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是如何從測試開發做到年薪百萬的

我是如何從測試開發做到年薪百萬的

2017年的結束,意味著我從事獵頭的工作已經有8年了。在過去的三年里,有超過200萬的個人業績,成為公司100多名獵頭顧問中的Top Billers (業績最好的顧問)之一,而我個人的年收入也連續三年達到了100萬。

從「程序員」轉變成「程序員獵頭」

8年前我還是一個在望京索尼愛立信(簡稱索愛)的測試開發工程師。

從測試開發工程師轉行為IT獵頭,這事說來有點偶然。剛畢業3年的我,參加2010年華中科技大學北京校友會的活動,我認識了能源學院畢業的師兄J,他創建了一家獵頭公司,專門為IT互聯網企業提供專業人才、中高級人才「尋聘服務」(俗稱獵頭)。在聊天中,談到我在索尼愛立信公司以及從事測試開發工作,也談到了手機行業的變化,測試開發工作的「無聊」,以及我對未來的迷茫。J師兄建議我到他獵頭公司去做「顧問」 (就是幫助各IT、互聯網客戶公司招聘人才)。 他說有計算機專業知識轉行做IT獵頭、服務程序員,這種轉變的跨度也不算大,如果愛上了這門工作,業績應該會比一般文理科畢業更容易取得好業績,他還說了什麼獵頭是一個終身職業等等。

就這樣,我從工作了18個月左右的索愛離職,糊裡糊塗地加入了J師兄的獵頭公司,上班地點由望京轉去了世貿天階。

剛開始做獵頭還是有一些不習慣的,需要每天從公司人才資料庫裡頭找人、當然也會在社交網路上去找人,向這些潛在候選人打電話,告訴他們什麼公司需要什麼樣的人,薪水很高、可以增長30-50%,公司很牛拿C輪融資什麼的。每天需要打很多電話,並且經常會被程序員們鄙視......「你是獵頭啊,對不起,沒空!」 。電話的秒掛率很高,公司會有一些資深的顧問對我們傳幫帶,教我們如何「基於價值思考」, 「如何結構化溝通」,「如何捕捉程序員的職業想法」 等等。

慢慢地,我掌握了一些向程序員推薦職業機會的技巧,如何抓住程序員的一些真實想法,在理解程序員的內心想法方面我要比一般的同事好,因為我之前就是程序媛,有時在電話溝通中我也直接告訴他們我曾經也是程序員,這增加不少親和感,有共同語言。

2010年是我入行第一年,當年我完成了8個offers (推薦的人才有8個人被客戶錄用、入職),取得了46.8萬的個人業績(公司過往幾年,新顧問首年平均業績只有26萬),2010年我的個人收入也達到了19.8萬,這比我在索尼愛立信的16萬還是多了好幾萬。獵頭顧問的收入構成一般是基本工資加業績提成,業績提成大約佔50%左右。

移動互聯、人工智慧是中國程序員薪資集體飛躍的兩個分水嶺

從2010年開始,外資企業在IT人才吸引力方面有明顯滑落,僱主吸引力轉向了本土的互聯網公司,人才需求也轉向了移動開發(android,iOS),以及新型的前端開發,當然JAVA語言開發一直長盛不衰。

2012年開始,移動人才簡直是「爭奪戰」。到了2013年、2014年,3~4年移動開發經驗的工程師薪水很快衝到了24k/月平均線。「移動互聯」是中國程序員薪水整體躍升的第一個分水嶺,2012年之前程序的工資大部分在15~18k的區間內,經歷了「移動互聯」及後來的「大眾創業」淘金期,中國程序員的工資很快進入了22~26k的主體區間。

很顯然中國程序員的第二次躍升機會來了,這次躍升依賴於「人工智慧」,現在3~4年工作經驗,與AI沾邊的程序員薪水基本上都在30-35K的區間。

這就是做IT互聯網獵頭的趣味性。以前我做測試開發,每天的工作就寫寫代碼、指導測試,與其他工程師,產品經理扯扯,這樣過日子。朝九晚五(當然很多同胞996),幾乎沒有時間與精力,也沒有興趣關注行業的一些動態。做獵頭,你需要關注這些新事物。時刻關注著市場有哪些公司能夠成為「獨角獸」,並把它們發展成為公司客戶。

「獨角獸」公司的獵頭招聘很好做,為什麼?

