒有很容易的成功,即使秦國一直秉承這三大優點,也歷時五百餘年,才雄霸中原,一統江山!
秦始皇雕像


TAG:古藏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