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蔣介石稱她為義姐,被日軍炸死後蔣介石下令秘不發喪,蔣經國寫下以血還血

蔣介石稱她為義姐,被日軍炸死後蔣介石下令秘不發喪,蔣經國寫下以血還血

毛福梅故居

新郎一低頭,夫妻難到頭

如圖所示

蔣介石的原配妻子毛福梅,是個大戶人家的姑娘。嫁到蔣家時,比14歲的蔣介石整整大了5歲。舉辦婚禮那天,蔣介石穿著迎親新郎的衣服,父母親友千叮嚀萬囑咐要注意各種禮節,新郎要有個新郎的樣子。特別注意當地的風俗,除了拜天地之外,這一天新郎為大,不能彎腰低頭。但蔣介石畢竟還是個孩子,聽到鞭炮聲一響立即忘掉了一切,和一群孩子嬉笑著跑去玩鞭炮了,他一會自己放起了鞭炮,一會彎腰撿拾地上沒有點著的小鞭。看到這番情景,有人搖頭嘆息:「新郎一低頭,夫妻難到頭!」

夫唱婦又和,互相有進步

毛福梅與蔣介石一家

毛福梅雖然識字不多,卻是一位很懂禮數的大姐姐。他看出蔣介石要走讀書取仕之路,對其非常支持。蔣介石習字讀書常常忘了吃飯,她就將飯菜熱了一遍又一遍。她還是個孝順的媳婦,對蔣母百依百順,備加照應。蔣介石改名蔣志清,到寧波趕考,雖然此次趕考名落孫山,卻使他看到外面的世界。幾年後,他們在老家溪口生了兒子蔣經國。為了讓妻子成為有知識有文化的新女性,蔣介石多方託人將毛福梅接到奉化縣城,讓她進了新式女校學習。身邊有了共同的孩子,彼此追求新的知識,在奉化的這段日子,蔣介石與毛福梅兩人的生活是甜蜜幸福的。此間,蔣介石往返於日本、上海、山東等地,但總體而言,主內主外,夫唱婦和,倒也無話。

離婚不離家,五人共相處

如圖所示

1927年8月,蔣介石利用下野的空閑,回了趟老家。這次他要辦成一件大事,就是與毛福梅離婚,而後到上海與宋美齡結為現代伉儷。蔣母與毛福梅都感到此事突兀,沒有立即同意。後來,在其舅父調解與當地政府介入下,雙方達成協議。毛福梅離婚不離家,名義上還是蔣家的媳婦。蔣介石常年在外,對毛福梅作了妥善安置,由他承擔生活所需,仍讓毛福梅住在豐鎬房的老宅內,請毛福梅照顧其老母。此後,蔣介石和宋美齡一起回老家,與蔣母、毛福梅以及蔣經國,這五個人就像是一家人,和睦相處。宋美齡常帶些貴重的衣物和滋補給蔣母與毛福梅。

國讎與家恨,義姐來相稱

抗戰時期的蔣介石

全面抗戰爆發後,日軍為了逼蔣投降,多次出動飛機瘋狂轟炸奉化,特別是蔣介石的老家溪口。1939年12月12日,日軍又派出6架飛機對溪口進行了密集的轟炸。聽到飛機轟鳴與爆炸聲,毛福梅趕緊跑到豐鎬房後面的隱蔽處。但她想到家中的財物,於是轉身回家鎖門。就在此時,突然一顆炸彈將弄堂圍牆炸坍,將受傷的毛福梅掩埋在一片瓦礫之下,直到次日才發現她的遺體。毛福梅時年58歲。蔣經國趕回溪口,悲憤不已,寫了「以血洗血」四個大字。蔣介石密令蔣經國秘不發喪,從速安葬,以免日軍借題發揮,長侵略者之威風。

蔣介石與蔣經國

直到1947年底,蔣經國回溪口為母親正式舉辦了安葬儀式。對於如何給毛福梅一個適當的名分,國民黨元老吳稚暉出了個各方都滿意的主意,將毛福梅寫進蔣氏家譜時稱:「配毛氏,民國十年出為慈庵王太夫人義女。」就是說,既認可毛福梅是蔣介石的原配妻子,又給了她一個蔣母義女,蔣介石義姐的名分。

蔣介石孫子章孝嚴祭拜祖母

章孝嚴在其父蔣經國的題字碑旁

毛福梅被日軍炸死後,蔣氏父母集國讎家恨於一身,抗日的意志更加堅定。在抗日正面戰場上,蔣介石指揮抗日軍隊以血肉之軀,與武器裝備遠優於己的敵軍作戰,不畏犧牲,英勇抵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中流砥柱敵後抗戰的配合之下,終於打敗日本侵略者,獲得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古也論今 的精彩文章:

新加坡英國守軍向日軍投降,有位日後成為名人的青年在「大檢證」中險些遇害

TAG:談古也論今 |