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前面幾個章節,介紹了漢字的各個書體。實用性與藝術性做為書法要素構成的本體,使漢字書寫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審美。

從技法與實用性講,漢字書寫體現的是共性,書法史上眾多的名篇佳作,最初都是從實用而產生的。尤其是唐代以前,甲骨鐘鼎、晉唐碑帖概莫能外。

從藝術角度來講,書法強調的是個性。文人書法的興起,逐漸使寫字與書法分離,寫字僅作為書法訓練的前奏。字寫好了,尚有待於學識、修養、審美情趣等字外功夫的積累和提高,才能心手雙暢、筆縱天機,才能融個性、才情於其中。這樣書法就不可避免的要表達書者內在思想與情感,從而有了「字如其人,人如其字」等說法。

字如其人,目前最早的解釋一般引用西漢文學家揚雄講的一句名言:「書、心畫也。」,其後歷代書法評論家都有關於書與人之間的評論。

傅山一生都把顏真卿做為自己的人生偶像,其在《作字示兒孫》中說:「未習魯公書,先觀魯公詁。平原氣在中,毛穎足吞虜。」

清劉熙載在《藝概》中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賢哲之書溫醇,駿雄之書沉毅,畸士之書歷落,才子之書秀穎。」,更形象、更具體地把不同的人寫出不同的字作了進一步闡述:賢哲之士的字,溫和醇厚;英雄豪傑的字,沉著剛毅;脫俗奇人的字,磊落洒脫;文人學士的字,清俊秀麗。

不僅字如其人,同一書家不同境遇下的作品也不盡相同,如孫過行庭書譜中有云:「右軍之書,代多稱習,......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豈知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

即王羲之寫《樂毅論》時心情不夠舒暢,多有鬱結之氣;寫《東方朔畫贊》時意境瑰麗,想像離奇;寫《黃庭經》時精神愉悅,若入虛境;寫《太師箴》時感念激蕩,世情曲折;說到蘭亭興會作序時,則是胸懷奔放,情趣飄然......情趣有感於激動,必然通過語言表露,抒發出與《詩經》《楚辭》同樣的旨趣。

字的風格和人有關係嗎?

如果說有關係,字與人合且正,則可取。

讀主席的字,我們盡可領略其文辭瑰偉承大道,氣勢磅礴有雲天的非凡氣概,所展現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拼搏向上、積極進取精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中捨我其誰,揮灑自如的高度自信。

讀總理的字,我們盡可感悟其含蓄蘊藉意內斂,博大精深自清華的溫溫爾雅,以及其中飽含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與睿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感天憫人與濟世情懷。

讀弘一法師:我們些許能看到那一念放下,萬般從容,超越無常,了無羈絆的空靈世界。春滿花開,皓月當空,我們會問:他心中真的如嬰孩般寧靜嗎?

讀顛張醉素,我們似乎要被書者帶入到那「滿壁縱橫千萬字」、「揮毫落紙如雲煙」的那種人書合一的顛狂與不羈中。

歐陽詢一生的坎坷身世,契合他下筆的法度嚴謹、筆力險峻,得平正寓峭勁,寓奇險於中正之趣。

顏真卿莊重篤實、齊整大度,剛勁莊嚴、雄偉挺拔的書風中,映射著雄偉恢宏的盛唐氣象,與其躍然紙上的浩然正氣。

柳公權的字骨力勁健,清新洒脫,心正筆正。......

如果說沒關係,人與字背且反,則斷不可取!

如秦檜,蔡京,嚴嵩都寫的一筆好字,單是從他們的書法作品來看,完全就是彬彬有禮的謙謙君子風範。但其做的事情卻是天怒人怨、千夫所指。其書亦被歷史拋棄、世人鄙薄。

「豈在區區筆墨間,以定其人品乎!」僅從字跡上分出人的好壞,與道德掛鉤,難免會有失偏頗。決定書法作品風格的,原因有多種,人品心性只是其中一環罷了。

字寫的好,人品未必高明;人品不好,其字必為唾棄。

這是一個單向命題!

從書法角度來說,只有人書合一且正的境界才是最高境界,這或許就是書法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與道德意義。

這其中卻有一個反例,就是王鐸,被近人追捧的王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言敬事知與行 的精彩文章:

TAG:思言敬事知與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