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擊療法不可怕 斯坦福研究人員帶你「溫柔」的用電

電擊療法不可怕 斯坦福研究人員帶你「溫柔」的用電

「衝動是魔鬼」此話並不假,人往往因衝動而迷失了自我,大腦不受控制,使人泯滅人性、喪盡良知,就好比武俠小說中走火入魔的人那般兇殘,不顧後果而任意妄為。

但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因為一時的衝動而遺憾終身。所以說衝動是魔鬼,不僅害了自己還有別人。其實很多人都明白能忍則忍這句話,可當真正遇到問題,誰又能做到冷靜下來。如果人們不管什麼事都能沉著一點,這個社會又將少出現多少悲劇?

在這個世界上,當我們短暫的被某些衝動牽著鼻子的時候,又特別想有人能幫我們提前控制住,而避免接下來發生的錯誤,你說該多好。

這不,就在最近,來自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想出了一個讓你不再衝動的解決辦法,對大腦進行電擊。

對於電擊,聽起來似乎有些嚇人,特別在一些小說、電影等藝術作品當中,電擊療法通常是「面目可憎」,經歷過電擊療法的病人要承受著極大的痛苦。但真實的電擊並非這樣,此次筆者將帶領大家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後,或許你會看到一個「溫柔」的真相。

1938年,電擊療法由義大利精神病學家切萊蒂和比尼發明的,由電擊腦部的方式來誘發痙攣,從而起到治療精神疾病的目的。

讓時間回到2017年,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關於腦機結合的研究中發現人類大腦的某個特定區域存在一種特殊的電活動模塊——伏隔核,同時該模塊能夠提前預測到可能會有的衝動性行為。

因此研究人員以老鼠為研究對象,因為老鼠的大腦中也有相同的模塊。就好比人類在賭博時因受到贏錢慾望的刺激而豪擲千金,而讓老鼠停不下來的卻是高脂肪的食物。

於是,研究團隊開始對老鼠的腦電波信號進行感知,當信號出現後,研究人員對老鼠大腦的伏隔核區域來了一次小的電脈衝,結果顯示老鼠本來想過度放縱自己的想法被成功的抑制住了,而且這種方法並不會影響到老鼠的正常進食能力,同樣,它們的社會行為及其他身體活動也不受影響。

據了解,這次實驗的電擊能夠助於解決諸如難治的肥胖症、危及生命的成癮以及大腦紊亂等衝動控制方面的疾病,而且研究人員認為該技術未來可以被應用到人類的身上。

目前,該研發團隊的哈爾珀恩博士稱,其團隊正在等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資金支持,以便進行首次以人類為對象的研究。同時該項研究的論文也已經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上發表了。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人會接受這項方法治療,總之,電擊療法由於其立竿見影的效果還是被許多國外的學會所推薦使用的,所以這種療法在國外也是發展的非常迅猛的,且日趨成熟。但在國內並不太普遍,相關人才的培養也是相對的落後。因此,電擊療法本身並不可怕,而是治療不規範的過程導致人們對其的厭惡,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專業醫療人員的提升,這種療法將呈現給病人面前的是「溫柔」的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碼科技的星空 的精彩文章:

每年在中國少賺幾十億美元 谷歌現在「後悔了」

TAG:數碼科技的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