1. 知名度在資本以及「風口」下一名度急劇拉升,大家都知道;

2. 資本驅動下瘋狂燒錢,很有錢給offer大方(與BAT搶人才)。

因此獵頭一般都很喜歡做「獨角獸」的招聘生意,然而並不是等一家公司成為獨角獸,你才去把它發展為客戶,作為顧問你或多或少要有一些「 慧眼」。

2013年我把滴滴發展成為客戶,在2013-2015年,累計幫助滴滴(及快的)招募了80-90人,為公司取得了幾百萬業績。2015年,在我進入公司的第五年,被提拔為獵頭經理,公司為我組建一個團隊,讓我帶領6-7名獵頭顧問。

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考驗一個管理者對「時間使用價值」的態度

在2015年,我被提拔為MC (Managing Consultant,諮詢經理),我開始帶領6-7名獵頭顧問,我需要在處理自己業務與管理一個團隊之間不斷平衡。一開始,我扮演這個角色並不太成功,我的手下隔年留存率不高(說明他們的個人發展、業績以及收入訴求等沒有達到個人期望),新同事的平均業績也不高。我發現之所以我的團隊管理得不好的根本原因在於我的時間分配不太合適,在2015年那會兒,幾乎75%的時間在處理個人的業務,在團隊成員技能發展、團隊業務管理等方面時間投入不夠。從2016年開始重視團隊成員的管理,我與公司管理層一起摸索出一套管理方法。

由於長期招募互聯網人才,接觸了很多互聯網技術、產品與運營等各方面的專家,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互聯網思維的影響,我們開始對獵頭顧問進行「畫像」,對每一個顧問從以下四個維度:敬業度(engagement), 效率(efficiency ),流程(process ),表現(performance)四個維度進行度量,採集日常業務行為數據,對顧問的「輸出能力」進行簡單建模,我的注意力也在關注團隊成員的EEPP,不斷地提升他們在這四個方面的表現,現在基本上能夠做到「基於數據洞察」團隊成員的業務技能、以及擬定靠譜的下屬成員業績輸出能力發展的路徑。

不是說做獵頭久成不可管理者,在每一個領域都會有機會從「業務專家」 轉向「管理者」的機會與必要性,任何企業運作管理都需要管理和領導力,像我老闆一樣,領導著一個200多人的獵頭公司,這對他的領導力是有很高要求的!管理做得好不好,關鍵還是你對管理花費時間的意願,很多人認為短時間內沒有產出,不願意花時間「管理」,因此團隊久帶不好。

「程序員的背景」讓我變得更專業!

隨著公司規模不斷地發展壯大,建立一套體系化的知識用來培訓初級獵頭顧問變得非常必要。在2017年,公司指派我負責建立「互聯網職位知識庫」的項目。我在csdn等社區上搜索一些知識,開始對互聯網的典型職位,包括前端、後台、架構、移動、測試開發,運維基運維開發,安全、產品等各職位建立了「知識圖譜」 (也就是每個職位關鍵技術需求集),反覆對非計算機專業畢業的獵頭顧問(大多數是文理科)盡心個培訓,讓他們基本上能看得懂職位描述,以及人才的簡歷,這對提高我公司的獵頭顧問整體水平起到了很大作用!

8年工作經驗的二線本科,如何拿到華為18級 offer ?

我在獵頭圈內一個朋友,也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畢業的,畢業後做了3年JAVA開發。由於是二線本科,在跳槽時經常收到「鄙視」。很多一線互聯網公司(更不用說BAT),對程序員的基本要求就是「985,211, 碩士優先,ACM啥啥的成績…」 二線本科在互聯網行業的做程序員,那也是鄙視鏈中的「底層」,正兒八經的「碼農」。即是「混進」了華為這樣的大公司,也許十年八年也就是15、16級別。

我的這位朋友在求職過程中屢遭鄙視之後,也是一次偶然機會「轉行」成為了互聯網IT獵頭顧問,他比我還厲害,經常每年業績超過300萬,每年都要幫助BAT這樣劇透搞掂好幾個p9, t4級別的大牛。於是2016年,他從一家外企獵頭企業跳槽到華為並拿到了18級的offer, 成為「高招組」(高端人才招聘組)成員。

互聯網人才競爭非常激烈,獵頭服務滿足不了企業效率需求,很多一線互聯網公司都組建自己內部「高招組」,這些人都是有幾年獵頭公司經驗。據我了解,騰訊,華為,美團,頭條這些公司都有很多招聘經理矮子獵頭行業,他們的級別於薪酬也不低。某家互聯網公司「高招組」組長年薪酬在200萬左右。

或許你也可以成為一個牛逼「程序員獵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SDN 的精彩文章:

微軟、阿里用閱讀理解證明,文字的事兒人類已經不如 AI 了

TAG:CSD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